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素質教育理論出發,高職院校設立音樂舞蹈的必要性進行探討,文章分別舞蹈的價值、舞蹈的表現力的影響因素及身體素質練習三個方面探討了音樂舞蹈在高職院校中的必要性。
關鍵詞:舞蹈;價值;表現力;高職院校
一、前言
舞蹈是人們表現感情的發泄物,是人與人交往溝通的紐帶,人們可以借助于這個紐帶將自己的情感宣泄,同事舞蹈對人的情感也有反作用,以至于人們的情感在舞蹈中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們通過舞蹈陶冶情操,灌輸人們的藝術思想,渲染自己的感情。高職院校學生可以通過舞蹈訓練來達到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目的,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細胞,靈敏性、柔韌性、耐力,從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舞蹈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凝聚力、團結力、協作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培養學生活潑可愛的性格。同時,舞蹈教學重在啟發學生通過肢體語言進一步探究舞蹈以及舞者內心的情感,闡述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挖掘自己的潛能,期望達到人本主義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最高理論。
二、高職院校開展音樂舞蹈教學的意義
(一)音樂舞蹈的作用
1.音樂舞蹈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團隊意識
在音樂舞蹈的教學過程中,所面對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不同學院和專業,不同年齡和性別,他們是憑著對舞蹈的熱愛、對教師的崇拜和欣賞力度的不斷增加,而做出的一種藝術的傾向性。由于個人的理解程度、欣賞價值、知識水平的不同,同樣的舞蹈在個人表現上而呈現不同的藝術價值,有利于學生提升自己的藝術欣賞水平。
對學生的培養要注重他們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團隊是由各成員組成的,因此各成員要形成共同的目標和行為準則,才能有利于團隊的統一。舞蹈課作為學校的選修課,組成人員多為獨生子女,這樣團隊的形成,不利于為他人著想,自我利益尤為突出,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舞蹈訓練的同時,要注重舞蹈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從而客觀的教育他們學會為他人服務、樂于助人的道德情操。舞蹈團隊是以舞蹈為契機,通過形形色色的團隊表演以便于引導學生達到極佳的環境。舞蹈訓練中的團結合作精神,動作的表現力,團隊的整體水平對學生在專業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能促進舞蹈團隊的團結精神和互助精神,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形形色色的表演既鍛煉了學生又提高了學生的滿足感,獲得旁人的稱贊,甚至獲得嘉獎,對學生的教育就會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同時也充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
2.音樂舞蹈的藝術價值
舞蹈的藝術價值是通過欣賞舞蹈所表現出來的,是人們通過觀看舞蹈滿足了人們對藝術追求的一種精神活動,是通過舞蹈的價值體現所產生的一種心靈感受、親身體驗的過程。所以說舞蹈欣賞實際上是一種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到感性認識的一種升華,因此說舞蹈價值體現和一般的認識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而是對舞蹈價值體現的全面而又深刻的認識。舞蹈的價值體現實際上是反映社會的一種現象,對人們的生活、情感等審美評價的一種真正升華。通過欣賞舞蹈,人們往往與現實生活中的生活體驗聯系在一起,是感情寄托物的一種外在表現。通過這種表現將人們的現實生活以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豐富舞蹈的文化內涵,使舞蹈創作貼近人們的現實生活。從而更加生動形象的體現舞蹈的真正內涵,體現舞蹈的真正價值,拓展舞蹈內容豐富舞蹈的含義。
人們從事舞蹈藝術價值審美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定的主觀意識,即要有舞蹈常識、藝術評價水平、欣賞能力和創新能力、認知能力等,舞蹈藝術評價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我們的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音樂是激發人們音樂細胞的唯一旋律,對于那些沒有辨別音律的人來說,再美妙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對于這樣的人來說欣賞音樂舞蹈是一種折磨。因此,我們必須充分了解舞蹈的藝術價值、舞蹈的意義及其舞蹈對現實生活的表現及其產生的過程等,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正像我們說過的一樣,舞蹈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升華和表現方式,充分體現人們思想情感,也是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的表現。
(二)音樂舞蹈所帶來的魅力
跳舞可以提升自身的氣質,適當的認真的按要求練一些基本功可以重新塑造身體的線條。同時跳舞也能鍛煉身體,增強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修身養性,永葆青春。再者舞蹈要配合音樂,隨樂起舞,可以鍛煉你的樂感和舞感,有時候心情不好跳舞可以發泄出來,有時候心情好了也可以通過跳舞表達出來。舞蹈有很多種,每種舞蹈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跳舞可以讓你了解不同的舞蹈文化和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總之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音樂舞蹈能夠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
舞蹈是通過科學的加工,形象的升華,協調而又柔和的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的靈敏性和柔韌性,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有利于新陳代謝。養成良好而又正確的訓練方式,舞蹈教學應注重改變學生的惡性習慣,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他們的這種習慣,能被有效地糾正,又能讓人們欣賞新一代大學生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生活狀態,從而合理有效的提高了新一代大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三、結論
教育的本質在于創新,如果說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從“學會”轉向“會學”的話,那么,教師的責任不在于對每一個動作講解的多么生動細膩,而是在于學生對舞蹈動作的自我理解力。作為高校的舞蹈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藝術水平,將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從而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使新一代大學生向著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陳樹柏(1983-),男,本科,教師,助教,濱州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音樂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