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只注重學生聲樂演唱技術的提高,存在著“為技術而技術,為聲音而聲音”的觀念和現象,但是聲樂教學有其獨特的規律和要求,除了基本的演唱技術之外,還受到了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文章對聲樂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培養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聲樂教學;非智力因素;意義;培養
在當前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只注重學生聲樂演唱技術的提高,想讓學生的演唱技術可以得到直觀、量化、效率等,存在著“為技術而技術,為聲音而聲音”的觀念和現象,但是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學生的進步卻都十分有限,收效甚微。其實除了基本的技術之外,還存在情感、意志、興趣、性格等因素,這些因素像空氣一樣無形無聲,但是卻始終潤物細無聲般的影響著聲樂教學。只有充分重視到這些非智力性因素的存在,好好的加以把握,才能讓學生的歌唱得到最本質的提高。本文選取了興趣、意志、情感、性格四個方面,對聲樂教學中如何重視和加強學生非智力型因素的培養,提出了幾點看法和意見。
一、聲樂學習中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一切學習性活動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在聲樂學習中,濃厚而持久的學習興趣,無疑是學習的長久保障。如果對于聲樂毫無興趣,就難有持久的動力,學習效果自然得不到保證。同時,學生只有與學習有著濃厚興趣時,才有能一種強烈的求之欲望,在這種欲望的推動下,保持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從而使自己有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即使是遇到了困難也絕不輕言放棄。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習的學習興趣。首先是對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的明確。我們為什么要學習聲樂,學習聲樂又是為了什么,要學到怎樣的程度?通過這些目標和任務的明確,幫助學生們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價值,使之產生求知欲望,激發起學習興趣。其次是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因為聲樂這門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師要用一些有趣的、形象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習的學習興趣。舉個例子,我們講深呼吸,如果教師一味的講生理學上的內容,學生們肯定會感到枯燥,毫無興趣可言。如果教師能夠變化一下教學方法,比如讓學生聞聞一朵花,觀察一下小狗的喘氣,則會讓原來抽象的知識一下子形象起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通過學習興趣的激發,才能獲得最良好的歌唱狀態,聲樂教學才回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聲樂教學中意志的培養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調節行為,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也是主觀見之于客觀,思想見之于行動,對客觀現實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改造的過程。能夠根據客觀規律能動地克服各種困難去改造世界。聲樂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艱苦的,而又充滿了反復的過程,沒有頑強的意志,是不可能完成整個過程。聲樂家有句名言,“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老師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形象的說明了堅持在聲樂中的重要性,而這種堅持,正是一個人意志品質的體現。特別是對聲樂的學習,涉及到生理、心理活動,也不單純是一種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反復,所以說,沒有頑強的意志,是不可能學好聲樂的。
要想培養學生堅韌頑強的意志品質,首先是遠大理想的樹立和學習斗志的激發。如果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自然不會有什么意志品質而言。教師要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并激發起學生的斗志,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的努力。比如了解到學生最崇拜的歌唱家,跟他們一起分享這位歌唱家的成功歷程。將教師本人的學習經歷主動講給學生,告訴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思考等。其次是用情感促進意志,情感和意志是緊密相連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激發人的行為動機,表現出強大的意志力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規律,通過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榮譽感、集體感、責任感、義務感等,以最大限度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意志品質。
三、聲樂學習中情感的培養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等。一方面,對于情感的追求,體現了以“審美為核心”的藝術教育理念,通過人的歌喉,將聲樂作品本身多蘊含的美感特征表現出來,激起觀眾的回應,獲得與觀眾的共鳴。這在本質上說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另一方面,情感教學也是聲樂教學的本質,我們常常要求學生的演唱要做到“聲情并茂”,這其中,“情”是一個很重要的評價標準,“情”是聲樂美感的核心部分,也是歌唱藝術的基本特征,只有當學生的演唱技術,充分的升華為一種情感的表達時,我們的聲樂教學的主旨猜得到了本質意義上的回歸。
對于情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培養學生對于聲樂的熱愛之情。比如教師可以多讓學生觀摩一些音樂會,多看一些歌唱比賽的視頻,多讓學生參加一些藝術實踐,在實際行動中,將對聲樂的興趣轉化為一種熱愛,并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懈的奮斗。其次,要是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整合,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情感。例如對于《黃水謠》的演唱,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在處于水深火熱時,發出的哀怨的控訴;對《西部情歌》的演唱,又讓我們看到了“西部大開發”給西部地區帶來的希望;對《今夜無人入睡》的演唱,又讓我們感受到了歌劇的獨特魅力,讓學生嘗試演唱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作品,能大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再次是教師的融情于教,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充分的信任自己,學生們才會百分百的投入到學習中來。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的了解和關心每一個學生,從“愛”字出發,以誠摯的愛生之情,去感動學生。正如周曉燕先生所說到得那樣:“我用的情感去喚起學生的自信,要讓學生各種友情,老師就得用情教學”。
四、聲樂教學中性格的培養
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含義。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性格明顯的會影響到學習的動機。具體表現為有的學生在學習中始終都能堅持自己的學習動機,做到刻苦、有毅力,遇到苦難不放棄,而有的同學,卻因為性格的差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到一點小困難就叫苦連天,輕言放棄,不能不能學到知識,而且會一事無成。其次,學生的性格會明顯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果也會反過來影響性格的養成。學習上的成功和進步,無疑會提高學生的自信性能和動力,進而發展成為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性格;相反,如果學習中總是遇到失敗,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則會變得自卑和沮喪,更嚴重的還會產生妒忌和怨恨。形象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要想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首先要做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如有的同學,每次取得一點進步,都能夠認真的看待,并且長期的堅持下去;有的同學只是遇到了一點小困難,就急的直哭,甚至要放棄;還有的同學一有點小成績,就開始沾沾自喜,非要教師潑幾下冷水才行。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對待性格不同的學生,而是要深入觀察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充分的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其次是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有一種健康向上的積極情緒。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多鼓勵、多表揚的是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充分看到自己身上的進步。對于遇到苦難的同學,耐心的與他們溝通,和他們一起正視苦難,最終將難題解決掉。學生們有了自信心,學習起來才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收獲成功,最后用成功讓學生獲得自信心的提升,養成樂觀、進取的性格。
聲樂的學習過程是一種集聲樂技術、技巧、心理素質、文化修養以及人生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發展和提高的過程。在教學中,聲樂技術、技巧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由于聲樂藝術及其教育的特殊性,聲樂專業的教學就較其他專業更明顯地受到非智力因素的決定和影響。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堅強的意志、熾熱的情感、和優良的性格,能使學生樹立高尚的審美品德、真切的情感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在完整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適應社會的新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崇德, 沈德立主編.非智力因素及其培養[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張繁華. 歌唱中的聲與情[J].黃鐘,1998(4).
?。ㄗ髡邌挝唬汉幽峡萍紝W院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