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河海
(雞西大學安全與環境工程系,黑龍江 雞西 115800)
鄉鎮煤礦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煤炭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鄉鎮煤礦的高速發展受安全投入少、裝備簡陋、技術力量薄弱、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約,造成了安全基礎管理薄弱,帶來了大量的安全隱患,引發了大量的安全生產事故。近幾年,鄉鎮煤礦事故頻發,經濟損失嚴重,已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引起了國家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鄉鎮煤礦事的故發生,主要是煤礦生產企業和安全監察部門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現就我國鄉鎮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做如下分析。
鄉鎮煤礦作為我國煤礦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鄉鎮煤礦安全存在著諸多問題: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從業人員素質低、安全投入較少,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目前鄉鎮煤礦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絕大部分是高中以下學歷,普遍缺乏煤礦專業知識、專業培訓,多數礦長未取得礦長資格證書,即便使獲得證的也通過函授形式。這部分人管理理念缺乏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選用基層管理類人員(班組長),普遍存在著片面看重基層管理者吃苦耐勞,出力肯干,組織能力強。對安全思想素質和安全技能不夠重視;任用中層管理人員,不重視學歷,不重視專業知識和安全管理水平,以“聽從管理,好使喚,有號召力”為任用標準,使得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不高。這部分人管理企業不依法生產、依法管礦、依法治礦,從而導致鄉鎮煤礦事故頻發。
安全管理的手段落后,沒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體系。信息系統的完善能使安全工作從過去的憑直觀、憑經驗進行變為定性、定量的超前預測,但在這一點上多數礦井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體實際應用尚有較大欠缺。
鄉鎮煤礦礦井型小、產量低、技術落后,設備原始化。鄉鎮煤礦的辦礦體制的特殊性,導致了煤礦安全投入嚴重不足。辦礦體制的兩種形式:一是出資人聘任他人擔任礦長,礦長只是一個普通的生產組織者,出資人重產出、重效益,嚴重忽視安全生產;二是個人或合伙投資辦礦,出資人或承包人擔任礦長,投資人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心存僥幸,安全投入不足。這兩種辦礦體制,為安全生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許多煤礦經營者認為,加強安全生產,就得加大資金投入,勢必會增加煤炭的生產成本,造成煤炭生產價格的提升,企業的利潤下降。
目前在我國一些國有重點煤礦企業中各類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比例8.5%,大學生僅占1%,而在鄉鎮煤礦中,技術人員僅僅占比例為1.1%,大學生占0.3%。從表面上看,達到了每礦至少一名技術負責人的標準,但實際仍有少數煤礦達不到一礦一名技術負責人,而是一名技術人員多礦聘用。在鄉鎮煤礦中,高中文化程度占職工總數的7%,初中文化程度占45%,小學文化程度占48%。由此可見,鄉鎮煤礦企業從業人員中,技術力量極其薄弱,無論管理人員還是作業人員,文化程度低下與煤礦的安全生產,技術裝備和管理要求極不相稱。
煤礦安全監管是政府為了維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是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和保障。但是,目前安全監管作用沒得到發揮,而監管方面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
煤礦安全監管是對特殊行業的專業監管,如果不懂專業的人去抓安全,搞安全檢查,是發現不了真實的問題,對煤礦安全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必須依法管理。部分基層安全監管干部受計劃經濟體制管理模式下工作慣性和思維定式的影響,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轉變不快,依法監管能力較弱。在實施監管工作中認為“過去無法我有(辦)法,現在有法我無(辦)法”,感到依法監督程序復雜,仍然沿用“以言代法”、以罰代“法”的方式,把“執法”變味成“只罰”,執法過程和執法手段簡單化,使被督查和監管的企業感到“權大于法”。
地方煤炭監管行政執法部門對煤炭監管行政執法的獨立性,在不違背基本執法原則的情況下,不會有其它部門對煤炭監管部門進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基本是自己監督自己,即便是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煤礦安全監察體制的意見》文件的要求,煤礦安全監察部門的定期檢查指導,也是針對煤炭監管部門近一個時期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在煤礦監察中發現煤礦存在的比較普遍帶有共性的安全隱患進行的工作協調聯系和意見交換。地方煤炭監管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權小,行政執法效果不太明顯,致使重大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查處,即使查處后也很難得到解決[2]。這一現象被一些煤礦企業鉆孔,即使在被省級執法部分要求關閉,而地方政府部門執起法來很困難,在這樣的情況,煤礦企業為了利益而還會繼續生產,進而違法生產導致事故率一般都很高。[3]
鄉鎮煤礦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崗位,提供就業機會,也是產煤地區經濟支柱,同時也增加地方稅收。鄉鎮煤礦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直接影響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和稅收,也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
地方經濟的增長和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是衡量一屆政府和領導的政績的重要指標。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地方政府對煤炭帶來的效益的關注程度就遠超過煤礦的安全程度。在這種以經濟數據、經濟為指標來考核政府和領導的政績下,而當地政府就會干預監管,安全監管部門不能觸及經濟的底限,在這種情況,就很難發揮安全監察部門的監管職能。
[1]彭朝暉.當前我國鄉鎮煤礦安全監管的研究[D].碩士論文,2009,12.
[2]王昌海,王艷麗.煤炭企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6.
[3]劉豐.對煤礦企業現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制的探討[J].吉林煤礦安全監察站,2010,6.
[4]林世豪.鄉鎮煤礦安全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煤礦安全,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