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有一種節目形態從眾多電視節目中異軍突起,方興未艾。它以精準的節目定位、紀實的采訪形式、良好的播出效果,正在獲得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成為他們心目中的王牌節目,同時也成為各電視新聞媒體的品牌、支撐節目,這,就是幫忙節目。那么,幫忙節目為什么會在電視媒體眾多節目形式中突圍而出,大放異彩?幫忙節目又為什么能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贏得良好口碑?幫忙節目究竟幫了誰的忙呢?
關鍵詞:幫忙節目;弘揚正氣;化解矛盾;群眾;政府;媒體三贏
如今,打開電視,各種各樣的節目形態占據著電視屏幕,讓人應接不暇,甚至有些無從選擇。而近幾年,有一種節目形態卻從眾多電視節目中異軍突起,方興未艾。它以精準的節目定位、紀實的采訪形式、良好的播出效果,正在獲得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成為他們心目中的王牌節目。那么,是什么樣的節目能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呢?這,就是幫忙節目。
近幾年,不少省級電視臺相繼開辦了幫忙類節目,其中有節目名稱直奔幫忙主題的,如黑龍江電視臺公共頻道的《幫忙》、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的《幫助直通車》、山東電視臺的《生活幫》等,有巧打主持人和出鏡記者牌的,如陜西電視臺的《周姐幫忙》、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的《小莉幫忙》、浙江電視臺錢江都市頻道的《范大姐幫忙》、安徽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的《幫女郎幫你忙》等,一些幫忙節目已經成為各省級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頻道、生活頻道的主打欄目。而隨著幫忙節目的不斷充實、發展,很多地市臺也趁勢而上,開辦此類節目,如嘉興電視臺的《阿秀嫂幫你忙》、長沙電視臺的《幫得007》、南陽電視臺的《李曼幫忙》等等。筆者所在的鶴壁電視臺也開辦了一檔這樣的節目——《有忙就幫》。
那么,幫忙節目為什么會在電視媒體眾多節目形式中突圍而出,大放異彩?幫忙節目又為什么能獲得廣大觀眾的青睞,贏得良好口碑?幫忙節目究竟幫了誰的忙呢?
一、幫忙節目很好地處理了正確輿論導向和輿論監督之間的關系
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是新聞宣傳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新聞媒體應堅持團結穩定鼓勁,唱響主旋律,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而同時,媒體還肩負著輿論監督的職能,對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多方關注的焦點問題,社會發展的難點問題,及其它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應予以關注介入,分析報道,從而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
長期以來,如何處理好正確輿論導向和輿論監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一直在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只強調正確輿論導向,會導致電視屏幕一派歌舞升平,掩蓋一些客觀問題的存在;而過分強調輿論監督,則會將一些局部的陰暗面放大,使人們對社會進步、發展失去信心。尤其是前幾年出現的一些電視節目,片面追求收視率,忽視社會效果,只是將一些丑惡現象進行近似“原生態”的展示,只看現象不管結果,也不尋求解決方法,致使一些醉酒鬧事、打架斗毆、鄰里糾紛等不和諧畫面充斥著電視屏幕,歪曲了廣大群眾的形象,偏離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沒有任何積極意義。而筆者認為,近幾年幫忙節目的出現,可以說有效、而且較好地處理了正確輿論導向和輿論監督之間的關系,使二者在節目中得到了高度的協調、統一。
二、幫忙節目幫了求助觀眾的忙
幫忙節目的定位清晰準確,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一個反映問題的平臺,以給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節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政府和人民群眾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幫忙節目帶有濃厚的地域性,新聞線索主要來源于大量的觀眾求助熱線。而幫忙節目的記者根據求助者反映的情況進行扎實的調查采訪,了解事情發生原委、矛盾產生經過、問題解決現狀,并尋求解決方法。節目通常采用介入式、追蹤式等采訪方式,不僅發現問題,還對問題的產生追根求源,刨根問底,加強事件雙方的交流、溝通,最終促成問題的合理解決。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始終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輕信、不盲從,對求助事件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也作出善意的提醒。比如一些遇到詐騙的求助者求助時,節目記者在幫助求助者進行追查、努力挽回損失的同時,也提醒廣大觀眾不要因為一時貪念而上當受騙,使一些偶發個案有了更為廣泛的社會意義。對有些確實雙方分歧較大,不好調解、解決的問題,節目記者避免矛盾激化,通過走訪有關部門、咨詢律師,提供好的解決方案或建議雙方通過法律渠道解決。
幫忙節目介入的求助事件,大部分都能夠現場圓滿解決,少部分經過跟蹤報道,也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有極少數確實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普遍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理性思考。
三、幫忙節目幫了政府部門的忙
對于一些小的民間矛盾、糾紛,通過電視節目的調解很快得到解決,無需政府機關、相關部門更多介入,避免浪費更多公共資源。而對于某些政府機關存在的不作為,推諉、扯皮,甚至一些消極腐敗現象,通過幫忙節目的介入,可以有效地起到監督、督促作用,提高這些部門的工作效率,促進工作的改進,純潔隊伍建設。對于雙方分歧較大的問題,通過幫忙節目的介入、調解,可以避免矛盾激化,防止事態擴大,穩定雙方情緒,表達合理訴求,促成問題最終的圓滿解決。
由于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在幫忙節目介入求助者反映的求助事件時,矛盾雙方的態度一般相對于之前的態度都會向好的方向有所轉變。求助者不再像媒體未介入時咄咄逼人,事件的另一方也不再一味地推搪、敷衍,逃避責任,大家的態度趨于緩和,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幫忙節目每天處理大量的求助事件,促使一些本該得到解決的問題能夠迅速、合理地得到解決,弘揚了社會正氣,使求助者減少、消除對事件另一方的對立情緒,相信社會公平、正義,有效地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四、幫忙節目幫了電視媒體的忙
求助者求助的問題,大多是經過初步交流、甚至反復交涉卻沒能解決的問題。而在幫忙節目介入后,事情大多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并最終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毋庸置疑,在這個過程中,媒體的影響力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求助者反映的問題得到解決,對媒體充滿信任和感激,這種情緒也會在群眾中不斷傳播。而幫忙節目通過各種求助事件的不斷解決,也持續鞏固著自己客觀、公平、公正的形象,不斷擴大節目的公信力、影響力、引導力。因此,幫忙節目一經產生,就成為眾多電視媒體競相開辦的節目形式,并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發展,不斷完善。
目前,幫忙節目收視率不斷上升,已經成為各自所在頻道乃至電視臺的品牌節目,支撐欄目,在贏得觀眾市場的同時也成為眾多廣告商家的必爭之地,在產生良好社會效應的同時收獲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河南電視臺的《小莉幫忙》從最初一檔新聞欄目中的一個版塊發展成為獨立欄目,并不斷改版,擴充,從原來的十多分鐘擴版到現在的一個小時,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
而且,如今的幫忙節目內容也得到了拓展,不再僅僅局限于幫助解決一些矛盾糾紛,也增加了許多人文、親情元素,幫助尋親、尋友,甚至幫助一些遇到困難的農戶、商戶進行推銷等等,欄目實現了全方位、立體式發展,綜合影響力與日俱增,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可以說,電視媒體上幫忙節目的出現和發展,是群眾之需,是大勢所趨,幫忙節目起到了弘揚正氣、改進工作、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功效,達到了群眾、政府、媒體三贏的良好效果。幫忙節目,大有可為。
(作者簡介:沈 軍(1970.4-),男 , 北京人, 大專, 助理編輯,鶴壁電視臺, 研究方向:電視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