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以來,許鞍華的形象一直是留著短發,煙不離手,看起來絕非那種美麗、溫柔的小女人。年逾六旬,她依然孑然一身。對外界,她極少暴露自己的內心深處,不喜張揚,也不言孤獨;在電影世界里,她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一點一滴滲透到人物角色之中,借角色之口,娓娓道來。
“不再怕老無所依” 3月8日,許鞍華的《桃姐》在國內上映,好評如潮。影片中,葉德嫻扮演的桃姐從13歲開始到一戶姓梁的大家庭當傭人,伺候了梁家老少5代人。轉眼60年過去,梁家的一些人去世,一些人移民,最后只剩下桃姐和劉德華扮演的梁家少爺一起生活。主仆間相處頗有默契,但很少交流。直到有一天,桃姐突然中風,少爺把她送去老人院,一段觸動人心的情誼從這里開始。情節很簡單,卻觸碰了觀眾最柔軟的神經,甚至讓很多男性觀眾也潸然淚下。
當與環球人物雜志特約記者談起這部電影的創作緣起時,許鞍華說,“因為我也老了,65歲,單身,是即將孤零零老去的女人,桃姐經歷了我內心所有的恐懼。”
其實,一過40歲,許鞍華便開始考慮老年生活。她曾很怕自己晚年過不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做不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拍完《桃姐》后,“我真的泰然了,因為我想明白了,比如金錢、兒女這一類所謂防老的措施其實都是于事無補的,即便你有兒女,他們不一定可以照料你;即便你有很多錢,可以雇最好的護士來照顧你,但到頭這還是雇用關系,那感覺未必就比孤老好。所以既然不可避免,那就是一種自然。現在,我已經不再害怕變老和老無所依了。”
“能當導演很威風” 作為一個沒結過婚、沒有孩子的“女強人”,許鞍華承認自己并不能體會作為女人的所有感情,但揣摩女性角色的內心時,她真是細致入微——從她剛入電影圈時便是這樣。
年輕時的許鞍華長得很清秀,大眼睛,書卷氣頗濃。5歲時,她隨家人到香港。大學時主修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1972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后,許鞍華前往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學院進修,3年后回港,為著名導演胡金銓做過幾個月的英文助理,之后進入無線電視臺擔任編導,并逐漸開始獨立拍攝紀錄片和電視劇。
在電影圈里有一個共識:能做導演的女人都同男人一樣強悍。許鞍華說,年輕時總覺得自己有使不完的精力,“別的女人可能對談戀愛更感興趣,而我卻覺得能當導演很威風。”
1979年,許鞍華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片《瘋劫》。它根據香港轟動一時的兇殺案改編:山上發現了男女兩具尸體,警方判斷是一對未婚夫妻。隨著劇情展開,發現大家所認為的女死者其實才是真正的兇手,女尸的真實身份是男主角的情人。許鞍華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講述了一個瘋狂的愛情故事,無論在情節,還是在攝影手段上,她都絲毫沒有表現出女性的柔軟,而是真實冷峻地傳達出對人性的思考,被譽為是掀開香港電影新浪潮序幕的作品。
接下來的第二部作品《投奔怒海》,則奠定了許鞍華在香港電影界的地位。
身為少數女性導演之一,許鞍華也拍了不少“為女性說話”的電影,《女人四十》、《千言萬語》等都是香港電影史上的名片。在金像獎設立30年來的歷史上,將最佳電影(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重要獎項同時“收入囊中”的“大滿貫”作品僅有1部,就是《女人四十》。
隨著1997年香港回歸,大批香港電影人開始“北上”,許鞍華也是其中之一。但她來內地接連執導的兩部作品《玉觀音》和《姨媽的后現代生活》不僅毀譽參半,而且票房慘淡。
在以市場為主導的大環境下,聲名顯赫的許鞍華也遇到了與一些剛出道的年輕導演一樣的困境——無人投資。最后是香港導演王晶為她投錢解圍。這其中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許鞍華早年拍攝自傳影片《客途秋恨》時,曾一度和王晶交惡。“他那時說,誰會愛看一個胖胖的老女人拍的故事?這讓我很生氣。當時的香港媒體也是煽風點火,希望看到我們打架,他們在公開場合問我對王晶的回應,我就說,我認為王晶拍戲態度不端正。結果有媒體用了這樣一個大標題:開戰!許鞍華放話要揍王晶!”這件事的最終平息是許鞍華看到王晶接受的一次采訪,“他說自己最佩服的香港導演是許鞍華和吳宇森。我就不太好意思了,后來再有人來問我,我都沒有說什么。”
“我的人生波瀾壯闊” 生活中的許鞍華如同她的電影一樣內斂、不張揚。至今她還租著廉價公寓,堅持坐地鐵;沒戲拍的時候,也會靠教書和拍廣告來維持生計。她的生活習慣,在一些人眼里可能都顯得近乎潦倒,許鞍華卻說:“我不覺得坐地鐵有什么問題。其實這在香港導演之中也是比較普遍的。我知道內地有些導演的號召力比明星還要強,但香港就是賣明星的。除了轉型做導演的周星馳、成龍,現在比較紅的導演還有劉偉強、陳可辛和杜琪峰,但他們的經濟情況一定不如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這些內地大導演那么好。”
許鞍華至今單身,關于感情經歷,她一直隱藏得很好。有人想從她的電影里尋找她的愛情觀,答案似乎也并不準確,“電影里我對愛情的處理主要是出于戲劇性的考慮,不代表我自己的愛情觀。其實我不太懂愛情這個東西,我年輕時候看到的都是浪漫主義的愛情,而我自己的愛情經歷都不像書中那般浪漫,通常我都是很失望的。其實在愛情方面,我反而不會像對待電影那樣去總結經驗和思考,因為我覺得經過分析和總結的愛情,一定不是愛情,所以到現在,我還保留著那種很幼稚的愛情觀。”也許正是因為她對愛情的看法如此傳統,所以她才會拒絕拍純愛情題材的電影。
與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許鞍華的母親也經歷了催促女兒結婚的過程,但最終以理解的態度放棄,只對許鞍華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你這輩子不適合婚姻。”如今,母女倆相依為命,相處也十分融洽。
近年來,許鞍華有個很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注重形象,常看到她穿裙子。當記者問起時,許鞍華笑言:“可能是因為我發現年紀大的人在電視上看起來真的很難看,反而更引人注意。我不想人家說我很難看,盡管我并不奢望人家說我好看。”回顧自己的人生,許鞍華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最悲傷的生活不過如此,最幸福的生活不過如此。所以,我覺得我的人生波瀾壯闊。”
編輯:王晶晶 美編:王迪偲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