


1
在NBA的遠古時期,能配上MVP之名的球員屈指可數,想將他們湊在一起并非易事。而最直接拼成MVP組合的方法,或許是讓兩個有潛力成為MVP的球員在一起共同成長。歷史上第一隊MVP組合正是這樣誕生的。
從1951-52賽季開始,“紅衣主教”奧爾巴赫的手下就已經擁有了鮑勃·庫西和比爾·沙曼兩位優秀的得分手,之后又找來了麥考利。但是強大的攻擊火力卻一直沒有讓凱爾特人隊的成績有所突破,甚至沒有一次打入總決賽的經歷。1956年,屢次失敗但眼光犀利的奧爾巴赫作出了一個破釜沉舟的決定,他將六屆全明星中鋒麥考利和當時的新秀克里夫·海根送到了老鷹,從而得到了一枚寶貴榜眼簽。正是這個簽位,讓“綠衫軍”得到了之后的“指環王”拉塞爾,從而正式組成了王朝一代的重要基石。在拉塞爾的新秀賽季,庫西就獲得了常規賽與全明星雙料MVP獎杯,并且在拉塞爾的防守保障下,凱爾特人隊史第一次獲得了總冠軍。第二年,拉塞爾就開始了自己的統治時代,他在1957-58賽季以16.6分和22.7個籃板的數據職業生涯第一次榮膺MVP,之后又在1961到1965年之間四次獲得,其中有三次是蟬聯。在庫西與拉塞爾共存的七個賽季期間,凱爾特人隊全部打入總決賽,并且六次獲得了總冠軍。在這段時間里,庫西場均得到17.7分,7.9次助攻,拉塞爾則是場均17.1分,23.1個籃板。在庫西第一次退役之前,關于球隊的攻守兩元大獎究竟誰是球隊核心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直到沒有了庫西,拉塞爾依舊帶領著“綠衫軍”六年內五次奪冠才讓答案變得顯而易見。
在兩位球員都成為MVP之后,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庫西與拉塞爾了。這種情況也只可能存在于那個成績的重要性大于金錢的時代。如今像科比與納什是不可能在六年前兩人的當打之年同時存在于一支球隊的。這關乎于球隊的領導權,也關乎球隊無法承受的薪金空間。而從此之后,這種在一支球隊兩人先后首次獲得MVP的情況再沒出現過。
2
在成為第一對MVP組合并取得成功之后,庫西在1963年宣布退役。而遠離賽場六個賽季后的庫西顯然感覺到了寂寞,1969-70賽季來到了辛辛那提皇家擔當起了主教練的職位,而彼時這支球隊的頭號球星無疑是奧斯卡·羅伯特森。“大O”從1960-61賽季開始就穩定地打出了場均接近三雙的表現,但當時連續三個賽季的MVP都被拉塞爾蟬聯,1963-64賽季羅伯特森終于獲得了常規賽MVP,還有同年的全明星賽MVP。當庫西接下教鞭時,辛辛那提已經連續兩年無緣季后賽,球市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票房”和球隊的成績,41歲的庫西決定復出,因此便出現了歷史上第二對MVP組合。但遺憾的是球員兼教練的庫西僅與羅伯特森搭檔了7場比賽,場均0.7分和1.4個籃板的數據也顯得極為尷尬。而羅伯特森則有著25+8+6的場均成績單,不過最終球隊仍然無緣季后賽。那個賽季結束后,皇家隊做出了一個當時震驚聯盟的舉動,他們竟然把羅伯特森送到了密爾沃基雄鹿隊。大多數人都堅信這筆交易發生的原因是由于庫西對羅伯特森的嫉妒,因為后者打破了很多由他保持的記錄,球隊沒有能容納下兩個重量級人物的空間。因為羅伯特森的離開,辛辛那提的球迷長時間地處于悲傷之中。
“無論他(庫西)的原因是什么,”羅伯特森后來對記者說道,“我覺得他是錯的,我也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件事(被交易)。”
就這樣,第二對MVP組合剛組成就結束了,他們即是合作時間最短的,恐怕也是最失敗的。但兩人卻開啟了一種新的組合方式——即讓兩位MVP通過交易、簽約等手段結合在一起。這也是MVP組合最多的產生方式。這樣的組合在上個世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獲得MVP的兩人大多已經過了自己的最巔峰時期,但是還保留著很強的戰斗力,所以也不乏成功的案例。尤其在1981到1986年的五個賽季里,贏得總冠軍的三支球隊都曾有過一對MVP組合。
1975年,鮑勃·麥卡杜以場均34.5分,14.1個籃板和2.12次蓋帽贏得了常規賽MVP,那一年他也將得分王、籃板王和蓋帽王獨攬于一身。1981年進入而立之年后,麥卡杜的狀態出現了很大的下滑,輾轉于多支球隊也證明了他不再是球隊必須留下的球員了。但是已擁有六屆MVP賈巴爾和新星“魔術師”約翰遜(當時還未獲得MVP)的湖人隊認為他還能助球隊一臂之力,因此便果斷用一個二輪選秀權從籃網將麥卡杜交易了過來。而他果然不負眾望,他在湖人重新煥發了青春,季后賽在僅有的27.7分鐘時間里就能貢獻16.7分,6.8個籃板,幫助湖人獲得了當年的總冠軍。五年的合作期間,兩位三十多歲的老將為球隊帶來了兩座總冠軍獎杯。
與麥卡杜和賈巴爾一拍即合類似,朱麗葉斯·歐文與摩西·馬龍也在合作之初就表現出了兩個MVP合體的恐怖。1981-82賽季,摩西·馬龍在火箭最后一個賽季令人嘆為觀止地貢獻了場均31.1分和14.7籃板的完美數據,并贏得了自己的第二座MVP獎杯。但火箭隊卻一直無法在季后賽中走得更遠。馬龍成為自由球員后,76人隊為其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合同,在火箭未能匹配后順利來到了費城,而這里當時也擁有著1980-81賽季的MVP歐文。這兩人相遇帶來的最直接結果是球隊戰績達到了65勝17負、1982-83賽季的總冠軍和馬龍的第三座MVP獎杯。更不可思議的是,76人在奪冠的道路上只輸了一場比賽,并且在總決賽以4比0橫掃擁有賈巴爾、麥卡杜和約翰遜的湖人隊。季后賽馬龍的數據是場均26.0分和15.8個籃板,而歐文也有場均18.4分和7.6個籃板。他們的成功或許要歸結于馬龍的年齡優勢,當時他只有27歲,正是最有沖擊力的年紀。歐文雖然已經32歲,卻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在轉會前的四個賽季里,馬龍保持著23.9分和13.4個籃板的穩定狀態,歐文則是長江20.5分和6.0個籃板。
在麥卡杜與賈巴爾、馬龍與歐文合作的最后的1985-86賽季,也是另一對MVP組合的開始,那便是湖人的宿敵凱爾特人隊中的比爾-沃爾頓和伯德。沃爾頓是在1977-78賽季用場均18.9分,13.2個籃板,5.0次助攻和2.5次蓋帽的華麗數據榮膺的MVP,伯德則是在沃爾頓到來的前兩年蟬聯了常規賽MVP。當時因為不厭其煩的傷病侵襲,沃爾頓的功力大減,只能擔任羅伯特·帕里什和凱文·麥克海爾的替補。幸運的是這樣的角色轉換卻讓他的賽季出場數達到了80次,是職業生涯的最多。沃爾頓很好地完成了替補球員的任務,伯德則延續著職業生涯的巔峰狀態,不但帶領球隊奪得總冠軍,自己也成為繼張伯倫之后第二個MVP三連莊的球員。最終由于沃爾頓的傷病提前退役,兩人在第二個賽季便結束了合作的關系。
10年之后,當年放走馬龍的火箭妄圖復制80年代的幾個MVP組合的輝煌。1996年,火箭隊通過交易得到了1993年的MVP查爾斯-巴克利,與他搭檔的是1994年的MVP得主奧拉朱旺。而在此之前,“大夢”兩次踏著巴克利的尸體走上了總冠軍寶座。33歲的巴克利與34歲的奧拉朱旺第一個賽季還勉強能夠共同為球隊貢獻40+20的數據(巴克利19.2分,13.5個籃板,奧拉朱旺23.2分,9.2個籃板),火箭取得了57勝25負的戰績,也在季后賽一路殺人西部決賽。但最終他們還是敗給了當賽季MVP卡爾·馬龍和斯托克頓的爵士。這也是巴克利和奧拉朱旺的組合走得最遠的一次,此后連續兩年火箭都止步首輪,兩人的得分也大幅減少,最后的1999-00賽季甚至沒能打進季后賽。隨著巴克利的退役,他們的組合也慘淡落幕。
在奧尼爾開啟了自己與其他MVP組合的時代之前,賈巴爾無疑是與MVP做隊友次數最多的球員。而更為難得的是,每個與之搭檔的MVP最后都獲得過總冠軍。毫無疑問,賈巴爾是最佳的隊友人選。
3
上文曾說道,或許是庫西個人的原因結束了一對MVP組合,但他卻無心插柳成全了另一對MVP組合。當1970-71賽季羅伯特森來到雄鹿的時候,這里僅僅是一個建隊兩年的新軍,也剛剛在前一年的選秀大會上成功地摘得了盧·阿爾辛多(即改名后的賈巴爾)。當時32歲的羅伯特森雖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生涯場均得分第一次低于20分,但能力依然全面。而23歲的賈巴爾則正是年富力強,恐怖的進攻和防守令對手無計可施。嶄新的內外線組合很快表現出了強大的統治力,雄鹿在建隊第三年就打出了不可思議的66勝16負傲視全聯盟的戰績,其中包括一波20連勝。場均得到31.7分和16.0個籃板的賈巴爾第一次在MVP評選中折桂。季后賽雄鹿更是不可阻擋,僅輸了兩場比賽,并在總決賽以4比0戰勝巴爾的摩子彈隊,這也是NBA歷史上的第二次總決賽橫掃。在羅伯特森退役之前,賈巴爾又獲得了兩次MVP。
這個組合的組成不同在于,是羅伯特森帶著賈巴爾這個實力強勁的新人共同開啟了成功之路,并且在成長過程中賈巴爾也成為了MVP。這樣的組合優點是老MVP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傳授給新人,而且接近職業生涯末期的老將很可能伴隨著新人的成長終老在這支球隊,MVP的精神也將達到一種傳承。
1975年,雄鹿隊沒能留下賈巴爾,湖人隊成功地將內線的統治者帶到了天使城。賈巴爾在湖人效力的前兩年就拿下了兩座MVP獎杯,但是單兵作戰的“天勾”卻一直沒能為球隊再添一座獎杯,直到1979-80賽季那個年輕人的到來。
當然,那個年輕人就是“魔術師”約翰遜。這一次,輪到賈巴爾完成羅伯特森的任務了。與當年相同,賈巴爾與約翰遜第一年合作就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賈巴爾創紀錄的地第六次獲得常規賽MVP,而新秀約翰遜則摘得總決賽MVP,同時他們也如愿獲得了當年的總冠軍。但是直到1986-87賽季“魔術師”打出場均23.9分和12.2次助攻的表現之后,他和賈巴爾才真正意義上地可以被稱為MVP組合,那個賽季湖人隊也再次獲得總冠軍。在兩人都具有MVP身份的三個賽季里,湖人全部打進了總決賽,兩次奪得總冠軍,約翰遜則兩獲MVP。湖人隊在賈巴爾退役之前,成功地將火炬傳到了約翰遜的手中。
1994-95賽季,大衛·羅賓遜趁著喬丹回歸但正在打盹的時候以27.6分,10.8個籃板和3.2次助攻的華麗成績單當選MVP,同時帶領馬刺打出了62勝20負的戰績,但是在季后賽止步西部決賽。1996-97賽季,在馬刺3勝15負的開局和球隊主將多數因傷缺席情況下,臨時上任的波波維奇賭博似的放棄終于迎來了第二年的狀元秀蒂姆-鄧肯。羅賓遜也等到了他職業生涯最給力的搭檔。1999年奪冠后,鄧肯上位為球隊核心。而羅賓遜雖然狀態下滑得很厲害,但與鄧肯組成的“雙塔”依然堅固。2001—02賽季和2002—03賽季,鄧肯連續兩年獲得MVP,這一對內線組合終于也加入了MVP組合的行列。在這兩個賽季里,鄧肯場均能拿到24.4分,12.8個籃板和2.7次蓋帽,羅賓遜的數據則滑落到了10.5分,8.1個籃板和1.8次蓋帽。“MVP雙塔”也在羅賓遜退役前的2002-03賽季奪得總冠軍,完美謝幕。
4
在21世紀的前十年,一共產生了五對MVP組合,鄧肯和羅賓遜是第一對,而另外四對則全部與一名球員有關——沙奎爾·奧尼爾。“鯊魚”是在1999-00賽季靠著場均29.7分和13.6個籃板個3.0次蓋帽的表現斬獲MVP,同年還獲得了得分王、全明星賽MVP和總決賽MVP等諸多個人榮譽。雖然在之后與四位偉大的球員進行過合作,但悲催的是奧尼爾和他們沒有獲得過一次總冠軍。
2003-04賽季,決定放棄忠誠的原則,為了總冠軍而來到湖人的卡爾·馬龍成為了奧尼爾的第一個MVP組合搭檔。但與巴克利和奧拉朱旺類似,馬龍抱團的時間顯然太晚了。雖然31歲的奧尼爾和25歲的科比進攻極具統治力,但無奈自己已經40歲,這位1997與1999年兩屆MVP得主難敵歲月的無情,首次遭遇重大傷病的他常規賽僅出戰42場,直到季后賽也沒能完全康復。在眾星云集的湖人隊,馬龍的常規賽場均得分第一次低于20分(13.2分),但仍然努力貢獻了8.7個籃板。隨著總決賽最后一場馬龍的缺陣和湖人的潰敗,奧尼爾的第一個MVP組合宣告失敗。
從2007-08賽季開始,已經拿夠了各種榮譽和總冠軍的奧尼爾開始了NBA的旅行,他先從東部的邁阿密海灘來到了菲尼克斯,等待他的是2005和2006年蟬聯MVP的史蒂夫·納什。這是奧尼爾又一次與最頂尖的組織后衛合作,而前兩次(安芬尼·哈達威和加里·佩頓)都遺憾地敗在了總決賽。奧尼爾希望在合作期間既比哈達威成熟,又比佩頓年輕的納什能再圓他的冠軍夢。當時納什正值助攻功力爐火純青的階段,在七年里五獲助攻王。但悲哀的是,在奧尼爾在太陽的兩個賽季里,納什恰恰都沒能獲得助攻王。太陽也在第一年首輪被馬刺淘汰后,第二年沒能進入季后賽。
離開鳳凰城之后,奧尼爾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更年輕的詹姆斯身上。2008-09賽季“小皇帝”剛剛贏得了自己的首座MVP獎杯,并帶領球隊打入總決賽,可惜整體實力不濟的騎士很快敗在了馬刺的刀下。急需提升內線實力的騎士在2009年找來了奧尼爾,“鯊皇”的MVP組合因此組成。不可阻擋的詹姆斯以場均29.7分,7.3個籃板和8.6次助攻在接下來的賽季里強勢蟬聯MVP。但場均12.0分和6.7個籃板的奧尼爾似乎只是把搞笑的天賦帶到了克里夫蘭。雖然兩位活寶每天過得極為開心,卻無奈在季后賽被擁有“三巨頭”的凱爾特人淘汰的命運。
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個賽季,奧尼爾來到了剛剛淘汰了自己的波士頓。在那里等待他的則是2003-04賽季的MVP,凱文·加內特。此時38歲的奧尼爾身體已經完全無法承受比賽的強度了,常規賽他只打了36場比賽,場均9.2分和4.8個籃板。而加內特則還能在比賽中發揮余熱,場均14.9分和8.9個籃板的“狼王”偶爾也有爆發。季后賽付出后,2場比賽僅出場12分鐘的奧尼爾再次因傷離開了賽場,而這一別便是永遠地離開了NBA。
退役之后,與四個MVP搭檔都沒能獲得成功的奧尼爾來到了TNT的演播室,因為那里還有另一個MVP(巴克利)在等著做他的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