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西方主要國家美國、日本、德國的就業指導工作入手,探討了在就業指導方面發展較快國家的現狀和主要經驗,從中尋找一些有力的借鑒,為我國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西方國家;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指導機構設置
西方國家自二十世紀70年代開始,高等教育逐步實現精英化向大眾化的演變,隨之也出現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業指導的重要性也顯現出來。經過幾十年的摸索與發展,這些國家已經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就業運作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做法。借鑒和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在就業指導方面的成功經驗和科學做法,對于正處于開創、摸索階段的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西方主要國家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發展現狀及經驗
(一)美、日、德等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發展現況概述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就業指導的國家,自1908年,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第一次提出“就業指導”這個術語;1913年成立了國家就業指導協會;逐步發展至今,美國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不論是在理論指導、機構設置、人員素質、指導內容與渠道,還是在與職業界、當地社區的聯系方面,都形成了一套極為實用的制度,實現了信息提供、面談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的就業指導體系。長期以來,美國以政府、高校、中介機構和用人單位為主體的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為大學生提供內容全面和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高校雖然不對大學生就業承擔責任,但大學生就業情況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聲譽和學校的評估排名,甚至影響學校的招生人數、生源質量、報考的冷熱程度,而招生的行情直接關系到學校學費、社會捐助等經費的多少。因此,美國高校是非重視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高校以董事會管理為主,非常重視與職業界的聯系,注重及時根據社會需求更新、修改課程設置、在大學生就業方面已有了比較成熟的體系。
日本也是較早實踐“生涯教育”的國家,自1915年開始提出職業知道這一概念。日本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實行的是以服務為核心的模式。這種模式是通過各種方式向大學生提供用人信息、擇業技巧、就業咨詢等,直接幫助大學生找到用人單位。其效果通常通過就業率來衡量。
德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全員化,政府、高校以及社會中介參與其中。政府系統的功能與運作方式主要是信息統計、網絡服務、職業培訓。私人咨詢介紹主要面向企業、同時為求職者介紹職業,搭起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橋梁。高校提供對大學生就業的咨詢服務,每個學校都設置了形式不同的專門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編制和經費投入,主要運作方式是針對專業教育缺陷和大學生素質的不適應,進行系統的課程培訓。
二、西方主要國家就業指導工作的借鑒
(一)政府、企業、用人單位等社會資源在就業指導中的重要作用
西方主要國家的政府、企業、用人單位都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履行著自身的職責。美國政府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就起著關鍵性作用。政府設置就業保障法,尤其是其健全的就業政策及前瞻性就業環境預測,對高校的專業結構調整,大學生的擇業導向具有積極的參考作用。日本大學生就業知道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由文部科學省主管,厚生勞動省協調,大學生就業指導部門為中心,就業考試予以保障,大學生積極參與、企業提供支持的完善體系。這一體系對促進日本大學生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日本學校教育系統的完善的職業體系,也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前提條件。德國亦是如此,以政府為主體,學校、企業和私人咨詢所等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高效合理、規范有序的社會化就業指導體系是其就業指導的一個顯著特點。
這些自上而下的,從法律保障到社會資源全員參與的就業指導體系是目前我國就業指導體系所亟待完善的重要內容。
(二)西方高校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和專業的培訓與指導
美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中小學職業教育與指導的銜接和繼續,并不單純為大學畢業生服務。這是與我國就業指導最大的區別,也是我國就業指導體系不夠完善的表現。同時,美國、德國的就業指導都是從大學生入學開始便已經開始前期就業指導的服務。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性格、愛好、特長等有針對性的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與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職業發展愿望緊密結合。自大一至大四的四年中都根據社會具體工作的變化和需要為大學生們提供更好的就業指導服務,設置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充裕的資金投入和專業的指導教師,都為就業指導培訓的專業化和系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別是德國很注重畢業生的使用技能培訓,根據社會各行各業的需求,可續合理的安排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實用能力培訓,這種能力培訓占大學生所修課程的18%左右,這種培訓也深化了就業指導的內容,增加了畢業生的工作附加值,縮短了畢業生就業后的適應期,是畢業生很受市場歡迎。這也是德國大學就業指導主動與市場對接,實現“零距離”的最好寫照。
(三)用人單位的社會責任
美國、日本、德國都存在大量的中介機構在大學生、用人單位和高校之間從事與就業相關的業務,政府也給予他們一些利好政策。強化協調用人機制,積極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是社會的人才資源配置更加快速,大學生擇業效率更高。同時,美、德等國企業和用人單位很注重為大學生提供積累相關經驗,大多數單位都愿意為畢業生提供帶薪實習的機會,有些單位提供的薪水還與正式員工相近。
而我國在政府宏觀調控、就業政策、就業趨勢預測上面與美國、德國相比及其欠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指導機構設置、軟硬件投入、師資隊伍建設、就業指導課程全程化、個性化;中介機構的紐帶作用等都是我國就業指導體系所需要完善的方面。這與西方主要國家相比,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1]王保義.中美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比較研究 [J] .現代教育科學 ,2004.
[2]王保義.中德大學生就業指導比較研究 [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4.
(作者簡介:楊 濤,新疆教育學院外國語教育分院輔導員,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