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男人的長袍、粘假胡子、騎摩托車、背著AK—47步槍,還能開著拖拉機將困在壕溝里的吉普車拖出來,她就是阿富汗的第一位女村長——薩莉法?卡齊薩達。
找電力部長要求通電 薩莉法?卡齊薩達生于1962年,10歲就迫于家庭的經濟壓力結了婚,與丈夫生活在阿富汗北部巴爾赫省一個叫諾阿巴德的偏遠小村莊。在阿富汗,未成年人結婚的情況非常普遍,比例高達43%。當時,卡齊薩達還是個孩子,卻不得不學著操持家務,同時還要忍受公婆的責罵,日子過得“連個好人家的傭人都不如”。15歲時,卡齊薩達有了第一個孩子,后來一連生育了15個孩子,其中7個是女孩。如今,她的孫輩都已經有36人了。雖然她感嘆自己是“一臺生孩子機器”,但她從來不覺得孩子是拖累。“我很喜歡這些孩子,雖然我生孩子都生怕了,但我一直覺得,只有和孩子們在一起才不會有煩惱。”
上世紀90年代,卡齊薩達隨丈夫搬到巴爾赫省的省會馬扎里—沙里夫生活,這是阿富汗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交通樞紐和商業文化中心。在這個比小村莊大了不知多少倍的城市里,她了解了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其中讓她感受最深的是電。原來,卡齊薩達生活的諾阿巴德村是不通電的,整個阿富汗也僅有1/3的人能用上電。用電的經歷,讓她逐漸意識到電對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有了給家鄉通電的念頭。她這個大膽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再次回到諾阿巴德村時,卡齊薩達告訴村民,她想在2004年競選村長,她還承諾:“一旦當上了村長,就給村里通電,讓大家都能過上有光亮的生活。”村民聽完之后,大笑不止,笑聲中夾雜著譏諷和輕視。在阿富汗這樣一個極其傳統的男權社會里,一個女人想當村長,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競選最終失敗了,但卡齊薩達沒有氣餒,還是想盡一切辦法要為村里通電。
卡齊薩達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去首都喀布爾向電力部長請愿。她賣掉自己值錢的首飾,湊足了路費,帶著4歲的女兒去了喀布爾。
在那里,卡齊薩達勇敢地敲開了電力部長沙克爾?卡加爾家的大門,不卑不亢地對守門人說:“請您轉告部長,我想見他一面。”第二天,電力部長在辦公室接見了卡齊薩達。“您若是能給我們村通電,村里的孩子們晚上就可以學習了,村民們也可以通過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這個意志堅定的女人,以她真誠的態度和說話的氣勢,讓電力部長無法拒絕她的請求,但部長提出,村里要承擔購買電線桿與電線的費用。雖然這筆資金不菲,但卡齊薩達的通電之路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為了湊夠這筆錢,回到村里后,卡齊薩達征得丈夫的同意,把自家房屋做了抵押,申請了銀行貸款,還四處向親朋好友借款。5個月后,這個小村子終于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光明,村民們也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兩年后,村民們自愿推舉卡齊薩達為諾阿巴德村村長,她成了阿富汗第一位女村長。
長袍、頭巾、假胡子 在阿富汗,女性“拋頭露面”并不被公眾接受和認同。起初,村里的一些男村民并不喜歡讓一個女人來當村長,甚至還有人企圖殺死她。“我有自己的辦法,這么久,我不也是安然無恙嘛,謝天謝地,我還活著呢。”卡齊薩達調侃地說道:“只有把工作做好,從氣勢上壓倒那些嘲笑我的人,才能讓村民心服口服。”
卡齊薩達所謂的辦法,就是女扮男裝——這樣既能讓人們接受,減少麻煩,又能順利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她經常穿著男人穿的長袍,開著摩托車,走家串戶,處理村中大小事務。在馬扎里—沙里夫生活期間,卡齊薩達常常看到男人們騎著摩托車、開著吉普車上街,“我為什么不能呢?”卡齊薩達為了不引人注目,就私下里跟拉貨師傅學會了騎摩托、開車等技能。
“你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會代表你們去跟政府溝通。不管你們什么時候有麻煩,我都會帶上槍到你們家里去。”這是卡齊薩達2004年的競選宣言,當上村長后,她把這話變成了現實。誰家鬧了矛盾,有了麻煩,卡齊薩達都會騎上摩托車飛速趕到,耐心工作,直至徹底把問題解決了。“就算是深夜,只要村民們有事,我也會當場處理,絕不拖延。”她說。
有一天,有人告訴卡齊薩達,村外有一輛吉普車陷進壕溝出不來了。她立即起身穿上“工作服”——一件男士長袍,戴上“工作道具”——男人的頭巾、假胡子,騎上摩托車,飛快地趕到現場。
當時,一輛拖拉機正試圖把吉普車拖出來,但沒成功。卡齊薩達示意司機下車,然后自己坐到了駕駛員的位置上。一看到這架勢,司機就知道是村長來了,可見,對于熟悉卡齊薩達的人來說,這種裝扮已經起不到偽裝作用了。她后來回憶說,“司機急得在后面大喊‘女人不能開車呀’,我只對他說了句‘閉嘴’,然后大力踩油門,把吉普車從溝里拖了出來。看到這一幕,司機目瞪口呆,半天沒說出話來。”
女村長雷厲風行的作風還表現在打擊偷電上。她經常騎著摩托車,帶著AK—47步槍,四處檢查線路,看是否有不法之徒私拉電線,一經查出,就對偷電當事人課以高額罰金。“絕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這種私自將他人東西據為己有的行為,可恨至極。”
此外,卡齊薩達還幫助孩子們接種疫苗,教女孩子讀書、寫字。其實,卡齊薩達心中一直有個大學夢,她常常跟人說:“如果我可以晚一點結婚,很可能就會讀大學了。”在該讀書的年齡卻喪失了上學的機會,這是卡齊薩達人生中最大的憾事。“我當了村長,但有時村里開會時,就因為我讀書太少,沒法明明白白地講出自己的想法、觀點。一想起來自己沒什么文化,我的心就像在滴血。”說這話時,她臉上流露出一絲憂傷。
想競選國家議會議員 別看這位女村長總是不顧他人偏見勇往直前,但在生活上,她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性。8年前陪著卡齊薩達去電力部長家的那個女兒,如今已經12歲。說起自己的媽媽,她驕傲地說:“她是個慈愛的好媽媽,我小時候,她出門喜歡帶著我;雖然現在她工作很忙,但從不忘問我的功課,對我的生活也照顧得無微不至。”
卡齊薩達曾說:“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和我一樣,尤其是女孩子,將來不要受世俗看法的束縛,勇敢爭取自己應有的受教育權利和女性的獨立人格。”作為當地的村長和婦女委員會主席,卡齊薩達特別維護女性權益,始終與這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女性——站在一起。
在阿富汗,女人是很少到清真寺禱告的,有些地方則實行男女輪換禱告,男人禱告完了,女人在他們后面拉上一道簾子才能開始。但在諾阿巴德村,卡齊薩達為了維護女性權益,專門建起了一座清真寺,在那里,男性與女性可以共同禱告。
此外,她一直努力幫助其他女性實現夢想,盡其所能實現女性與男性平等生活。她鼓勵村里的婦女們在家中開女性會議,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即使在塔利班統治時期,她也沒有放棄過這種努力。因此,在女性村民中,卡齊薩達享有極高聲望。
阿富汗政府也非常認可這位女村長的工作,至今,已對她進行了18次表彰。但卡齊薩達可不滿足于這些,她的下一個目標,是競選國家議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