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中體現人文關懷,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文章在人文精神和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壓力,對高校外語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以促進教學與學生個人成長相結合,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合格人才。
關鍵詞:人文精神;人本主義;心理壓力;教學方式
近年來,我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漸入佳境。從原來只重外語知識和技能向重文化、重情感、重方法和重知識技能的全面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轉化。這種轉化迫切需要樹立教學新思維,重視學生實際需要,確定平等協商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互助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為此,以人文精神為指導,借鑒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剖析大學生心理特征及壓力,推動外語教學方式改革,是十分及時和必要。
一、人文關懷的精神溯源
人文關懷是人類從野蠻落后到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識,是人類自覺意識提高的集中反映。《周易》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是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制約,“化成天下”是用文明精神去教化民眾。而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則將人文關懷精神充分體現在了教育中,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文關懷的內涵不斷豐富拓展。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薄叭宋年P懷”和“心理疏導” 在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的提出,對堅持“以人為本”,推動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借鑒
近代隨著人文精神的興起,人本主義理論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在于使人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最終達成自我價值的充分實現。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類有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而教育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人的“自我實現”,在自我實現動機的驅使下,只要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機會,人性就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2.人本主義教學理論?,F代教育理論將人本主義心理學應用到教學領域,形成了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即以學生為中心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注重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三、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壓力
當前我國社會進入矛盾凸顯期,不僅社會問題頻繁發生,而且心理問題大量凸現。高校學生面對社會改革和自主擇業的雙重壓力,心智發展不成熟,矛盾更易激化。
1.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從學習心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大學生開始用實用的眼光來審視學習目的。當前近半大學生感到最大的壓力是“就業”。“為了以后能找份好工作”占到90%以上。從社交心理看,多數人認為交友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愉快”,與朋友相處選擇“以誠為信的原則”。從戀愛態度看,大學生戀愛熱有所降溫,這與現實生活、就業壓力有一定關聯。從擇業心理看,能接受“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但也認為當今社會存在很多不公平競爭。因此,當代大學生既有勇于面對改革、積極進取的一面,也有不夠自信容易喪失自我的一面。同時,潛意識中的實用性和功利性大大加強。
2.突出的心理壓力問題。(1)抑郁癥在大學生群體中較為突出。表現為情緒低落,容易產生疲憊感、心灰意懶,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興趣下降。(2)神經衰弱是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神經癥。由于長期過度緊張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機能失調,表現為嚴重失眠、精神恍惚和學習無精打采。 (4)大學生自殺率呈上升趨勢,有自殺行為的大學生往往處在自認為無法解決的困境中,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感到軟弱、被動和混亂,直至崩潰。
在種種心理壓力面前,傳統的授與和教導式教學方式,由于其簡單、線性、缺乏人文關懷,是無法有效應對并提高教學質量的。
四、外語教學方式改革的途徑探索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壓力,在外語教學中堅持人文關懷思想,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促進師生協商式互動交流,構建外語輸入的語境化氛圍,深化文化教育背景支撐,有效提升外語教學質量。
1.樹立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美國教育學者麥克尼爾指出,人本主義教學的出發點不是“任務”,而是“對個體主觀經驗的尊重”,不是過分強調特定學科的知識結構,而是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實現有意義學習。倡導情感化的師生關系,強調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通過雙方的認知和情感的溝通,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目的。
2.創新外語教材內容。根據時代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改革外語教材,使學生學習過程中既獲得新知識,又激發其興趣與求知欲。在外語教學中,按照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教學目標,采用難度相當的教材,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
3.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情景教學模式。改變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傳授,設置“中心主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提供豐富的語料,引導學生在主題范圍內自由發揮,傳達真實的感情信息,提供大量的演練機會,培養信息交流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呈現的語言知識技能。
4.建立科學的成績考核體系。實施英語學習過程考核,代替傳統的一次性考試考核。以保證學生在每一個英語教學環節實施后,都能及時得到考核評估,并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保證英語教育成果的最大化。
結語: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以人文關懷為指導的包括外語教學在內的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必然會更加豐富和完善,更加有利于人性的成長,人格的尊重,更加有利于引導人達到其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更多地培養出全面發展、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優秀合格人才。
?。ㄗ髡邌挝唬汉惵殬I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