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學英語,究竟要如何學,究竟如何才算學好了,這是很多大學生都懷有的疑問。文章從對比中德兩國語言文化的差異入手,從兩國中學,大學英語教學情況的分析,包括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教學要求和課程設置,就目前大學為了提高學生英語,將通過四六級作為畢業的硬性指標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中德;大學英語學習;英語專業;非英語專業
近20年來英語在我國的大范圍的普及,有效提高了我國國民的素質和國際化程度,改善了我國與世界接軌的軟環境。人們越來越重視英語學習,把英語水平與接受教育、晉升和就職等方面掛鉤,過去20年出現一個又一個的英語熱:從新概念英語,到《走遍美國》,到瘋狂英語,出現所謂的“英語經濟”,每年有大批中國莘莘學子赴國外留學。中國大學英語教育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然而,接觸過英語學習的人常常感嘆英語難學。目前我們的英語教學與其它學科相比仍然處于高投入低產出的狀態。當然,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師資、教育教學理念、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等等。這篇文章通過對比德國,中國兩國從中學到大學的英語教學情況做比較,希望對改進中國的英語教學有幫助。
首先,我們簡要的看一下這兩個國家地域文化的差別。
1. 語言文化的差異
英語在德國普及率很高。大部分德國人,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都會英語,而且是完全可以進行日常交流的。在德國,很多人認為,德文顯得有些沉悶和刻板,而英語則時尚和活潑,幾乎所有流行音樂的歌詞都是用英語寫的。
對于中國人來說,英語的語音和拼寫不一致,語法不規范,詞匯十分繁雜(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大雜燴),有很多不合邏輯的慣用語和方言土語。
其次,我們比較一下兩個國家中學英語教學。
2.中學的英語學習的差別
在德國,英語是相當的普及的,這是由于中學語言教育的普及。在德國,中學分為3種,一種是高級中學(Gymnasium),也就相當于我們中國所謂的重點高中,其他兩種高中就相當于我們的職高和技校,在高級中學里,學生必須挑選3-5種語言進行學習,在剛入學的時候,他們要在拉丁語和英語之間進行選擇,過2年以后就要選擇更多的語言學習,包括法語,西班牙語,還有很多學校提供更多的語言課程,比如意大利語,荷蘭語,捷克語等等,其中也可能有中文和日語等等。
中國的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上下的工夫,甚至超過漢語。可是一個高中畢業生學習英語達6年之久,甚至不能閱讀英文書報,更不用說用英語講話和寫作了。
3.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差別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大學給所有的科系的學生開設《大學英語》這門課程,大學英語是大一,大二學生的必修課,本科生畢業前必須通過大學四級的測試才能拿到學士學位。大學英語四級與學位證書掛鉤,使得學習中學生為考而學、教師為考而教,以四六級通過率的高低來考核教學的狀況,不利于英語教學全面開展。對于大學生來說,過四級已成為首要任務,并占用了一半以上的課外學習時間。但是效果并不樂觀,因為這種單純應試的學習模式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不利于學習。在本科階段的學習中,很少其他的學科要求英語知識。
而在德國,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需要學習英語,也沒有類似的四,六級考試。但并不是說,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的大學學習就完全不涉及到英語。這些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上專業課程的時候,會被要求看英語參考文獻,使用英語語言的軟件工具,甚至用英語做報告。這些都刺激和激勵著學生多鍛煉英語能力,比如參加大學提供的英語語言班,或在課余上社區大學(Volkshochschule)的夜校英語補習班,或找英語口語好的同學多聊天。
可以這么說,在中國學英語,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德國學英語,完全把它作為一種學習其他課程或做研究的語言工具,因此德國大學生更主動的接觸英語,能閱讀英文專業文獻。
4. 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差別
其次,兩國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情形也存在差異。在中國,英語專業的學生從一進入大學學習就以通過專業英語四,八級為目標;而在德國,英語專業的學生沒有類似專業英語的考試,他們是要求培養成為能夠運用英語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來對某種語言現象分析,做報告和寫論文。由于培養目標不同,課程的開設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在中國,以南京大學英語語言學專業本科課程為例,英語專業的學生的課程基本上是圍繞是視,聽,說,讀,寫,譯展開的,核心課程為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視聽,英語口語(初級和高級),英語寫作(初級,中級和高級)論文寫作,論文研討,英漢翻譯,漢英翻譯,英語口譯,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語言學概論。英語語言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英語應用性人才。
在德國大學,英語語言專業的學生研究英語國家的語言和文學。基礎階段(相當本科階段)的學習:重點是學習語言,掌握古代語言的發展階段。語言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拉丁語,拉丁語主要對法語以及其它的羅馬語族有用,對研究其他歐洲語言的發展有幫助。在學習外語的同時還要學習語言文學甚至相關的專業知識(歷史知識、地方志、宗教知識)。核心課程除了講座(lecture),練習課 (exercises) 如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閱讀,英語寫作,還有當代英語(Synchrony)和古代英語(Diachrony)以及輔助的練習課,并且有圍繞當代英語(Synchrony)和古代英語(Diachrony)開設的研討課(seminar)。
相比較而言,在中國英語語言專業培養目標側重于應用型人才,而在德國其培養目標則偏向于語言研究型人才。
5.產生的問題
現在,有人對中國大學的英語教學制度很不滿,認為讓大學生必須達到四六級才能畢業的規定是不合理的,它消耗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這使得學生沒有精力再去專研其它的重要學科領域,是對智力資源的浪費。照此下去,中國人就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問題的提出,從某些方面來看是對的。因為中國人現在還普遍對英語感到陌生,要學生接受硬性規定的方法肯定會遭到很大的排斥心理。
6. 建議和措施
為達到國內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的目的,教育部門除了應該重新考量中學英語的教學要求外,還需要政府通過對公共設施,書籍加上雙語,使得英語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另外,為了改進大學英語學習,大學課程設置有待進一步完善,幾點建議如下:
(1)在教學中,在人們對英語還很陌生的現階段,我們的教學應該把英語作為選修課,不能硬性規定學生必須達到某種級別才能畢業,而只有把英語作為必修課的專業才應該如此規定。這樣學英語就不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同時,大學英語課的考查不應該局限于期末考試,可以采取卷面考試以外的其他形式,比如翻譯英語文章,老師根據學生的專業指定文章;或者小組設計英語網頁;或者小組用英語做一個項目,完成項目才有資格參加考試。
(2)大學的英語學習不能被孤立于英語課堂上,其他的專業學科也應該相應加些英語授課的課程,或需用英語完成的作業和考察,迫使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能幫助學好專業課程。
參考文獻:
[1]張勇.德國中學英語教學的特色及啟示[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09(6).
[2]李玢.德國的多語教育及啟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2(4).
[3]程曉堂,康艷.關于高校英語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 2010(6).
[4]周燕,高一虹.大學基礎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的發展[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9(3).
(作者簡介:惠 玉(1979-), 女,湖北武漢人,畢業于德國亞琛理工大學,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及歐洲歷史碩士,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用學,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