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圖書館由于種種原因以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作為為人們提供服務的公共圖書館,需要從自身出發進行改變,加強服務意識,合理利用網絡,爭取更大的社會效益的同時現實自身的發展。
關鍵字:信息;公共圖書館;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傳統公共圖書館的弊端就顯現出來,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從根本上進行改變,以適應時代發展。
一、傳統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
圖書館的公共關系是一項管理活動。在信息化時代,傳統的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有:
1、圖書館資源分配不合理
在波蘭,60萬人口有100個圖書館,而在北京1000萬人才有20個圖書館,平均每50萬人擁有一家圖書館。從全國來看,大約每100萬人擁有一家圖書館,這就是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現狀。一方面現有的文獻資源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另一方面那些有限的資源卻還閑置著,致使大多數人享受不到這種服務。眼下國內圖書館的主要問題是文獻資源分割壟斷,就像今天部門的計算機局域網一樣,大量的信息資源閑置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2、圖書館服務模式封閉
在過去,圖書館因未完全擺脫封閉式的服務模式,一方面,藏書量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圖書館利用率不斷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文獻資源未被利用就已過時淘汰,讀者卻得不到所需的資料,造成資源的浪費。圖書館的被動服務,使人們對圖書館的認識只停留在簡單的借還的低水平上,公眾不了解它,自然不會去利用它。其次,圖書館不善于宣傳自我。公眾的圖書館意識薄弱,在遇到問題時,往往忽略了圖書館的存在。
3、信息網絡對圖書館的沖擊
大部分人平常的閱讀都是通過借閱這種方式來維持的。這一方面是與現在遍布的大大小小的圖書館提供外借服務有關,更與現在流行的快餐文化觀念密切相關。他們的閱讀大多數沒有明確的指向,通常都是遇到什么看什么,借以了解一點社會風尚而已。網絡的發展與個人電腦的普及毫無疑問已在悄悄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電子書籍的發展,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沖擊,人們可以利用網絡快速閱讀書籍,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二、公共圖書館發展措施
1、圖書館應當實現自身轉型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必須從傳統意義的圖書館向現代化圖書館轉型。信息時代的圖書館,占據了最為廣泛豐富的信息源,因而最有可能在未來“信息高速公路”上扮演“信息數據源”的作用。到時候,各種書籍、報紙、期刊論文都將向數字圖書館集中。一方面作為文獻保存,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傳遞給讀者。現代圖書資料用戶已不在把圖書館單純地視為收藏書籍資料的場所,更希望圖書館成為快捷、準確查找所需信息的中繼站,圖書資料傳遞的網絡化是大勢所趨。
2、圖書館服務的創新
面對社會的信息需求,圖書館的服務已經走出館,面向社會,提供上門服務。用戶就是上帝,他們需要什么就應該提供什么。而且,我們要擺脫傳統的手工服務,把服務做到信息深加工。圖書館從文獻資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轉變為信息產品的生產者開發者和提供者。網絡環境為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機會,圖書館應抓住這個機會。圖書館的整體組織、人員安排、業務流程都要不斷適應網絡環境的要求,同時利用網絡的技術優勢,拓寬服務領域。圖書館服務工作和信息服務人員將越來越重要,“網上信息沖浪員”“網上信息標引員”“網上信息導航員”將會成為新型的圖書館服務人員。
3、圖書館要沖出誤區
在新的社會信息環境和知識獲取及使用環境下,對圖書館工作性質、服務對象、工作內容和手段以及功能和宗旨在認識上的誤區,阻礙了圖書館的發展進程。在現階段的信息環境和前場環境下,用戶多元化多層次的文獻精求與知識個性化需要、以及教育文化發展的產業化與知識資本的競爭化,對圖書館提出了嚴峻挑戰,并造成圖書館的生存危機。在信息技術和知識市場的推動下,走向衰亡并由“新面孔”的類似準數字圖書館商業公司的部門、機構取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再不積極應對,花大力氣扭轉圖書館出現的頹勢,就有可能出現我們圖書館人不愿看到的結果。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社會職能、公益屬性和社會效益加市場、利潤與競爭”應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主題與模式。
4、原有優勢的利用
圖書館是文獻信息的集散地,圖書館學、情報學及文獻檔案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構成了圖書館發展和存在的學科基礎。圖書館界眾多的圖書館員,特別是能開展深層次咨詢服務工作的學科館員,是圖書館生存發展的寶貴人力資源。圖書館長期積累的豐富的、具有特色的優勢文獻信息資源是社會各行各業所求知識源泉。圖書館若能打破思維和體制壁壘,理順機制,從人財物上多方集力量,將深層次咨詢服務工作進行準用場化運作,既能扭轉圖書館的頹勢,又能在服務社會行業的同時切實提高為本地區、本部門服務的水平與質量。利用這些基礎和能力,開發這些資源是必要可行的,從中可以調整挖掘出能穩固圖書館生存地位,具有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的新核心優勢。
信息網絡發展為圖書館和用戶架起一座橋梁,社會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趨勢和潮流。在新的形勢下,高效率的信息傳遞與服務將成為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圖書館將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機會從事有償咨詢和服務。
參考文獻:
[1]唐文華,胡亞平.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生存空間及核心競爭力[J].現代企業教育,2006(21).
[2]金鐘.論圖書館的創新[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5).
(作者簡介:黃曉玲(1984.7-),本科,源城區圖書館,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