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國際商務英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050)
近來,韓國成了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人口的高齡化速度急速上升。據預測到2050年時的韓國人口總數與現在相比要減少8%,到4,400萬人左右。在韓國,面對這樣急速發展的人口高齡化發展趨向,及時地采取相關措施是當前國家和社會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因此,在以知識和資訊為中心發展的21世紀,建設終身學習社會成了時代的必然需求,也成了解決少子高齡化問題的唯一途徑。當前,在終身學習社會中,重視高齡者教育和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且對國家確保勞動人口,以及維護社會的發展與安定顯得更加重要。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出版發行的《世界人口白皮書2010》顯示,2010年韓國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為1.24人。在對186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的調查中,比韓國這一數字更低的國家和地區僅僅只有香港(1.01人)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1.22人)。今后,在東亞地區中,隨著地區經濟統合的緊密化,筆者認為將加速高齡少子化的進展;不過,正如同經濟已超越國界加強其緊密化程度一樣,已經不能視其為單一國家的問題而置之不理。(牧野,2007)根據去年韓國統計廳的統計調查,2009年的合計特殊出生率為1.15人。如〈圖1〉所示,當前韓國的少子化問題已成為影響今后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

圖1 合計特殊出生率的推移
在少子化迅速發展的同時,伴隨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口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地延長,因而人口的高齡化也出現了急速發展的趨勢。據統計2008年韓國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81.1歲(男性76.5歲,女性83.3歲)。其實,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從2000年開始韓國已經步入了高齡化社會。人口高齡化現象之所以發展迅速,人均壽命的延長僅僅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由于嚴重的少子化的出現所產生的。據預測,韓國從高齡化社會(2000年)過渡到高齡社會大約需要18年時間,而由高齡社會再過渡到超高齡社會僅僅需要8年的時間[1]。另外,韓國統計廳發行的《2009年韓國社會指標》中顯示,65歲以上的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0.7%,這一比例已經創下了歷史新高。人口老齡化指數達到了63.5,比前年增加了4.2%。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據預測到2020年韓國人口老齡化的指數就會上升到125.3。(參照〈圖2〉)

圖2 人口構造及高齢化指數的推移
伴隨高齡化旋風式的發展速度,國民年金,醫療保險,基礎高齡年金,高齡長期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設施等等用于高齡者的公共費用支出已呈現出直線上升的趨勢。據統計預測,在國家整體公共費用支出中,老年人的支出比重在2004年時已經達到12.8%,等到2020年時這一數字將上升到32%,到2050年時將上升到55%。實際上,現階段由于韓國政府財政收支的不斷惡化,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已經逐漸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今后,伴隨勞動人口的減少和勞動人口平均年齡的增長,儲蓄、消費和投資的萎縮,國家的整體經濟活力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另據預測,韓國潛在的經濟增長率發展到2020年時會由2000年代的5%下降到3%,到2040年時下降到1.5%。(參照〈圖3〉)經濟的衰退與被扶養人群(高齡者)的增加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阻力。

圖3 潛在經濟發展的展望
韓國的人口抑制政策的實施,從196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了1990年代中期。進入2000年代以后隨著鼓勵生育政策的出臺,先前的人口抑制政策方向出現了重要的改變。在中央,于2003年12月成立了總統咨詢智囊機構(“高齡化及未來社會委員會”,之后改設為“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在2005年5月“少子高齡社會基本法”建立后,又先后制定和出臺了2006年到2020年間的3次5年發展基本規劃。
其中,第1次基本計劃,即從2006年到2010年,標題為“創建美好社會計劃2010”)以扭轉出生率低下的趨勢和適應高齡社會為目標,圍繞創造有利于生育和養育子女的環境,建設在高齡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基礎,提高和發揮少子高齡化社會的成長動力,營造適應少子高齡化社會的氛圍,增強政府政策效果的四點原則展開了有計劃的實施。
但是,這樣的政府政策實施由于2008年政權的交替而出現了停滯的跡象。前政權(盧武鉉總統)所設立的直屬總統管理的“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不但制定少子高齡化社會基本計劃,而且面對少子高齡化問題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可是,自李明博總統就任以后,“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被降格至由保健福祉部門管理。政府面對嚴峻的人口問題采取這樣消極的態度,很多學界人士和市民團體都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2009年11月27日,由非執政黨提議“少子高齡社會基本法修改案”,該修改案旨在恢復“少子高齡社會委員會”的先前地位和重要作用。
根據平生教育法第30條規定,大學附設的平生教育院,是在大學校長的管理責任下,并且根據各大學的條件及特點為舉辦平生教育而設立的教育機構。到2009年,大學附設的平生教育院中,4年制大學有242所,專科大學有127所,加之另外11所共計有380所大學設立了平生教育院[2]。這個數字占到了全國高等教育機關總數的72.5%。
從2002年開始,政府教育人力資源部通過開展“高齡者教育課程試點運行支援事業”,鼓勵在大學附設的平生教育院開設高齡者教育課程,對其中優秀的高齡者大學和高齡者教育項目課程提供援助。在2003年僅有3所大學接受了這項援助,到2004年時已經增加到了10所大學,目前這一數目還在不斷地增加。
結語
以上我們概括了面對少子高齡化的不斷發展,韓國政府和社會所采取的相應措施。伴隨高齡人群的不斷增加,社會的負擔已經越來越重。如何將高齡人群的社會負面形象轉變為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的積極形象,是建設終身學習社會或者說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借鑒國外的先進模式,積極地推行高齡者教育,是未來中國社會應對少子高齡化問題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需要。
[1]統計廳.將來人口推計,2006.
[2]平生教育振興院.2009年平生教育白皮書.東亞地區和日本高齡少子社會的現狀、課題及終身學習的任務,牧野.篤[日],20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