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經過分析研究后指出,充分認識企業稅務籌劃中所要遇到的風險,提升籌劃人員的風險意識,增強籌劃人員對稅收、會計、財務、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深度剖析稅收政策,能夠使企業在面臨稅務籌劃風險時做到隨機應變、萬無一失。
【關鍵詞】企業稅務籌劃 稅收政策 風險意識
一 企業稅務籌劃及稅務籌劃風險概述
稅務籌劃實際上是一種方法策略,是指一個企業的納稅主體為了充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遵循稅收的國際相關慣例,在做到尊重和遵守稅法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以企業的整體稅負最小化和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針對企業的經營、投資、管理等活動所做的意圖盡可能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減輕稅負,良性實現財務目標的對策和方法。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利益的最大化永遠是企業運作的終極目標。由此說來,企業稅務籌劃的實質問題應當是納稅主體緊抓稅法中所產生的部分漏洞,在經營、投資、籌劃資金等企業活動中充分利用,從而實現稅負最小化,做到價值收益最大化。當然,任何事物的運作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企業的稅務籌劃因而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企業稅務籌劃所引起的風險一般是指企業稅務籌劃過程中,受到各種各樣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計劃出來的稅務籌劃目標與實際發生一定的偏離,給企業造成相應損失的可能性幾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與提高,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氛圍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事物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稅法的規則制度也在不斷地健全與完善,企業經營中會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多樣,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企業運作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艱巨,企業的稅務籌劃所面臨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二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分析
1.主觀因素所引起的風險
風險無處不在,企業納稅人的主觀意愿對稅務籌劃的成功與失敗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代社會的種種跡象表明,企業納稅人對法律法規、財務打理、會計、稅收政策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層次并不是很高,而稅務籌劃的成功需要企業納稅人具備對稅收政策有一個很好的認識與判斷、對稅務籌劃的具體社會背景和條件有一個好的推測力與判斷能力。因此,企業對于稅務籌劃上的運作也會面臨很大的風險。
2.客觀因素所引起的風險
客觀性因素對于企業稅務籌劃中所帶來的風險是不容忽視的。包括很多客觀因素,如當下的稅收政策、稅收執法管理部門執法力度的大小等。稅收政策限制和制約著企業在稅務籌劃中的部分運作,使企業的稅收籌劃運作必須遵照稅法的規定辦事,而稅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健全,因而稅法具有明顯的不定期性,企業在運作中要謹慎行事,與時俱進。稅收執法部門在執法中對于企業稅務籌劃有時也會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企業稅務籌劃失敗。執法部門的力度在針對有些事物時會有一定的彈性空間,稅務部門也具備一定范圍的自主性,加上執法人員法律意識和素質的程度不同,執法部門內部機構的管理分工不夠明顯等原因,都會使企業在稅務籌劃中產生許多難以預測的風險。
三 規避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的策略建議
1.注重籌劃人員的素質提升
企業稅務籌劃過程中,執行人員(也就是籌劃人員)的主觀意愿對于稅務籌劃的成功與否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觀判斷和主觀意愿越多,越會加劇稅務籌劃時所帶來的風險性。因而規避風險的最有效方法首先應當是盡量減少對事物的主觀判斷與分析,加強自身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稅務、會計、財務管理、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在日常的交際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溝通能力和面對不同人不同事物所應具備的應變能力。納稅籌劃人員的素質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稅務籌劃過程中也就會更加客觀地對待與分析,會更加注重細節問題的解決,從而大范圍地降低稅務籌劃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
2.培養風險意識
時間不斷往前推進,社會不斷往前進步,稅收政策也在不斷健全與完善。如此的社會環境對于企業而言是一種壓力與挑戰,企業應當緊緊抓住稅收政策不斷更新健全的機會,深入剖析和全面了解,與時俱進,根據不同時期的稅收政策制定出不同的應對策略,加以比較和對比,選擇出更加合理的對策。同時,培養提升風險意識,隨時注意對國家相關政策變動的高度關注,充分了解企業運作時所處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對于發生的變化不失時機地進行調整控制。這樣一來,在沒有觸犯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既做到了企業業績的穩步提升,又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所要背負的風險性,真正做到了穩操勝券,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徐偉、金洪亮.略論稅收債權[J].稅務與經濟,2006(3)
[2]荊峰.企業稅收籌劃[J].審計與理財,2007(4)
[3]靳麗萍.稅務籌劃在科技型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山西財稅,2009(12)
[4]鄺健斌.淺談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務籌劃[J].財經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