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當前文化產業鏈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的政策命題。文章從政府治理的視角,詳細論證了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創新策略及路徑。
【關鍵詞】文化產業鏈 創新發展 政策設計
文化產業鏈的發育程度與健全狀況是文化產業發展層次與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伴隨著文化強國建設的全面推進,文化產業鏈建設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與更大的壓力。文化產業鏈的疏通、壯大與重構已經成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
一 當前文化產業鏈的建設現狀
1.文化產業鏈的建設與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呈現出鮮明的地區差異性
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及其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基礎好,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文化產業鏈發育程度相對較好、產業鏈各環節相對健全、各組成部分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產業整體協作好。產業鏈發展狀況與水平能夠較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產業自身發展波動等。與此同時,我國中西部一些地區由于受到整體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限制,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文化產業鏈不健全、產業協作意識與能力相對不強、產業各環節經營實力不強,對產業鏈支撐作用有待于進一步彰顯。中西部與沿海發達地區之間文化產業發展要素的流動、整合和優化通道有待于進一步拓展,跨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2.對文化產業鏈建設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增強,文化產業鏈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882b6624cce0779755e7d3346531c67e162ee73f71bd9565b9e9061479b48700 文化產業鏈的發展水平與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質量與競爭水平密切相關,是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文化企業經營主體對文化產業鏈建設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鏈建設與發展的氛圍及要素供給體系進一步健全,文化產業鏈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進一步彰顯。
3.文化產業鏈建設與發展水平仍有待提升,金字塔型的結構急需改善
雖然當前文化產業鏈發展的軟硬件基礎進一步夯實,文化產業鏈建設速度進一步提升,但由于歷史發展基礎相對薄弱及當前體制機制束縛等原因,同國外文化企業產業鏈建設與發展水平相比,與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訴求相對,仍存在明顯的差距。產業形態先進、產業創新性強、產業鏈健全、產業鏈各環節發育程度好,以及協作機制好的高水平高層次文化產業鏈建設成功案例尚不多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大型文化企業集團數量依然不足,大部分文化企業產業鏈建設仍處于發展水平差、層次低、競爭力不足的發展狀況中,金字塔型結構明顯。如何由金字塔型結構轉向柱狀結構,或者通過梯度提升的橄欖型結構再轉向柱狀結構或倒金字塔結構,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歷史時期內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4.文化產業發展的相對配套政策需要進一步健全
文化產業鏈凸顯的是一個產業協作概念,在文化產業鏈建設中,產業鏈上下游不同的產業門類、產業環節需要進一步整合。這其中涉及不同隸屬關系、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文化產業門類或環節等,如何進一步克服合作壁壘,疏通合作管道,需要在文化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上給予更大的支持,尤其是跨門類、跨區域、跨行業兼并或重組政策,民資或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發展領域相關政策需要進一步理清。
二 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政策命題的提出
文化鏈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無論是發展水平、發展層次的問題,還是發展門類、發展形態的問題,最根本的是動力機制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文化產業鏈的疏通、壯大與重構問題。
1.文化產業鏈的疏通是文化產業鏈建設的首要命題
當前文化產業鏈的栓塞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文化產業門類協作不暢,產業鏈上下游原始創意、設計研究與產品制作、品牌營建,以及產品營銷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協作機制;二是文化資源流動不暢,資金、人才、土地等人財物資源跨地區、跨門類、跨行業布局的格局尚未形成,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不同所有制文化企業合作存在較為明顯的壁壘,體制不兼容、利益博弈等問題比較明顯。
文化產業鏈栓塞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幾種。一是長期以來我國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得到有效的清理與創新;二是不同利益主體在面對利益格局調整和利益再分配過程中對自身利益的過分注重遲滯了改革的進度;三是對于新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和國際文化產業競合潮流缺乏清晰的審視與判斷,決策的科學性、主動性、創造性仍有待加強,文化決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化產業鏈的疏通是在文化發展創新觀念的引導下,通過機制建設徹底打通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資源的流通渠道,并且以通暢的物流渠道的構建為物質基礎,實現產業發展要素、發展資源的優化集聚,發揮產業裂變與整合效應。
2.文化產業鏈的壯大,其本質上有兩層含義
一是在橫向上,是指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各發展門類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提升競爭力;二是在縱向上,如何探索形成產業的協作機制,發揮上中下游產業間的粘合效應、裂變與整合效應,形成成倍放大的產業遞增效應,從而實現文化產業鏈的發展壯大。而這些目標的達成有賴于新文化產業培育機制、創新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等的建立,不斷豐富文化產業門類、創新文化產業形態,尤其是把握新技術革命催動下新興文化產業門類快速發展的契機,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努力做到以增量帶存量,實現文化整體發展規模、發展層次與發展水平的提升。
3.文化產業鏈的重構,有多重含義
第一,要果斷淘汰一些產業形態落后、層次低、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的文化產業門類,直接消減該類文化產業鏈的生存基礎,促進有限發展資源向更高文化產業層次發展轉型。第二,對文化產業鏈的結構進行重新梳理。消減其中的繁冗結構與程序,簡化文化資源流通的中間環節,優化產業配置,加速推進文化產業上中下游產業之間的無縫對接,使文化產業鏈的結構更加符合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與趨勢。第三,建立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合作主體的優選機制。產業鏈的發展素質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主體的發展質量與水平,二是合作的機制、效率與水平,以及聚合裂變所產生的乘數效應的質量與規模等。當前,制約文化產業鏈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中下游產業主體的非對稱性搭配,嘗試建立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合作主體的優選機制,實現強強聯合、強特聯合、強優聯合,將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 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政府治理的視角
當前,文化產業鏈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有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和文化產業市場發育水平的問題。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促進文化產業鏈上層次、上水平、上臺階配套政策保障體系建設不足的問題,其背后有政府治理的“缺位”、“越位”等問題。
1.進一步加強對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的頂層設計,把它納入區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進行統籌考慮
當前在一些區域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文化產業鏈建構等議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凸顯,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及文化企業經營主體的意識仍然有待提高。要把文化產業鏈建構作為一個重要方面納入文化產業規劃的編制內容,把文化產業鏈建設作為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講清楚文化產業鏈建構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意義、實施目標、發展策略與手段等要素,明確其建設原則及保障措施等,提升文化產業鏈建設在文化產業整體發展版圖中的權重。
2.進一步夯實文化產業鏈構建的文化土壤與社會氛圍
良好的文化輿論氛圍塑造與社會共識的形成是一項產業快速發展的必備社會要件,尤其是相對于文化產業這種極富張力的產業門類,文化土壤的夯實有助于更好地促進產業發展的提速。在新的歷史時期,要積極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鏈建設的宣傳,豐富宣傳的形式,創新宣傳形態等。如在各級電視媒介開設文化產業鏈建構的專題新聞節目和拍攝專題紀律片等,尤其要結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學習貫徹,進一步凸顯文化產業鏈建設在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意義,真正提升文化企業經營主體、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意識,提升文化企業經營主體構建產業鏈的自覺性與自主性,提升社會各界對文化產業鏈建設的重視程度與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基礎。通過產業鏈建設概念的凸顯形成反向規制力,引導企業根據產業鏈上中下游發展實際綜合確定產業門類、產業創新發展方向、產能規模等,有效規避企業漠視產業鏈發展實際,盲目擴大產能、生產同質化特征明顯和低水平競爭產品,避免其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競爭力。
3.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的產業支持力度
第一,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鏈的培育。對于一些文化門類與文化業態新穎,具有良好的文化成長性,以及對于文化走出去,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產業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建立政策性資金,或者建立機制、創建平臺,積極引入風險投資等,在人才引進、土地供給上給予優惠措施,為文化產業鏈的成長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
第二,進一步加強環境場域與中介服務體系等建構,構建文化產業上中下游產業對接的平臺與機制。如舉辦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文化產業高峰論壇、組織召開文化產業項目對接會等。
第三,加強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力度,淘汰一批同質化、低水平建設園區,真正集聚優勢資源,辦一批高水平的文化產業園區。通過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為產業協作、優化整合,提升產業鏈建設水平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4.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的政策體系建設
如要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鏈疏通、壯大與重構的政策規制。政策規制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于一些人為發展壁壘和政策性發展障礙的清除。例如,如何通過建立與完善政策化解文化企業跨區域、跨行業、跨門類產業合作中的壁壘;如何推進上中下游企業合作主體優選機制的嘗試,規避非市場化、非公平手段對產業鏈主體優選的干擾等。另一方面,是文化產業鏈建構的過程監控和“糾偏”機制的建立。例如,在文化產業鏈建構過程中,對于產業導向的偏移、產業鏈某一端的非對稱性發展、融資、產能過剩、低水平競爭的產業風險的防控等,要建立起指標明確、反映靈敏的產業鏈建設預警及懲戒機制等。對于在產業鏈建設進程中出現的一些風險性、苗頭性因素及時加以干預予以糾偏,確保其可持續發展。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法律、經濟等配套激勵政策體系的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避免對文化知識產權的侵害惡化文化產業發展的環境,傷害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始創新激情與創意動力,對產業鏈的生存、生長帶來直接的戕害。
四 結語
文化產業鏈的建設水平直接決定著文化產業的發展層次、發展質量與發展水平。提升文化產業鏈的建設水平不僅需要文化企業經營主體付出艱辛的勞動,也有賴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場從觀念到物質流動方式、資源供給方式、產業運行方式等的全新變革,這對于新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注入新的動力,帶來新的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