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任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遺傳了父親的藝術細胞
諾羅敦·西哈努克走了。
一年前的10月30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辦著一場隆重的集會,慶祝太皇、前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壽辰。當天約有4萬名柬埔寨各界人士和民眾代表在場,人們揮舞國旗和鮮花,手舉西哈努克和太后莫尼列的肖像。電視臺現場直播慶典,金邊洋溢節日氛圍。諾羅敦·西哈莫尼國王、參議院代理主席西索瓦·希萬莫尼拉親王、國會議會主席韓桑林、首相洪森、王室成員以及各國駐柬使節出席典禮。
西哈努克雙手合十,向臺上臺下致意。這是西哈努克自2004年10月宣布退位以來首次出現在公共場合。
一年后的10月15日,西哈努克在北京辭世。
20世紀60年代之前出生的大多數中國人,對這位老朋友都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那時,他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歡迎他的“粉絲”,一列列迎賓隊伍,拿著紙花、搖著小旗、高聲歡呼。
而他的祖國60年間政權變換跌宕,造就了西哈努克一生命運的起伏。國王、親王、流亡、首相、囚禁……身份的變換,無礙于他成就的某些歷史紀錄,如亞洲國家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1955年:萬隆會議
1922年10月31日,西哈努克在金邊出生,他是諾羅敦和西索瓦兩大王族的后裔,已故國王諾羅敦·蘇拉瑪里特和王后哥沙曼·尼亞里麗之子。他名字中的“西哈”即“獅心”之意。
早年曾就讀于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和法國巴黎,1941年4月被王位委員會推選為國王。50年代初期,西哈努克以國王身份向殖民國法國提出獨立要求,1953年11月9日,他終于以和平的方式謀求了國家的真正獨立,被國民尊為“獨立之父”。
但僅兩年后他便主動宣布退位,將王位讓給父親,自己組建“人民社會同盟”并親自擔任該聯盟主席。隨后投身全國大選,勝利
當選首相。退位后,西哈努克從國王變成了親王,這也是中國人民對他最熟悉的“稱謂”。
1955年4月18日,西哈努克代表柬埔寨出席萬隆亞非會議。在會議上,他第一次見到了率領中國代表團參會的周恩來總理。周的風度迷住了年輕的西哈努克。“他那高超的智慧、淵博的學識和文雅的風度,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西哈努克事后如此描述與周恩來第一次見面的感受。
在萬隆會議期間,兩個新生不久的國家在“中立”和“和平共處”的外交原則上達成了精神上的默契。西哈努克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柬埔寨始終堅持中立,決不被利用作為別國侵略的基地。周恩來總理有感于西哈努克的堅決態度,便以毛澤東主席的名義向他發出訪問邀請。
次年,西哈努克即展開了他的第一次中國之旅。在訪問期間,中柬簽署聯合聲明,重申柬埔寨的中立,雙方同意把彼此間的關系建立在“萬隆會議精神”與“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中國的態度令西哈努克大感欣慰,特別是毛澤東主席對他表達的敬重與他在美國人面前受到的屈辱天壤之別。毛澤東說,“盡管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但我為有你這樣的親王做朋友而感到榮幸。”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就在西哈努克首訪中國的前一年,美國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正式成立,該組織將柬埔寨私自劃入其“保護區”。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來到金邊勸說西哈努克接受“保護”。西哈努克的回答是,柬埔寨對“東南亞條約組織”一點都不感興趣。“作為中立國與佛教徒,我們會照顧好自己。”
柬埔寨的不服從,很快得到了美國的反擊。在柬埔寨感到遭受經濟封鎖的緊急關頭,向美國請求援建一條通往磅遜港(現西哈努克港)的公路或鐵路,美國開出的條件是柬埔寨必須表示“愿意合作”。在此狀況下,西哈努克將尋求援助的目光轉向中國。
1970年:金邊政變
1970年1月6日,西哈努克偕夫人離開金邊,對法國、蘇聯和中國展開了為期數周的出國訪問。
那時,首相兼國防大臣朗諾將軍和副首相施里瑪達殿下(西哈努克的表兄弟)對西哈努克的執政地位早就窺伺已久。1970年3月18日,在美國的策動下,柬埔寨右派集團發動了政變,宣布“廢黜”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當時法國政府、蘇聯政府均對西哈努克封鎖消息,蘇聯總理科西金在去機場的路上告訴西哈努克政變消息,當晚9點便把他送上了前往中國的飛機。
飛機上的西哈努克惶惶不安,他不知道中國政府將會如何對待他。但當機艙門打開的一瞬間,他發現擔心是多余的。下了飛機,周恩來總理就上前跟他握手擁抱,跟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仍然是柬埔寨國家元首,我們只承認你,絕不承認別人。”這句話令西哈努克感動不已。
五一節之前,毛澤東主席與西哈努克會見,在合影的時候,毛主席喊出了“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萬歲!”
此后,西哈努克開始了在北京的寓居生活。毛澤東將東交民巷15號一所宅院送給他作為北京流亡期間的官邸。沒過多久,西哈努克親王于1970年5月5日在北京成立了流亡政府———柬埔寨王國民族團結政府,西哈努克任國家元首,賓努親王任政府首相。團結政府分國外和國內兩部分,國外總部就設在北京。
1974年4月17日,民族統一陣線在柬埔寨取得全面勝利后,西哈努克就任民主柬埔寨國家主席。在位兩年,他再次宣布退休。喬森潘接任。
1991年:巴黎會議
1978年12月,越南出兵10萬,侵入金邊,扶植韓桑林政權。1979年8月21日柬共成立愛國民主民族大團結陣線,簡稱民主柬埔寨,又叫紅色高棉。1981年12月6日柬共宣布解散。1982年7月,西哈努克同紅色高棉再度合作。西哈努克、宋雙、喬森潘三派實現大聯合,組成民柬聯合政府。
1987年12月2日,在巴黎東北部一個偏僻的城堡旅館,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36歲的洪森,同前柬埔寨君主西哈努克開始了一次歷史性的接觸。兩年后,越南宣布撤軍。1991年7月17日,西哈努克被推舉為全國最高委員會主席。
1991年10月23日,西哈努克率領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全體成員出席巴黎會議,并簽署了“關于全面政治解決柬埔寨沖突的協定”。在這次會議中,西哈努克再次成為主角;返回金邊后,他即被國內一致擁戴為國家元首。
直到1998年,柬埔寨舉行了第二次大選,洪森獲勝出任首相,柬埔寨也進入相對和平時期。此時的西哈努克已經移居北京過起了平靜的生活。
2004年10月7日,西哈努克國王發表告同胞書,宣布由于健康等原因決定退位,其子西哈莫尼接任新國王。
1965年:《懷念中國》
西哈努克一生興趣廣泛,可謂多才多藝:會駕駛飛機,也是最好的汽車司機;擅長做美食,經常是拿著菜譜就可以做出味道正宗的法式西餐;會拍電影、當導演、當演員,他拍的電影大多在柬埔寨農村和城鎮放映;音樂造詣深厚,能用英語、法語及高棉語創作歌曲,他譜寫的歌曲不僅在柬埔寨,就是在中國也頗受歡迎。
1965年9月,西哈努克親王及夫人來到中國參加國慶典禮和進行國事訪問,周恩來總理專程從北京趕到重慶歡迎貴賓,并同親王乘船沿江而下游覽三峽等名勝古跡。兩岸美麗的風光、主人的熱情接待激發出親王夫婦長期埋藏在心中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熱愛、感激之情,經過二人的切磋、討論,創作了歌曲《懷念中國》。
《懷念中國》這首歌在中國最流行的時間是1970年到1975年。那五年間,西哈努克親王作為柬埔寨民族團結政府主席,常駐北京,也到中國各地參觀訪問。在西北高原牧民的氈房里,在東海之濱的海軍艦艇上,從南方的廣州,到北國的冰城,只要親王所到之處就會唱響《懷念中國》的歌聲。
據西哈努克講述,有兩個場景令他記憶深刻:一次是他對柬埔寨解放區視察后返回北京,周恩來為歡迎他勝利歸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個有600人參加的宴會,席間中國軍樂團奏起《懷念中國》這首曲子,周總理聽到后便停止進餐,隨著樂隊的演奏哼唱起這首歌來;第二次是親王到南京訪問,晚會上紅小兵宣傳隊演唱《懷念中國》,那童聲稚氣感動了親王夫婦。
西哈努克與莫尼列的兒子,也是現任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遺傳了父親的藝術細胞。他小時候就學習柬埔寨古典舞蹈。青年時留學捷克,畢業于布拉格音樂藝術博士學院;后又在朝鮮待了一年,學習拍攝電影。
上世紀80年代,西哈莫尼曾旅居法國,在巴黎莫扎特音樂學院擔任過古典舞蹈和藝術教授,并兼任高棉舞蹈學會、芭蕾舞團負責人和藝術指導。這位國王,還是一名出色的攝影師、劇作家和歌曲作家,作品豐富。他至今未婚。在父親西哈努克口中,他還曾被稱為“一位希臘哲學意義上的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