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購實務》課程改革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分析職業崗位能力,確定主要工作任務和典型工作任務,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重構課程內容,能力訓練項目以及考核方案。采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項目驅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關鍵詞:工作過程;課程改革;項目教學
一、引言
德國勞耐爾教授等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課程設計必須建立在符合職業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礎之上,即教學環節必須與學生未來崗位工作職業環境相吻合,提高學生的實踐參與度。通過仿真實訓情景實現師生角色的轉換,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達到學生的職業技能、分析問題能力和現場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鍛煉目的。
二、課程改革思路
《采購實務》課程改革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采用真實的采購流程、表單等資料,指導學生從采購計劃與預算管理、供應商開發與管理、采購價格談判與合同管理、采購檢驗與質量控制、采購結算管理、采購成本控制到采購績效管理完成一個完整采購過程工作,讓學生掌握實際采購工作的具體流程、內容和操作方法,從而具備采購工作各崗位所必需的采購能力,同時培養具備現代物流管理所需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 具備良好的團隊理念與合作意識。
(2)讓學生把握各項具體的采購工作如何通過不同的采購崗位協同完成,從而搭建起采購工作整體框架,培養學生的供應鏈管理處理能力和各崗位的基本職業能力。
課程內容基于企業采購工作流程進行系統化設計,以崗位職業技能需求為依據,體現能力本位,打破原有的以理論為主的內容結構,重構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相應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培養學生能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準確判斷并采取正確行動的綜合職業能力。首先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職業分析,根據相關企業的組織機構、業務范圍、作業流程、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等內容,歸納采購典型工作崗位;其次根據典型工作崗位按工作流程分析、歸納和整理,確定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最后按對應流程整理出相對應的技能點和知識點,設計課程內容,將企業中的實際工作轉化為具體的學習任務。
三、《采購實務》課程改革內容
1.分析采購崗位技能確定課程內容
企業在設置采購崗位時,基本是依照采購具體活動進行設計的。企業的采購崗位很多,按照其性質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幾個類型:操作崗位、管理崗位、規劃崗位。操作崗位屬于物流企業的一線。采購員屬于物流操作崗位。管理崗位主要是指那些行使管理職責,承擔部門主要責任的主管、經理等。供應鏈協調員屬于管理崗位。規劃崗位:主要是指進行采購戰略規劃、系統空間布局規劃、信息平臺規劃、運營管理體系規劃等高級管理人員。采購師屬于物流規劃崗位。按照職業能力遞進規律,依據采購業務流程,我們進行采購崗位技能需求分析。詳見表1所示。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需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但高職教育時間比本科教育短,若涉及到的所有課程都學,必定不能專精,不利于學生早定方向培養專門的職業技能。為了突出課程設置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以采購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來優化課程設置。通過表1的分析,依據采購業務流程,我們確定《采購實務》課程內容包括八大項目:認知采購、采購計劃與預算、供應商管理、采購價格與采購談判、采購合同管理、交貨管理與付款、采購成本控制、采購績效評估。課程改革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能力和技能通過項目訓練和綜合訓練得以實現。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以應用為主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型教學模式。把采購業務帶入課堂,將工作任務過程化,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實訓的教學條件,教師講授轉變為技能訓練,實現專業技能訓練與崗位技能訓練一體化。
2.《采購實務》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1)項目驅動教學方法
根據實際教學項目的特點,按照課程項目驅動法來組織教學,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講解和評估。由于在教學內容上是以項目為主線的,但并不是每個項目都能由某一學生單獨完成,更多的時候,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如采購談判部分,這就需要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小組內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實訓項目。如對采購談判部分做訓練時,可以由小組內的一部分學生充當供應商,另一部分學生充當采購商,教師分別給雙方提供談判條件和談判目標,由學生應用一定的談判技巧和專業知識來實現于己方有利的目標。小組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融入感,改善學習效果。此外,還可以培養小組組長的協調溝通、領導和組織能力,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團隊合作能力。
(2)案例分析教學方法
我們本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的教學指導思想,通過精選貼近、恰當的企業采購案例,有機地將專業知識融合到學習領域的項目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開展互動教學,讓學生對工作任務產生濃厚興趣,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
目前大多數課程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對于實踐性特別強的本課程,單純采用課堂教學無法完全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本課程創新了教學模式,即把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結合起來,并利用已有實訓條件,更多的采取現場教學。對于用語言不易表達清楚的內容,借助國內外采購管理音像視頻資料和企業實地拍攝的圖片、錄像資料和實物進行演示,使學生通過視頻和實物理解和掌握知識結構和操作注意事項,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和掌握。如講授采購中采購計劃預測內容時,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單純地介紹計劃編制方法,學生無法形成直觀的印象,更無法動手操作,此時,如果能夠采取現場教學,在實訓室,借助軟件進行預測方法的演示,演示完畢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就可以更深刻的領會預測方法。
(4)觀摩教學法
組織學生到現代化的企業參觀,了解現代企業的最新成果及其采購作業流程,感受企業文化,增強學生的職業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通過與企業員工的直接對話,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崗位職業道德。
(5)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任課教師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傳統的課堂教授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融為一體的優勢,按照崗位需求和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將ppt技術、Flash技術及視頻技術、網絡技術引進課程教學,通過大容量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形象描述與實物展示,將課程中抽象的內容真實化、形象化,有效地化解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顯著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教學效果。在實訓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演示,既增強了教學演示的效果,又改善了教學環境。
3.《采購實務》課程考核辦法
《采購實務》課程按照項目考核、綜合實訓考核、期末綜合鑒定三部分執行。
項目考核包括任務教學和案例討論。任務教學部分占比20%,主要考核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教師對相應工作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要求思維敏捷、基本觀點正確、論據比較充分、口齒流利、表達清楚、有團隊合作精神。案例討論部分占比5%,考核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能力。綜合實訓考核占比15%,一般安排在期末實訓周,考核采購流程操作步驟。期末綜合鑒定占比60%,其中試卷測試理論性知識占比40%,對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全面的考核;試卷測試實踐能力占比20%,對相關的采購技能進行分析評價,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四、結束語
《采購實務》課程改革把典型的工作任務作為知識載體,并按照職業能力發展規律構建教學內容。以“認識采購——采購預算編制——供應商管理——采購價格與采購談判——采購合同管理——交貨管理——采購成本控制——采購績效評估”完整的工作流程,設計了任務導向、項目驅動的課程架構,緊密結合企業在采購業務運作方面的實際需求,將課程分為多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多項工作任務,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相互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解決了學生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的問題。通過在采用“教、學、練”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多媒體、實訓中心等教學手段,采用模擬實訓、案例等教學方法,找到一種將“學”與“做”,“知”和“行”統一到一起的教學過程,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作者簡介:陳艷琦(1973.11-),女,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