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網融合的概念在中國已經提出了十幾年,但卻一直發展緩慢,這其中有著復雜的體制原因和各方的利益糾葛。從2010年開始,十二個試點城市開始重點推進三網融合,經歷兩年,他們的發展進度如何?IPTV,NGB等新的業務,新的概念被反復提及,為何遲遲未能普及?本文即通過給三網融合在中國的發展理清一個發展的脈絡,分析三網融合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的研究。
關鍵詞:三網融合 IPTV NGB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025-02
1 三網融合意義分析
1.1 三網融合定義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通過技術改造,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三大網絡相互滲透,相互兼容,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形成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這個網絡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三網融合并不意味著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即統一三大網絡的傳輸協議,打破廣電系統和電信系統在各自領域的壟斷格局,制定和明確三大網絡的進入準則,在統一的標準和達成共識的協議基礎上,廣播電視企業可以經營電信的相關業務,電信公司也可以經營傳輸廣電的內容,同時廣電和電信又與互聯網互聯互通。簡單來說,就是三網融合后的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而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前所未有的融合的強大網絡。
1.2 三網融合的優勢
無論從電信,廣電部門的利益出發,還是從監管部門和受眾出發,三網融合無疑都會帶來巨大的優勢轉變。
從電信,廣電的角度看,三網融合使廣電,電信,互聯網從各自獨立的專業性的網絡向綜合的多合一的網絡轉變,減少了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的費用,結束互相惡性競爭的狀態,轉向互利互贏,節省出更多的資源用于網絡性能和內容質量的提升。信息服務從各自提供單一的業務,轉向文字,語音,數據,圖像,視頻等多媒體綜合業務的提供。并且在原有的業務整合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更加豐富的業務類型。比如圖文電視,VOIP,IPTV,視頻郵件,高清視頻通話等。它既能夠解決電信運營商業務發展面臨的瓶頸,又能夠解決廣播電視網絡盈利模式匱乏的問題。
從受眾角度出發,三網融合的直觀好處首先是節省設備費用。三網融合在終端上的表現就是三屏融合,受眾可以擁有一個終端,而同時享受三網的服務。減少了在終端購買費用上的開支和空間的浪費。并且受眾只需找一家公司注冊,交一個賬單,扯一根網線就可以開通三網的業務,甚至可以不用網線,采用無線的形式,不但節省了時間,也節省了人力,讓享受信息服務的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簡單便捷。受眾的選擇也增多了,可以自由選擇電信或者廣電服務商入網,受眾只需要關心信息服務的質量和費用,不再受公司性質的限制,有利于各公司間的良性競爭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而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三網融合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是將現有網絡資源有效整合、互聯互通,而且會形成新的服務和運營機制,并有利于信息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政策法規的相應變革。簡化了網絡的管理流程,強化了業務和內容的管理。有利于國家信息服務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2 解讀三網融合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2.1 三網融合的發展歷史
早在1998年3月,就有學者在我國提出“三網融合”的概念,2001年3月15日通過的十五計劃綱要,第一次明確提出“三網融合”:“促進電信、電視、互聯網三網融合。”2006年3月14日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再度提出積極推進“三網融合”。2008年1月1日,提出“以有線電視數字化為切入點,加快推廣和普及數字電視廣播,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字電視產業鏈,實現數字電視技術研發、產品制造、傳輸與接入、用戶服務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2008年5月23日,國內幾大電信運營商重組。呈現出聯通,移動,電信三足鼎立的局面。2009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分別獲得3張3G牌照,這項舉措標志著中國進入了3G時代,電信網和互聯網的整合,為三網融合奠定了有利的基礎。從此,三網融合的重點和難點集中在電信網與廣電網的融合。
經過十幾年的醞釀,三網融合終于在2010年起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國家發布了推進三網融合的時間表。2010年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并審議通過了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標志著三網融合開始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會議提出推進三網融合的階段性目標。2010年至2012年重點開展廣電和電信業務的雙向試點,探索保障三網融合規范有序的機制。2013年至2015年,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實現三網融合發展,基本形成適度競爭的網絡產業格局等。隨著數字技術、光通信技術與軟件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三大獨立業務逐步融合,三網融合的推進工作,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三網融合已被作為重要任務,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在三網融合總體方案歷經15稿修改和兩年多的博弈,試點方案再經五稿修改和談判幾乎破裂的危險后,2010年7月1日,三網融合的12個試點城市名單終于在國家意志的強勢干預下正式確定并公布,標志著這項舉措在中國終于進入了實質性的推行階段。
2.2 普遍艱難的三網融合發展的現狀態
從2010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試點城市開始,北京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上海市、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青島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株潭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四川綿陽市,十二個試點城市開始了三網融合的最初探尋。但試點工作開展兩年來進展緩慢,廣電系統與電信互不相讓,展開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博弈。三網融合對于任何一家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塊肥肉,而這兩位在各自領域的老大誰都想搶灘登陸,在日后分羹的過程中搶占先機。廣電系統抓住內容與平臺的優勢死死不放,對電信的IPTV內容進行限制,在2010年,CNTV更是翻臉起訴中國電信兩省分公司侵犯版權,擅自向用戶提供中央電視臺制作的電視節目,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CNTV的舉動昭示著廣電在融合過程中絲毫不會讓步的態度。而電信公司則擁有著通訊和互聯網優勢渠道,企圖對廣播電視的互動互聯進行限制。兩部委利益難以協調是三網融合推行難且緩慢的重要矛盾。甚至一度傳出三網融合即將夭折的消息。
早就有不少人士明確指出,三網融合不是難在技術,而是體制。我國的三網融合實際上是三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的融合,這種形勢下的三網融合在全世界找不到先例,“廣電是低價包月,互聯網是低質低價,電信是高質按時長、流量收費。特別是具有公益性質的廣電業和市場化的電信業,怎么樣展開競爭是全球誰也沒有遇到的課題”。
2.3 試點城市的發展狀況
雖然進展緩慢,但各試點城市還是在努力的協調各方面利益的過程中做出了有益的嘗試,走出了符合各自城市發展的路子。為三網融合的膠著戰尋找突破口。
上海率先建成覆蓋50萬用戶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示范網,由上海廣電與電信的有關企業合作完成。北京在IPTV領域還在醞釀階段,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有線網絡的雙向改造和高清化上。廈門三大電信運營商正擴建高速率、大容量的光纖傳輸網,加快推進無線城市建設,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政府部門目前也加快建設B2C電子商務產業園,為電商企業提供辦公場所、物流倉儲及配送設施,以減低電商企業的運營成本,為三網融合提供體制支持。在中部地區的武漢被列入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后,為解決融合推進期間而可能出現的廣電、電信利益矛盾,通過廣電部門和電信部門各自出資1億余元成立股份公司、雙方各占50%的股份、定期輪流擔任董事長的商業模式落實三網融合。青島逐步形成了相應的三網融合工作組織和技術支撐體系,成立了市政府三網融合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西部的綿陽和中部的長株潭則更慢一些,但其創新的將三網融合作為自己招商引資的重要噱頭,成果顯著,再以經濟發展帶動三網融合也不失為一種聰明之舉。而長株潭地區則大力推進有線網絡的雙向改造,對有線電視用戶機頂盒和有線網絡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和電信相比,廣電在三網融合中要解決的難點要多得多。眼下,廣電首要的工作是建設全國一張網,而開展這項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要理順各級廣電機構的利益關系,這是最難破解的頑癥之一。在實行多年的廣播電視“四級辦”模式下,全國原有各級廣電網絡超過2000個。廣電總局曾要求,到2010年年底,全國基本實現“一省一網”。但是實際推進的情況遠沒有計劃中順利。截至目前,全國有大約19個省級有線網絡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整合。
2.4 三網融合迎來轉機
2012年2月1日,中央電視臺下屬中國網絡電視臺(CNTV)與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傳媒集團(SMG)宣布,通過合資公司的方式實現雙方IPTV平臺合并,建設中國統一的IPTV總平臺。這兩家巨頭的合作,將意味著長久籠罩在IPTV上空的政策不確定因素終于開始廓清。統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平臺建設,將使那些對IPTV政策約束還心存疑慮的城市,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推廣營銷IPTV用戶,從而促進IPTV業務在全國范圍內的大發展。
2011年12月底,國務院辦公廳便公布了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地區和城市,至此,國內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共有54個,占全國地區(城市)的約1/6。幾乎囊括所有省會及重點發展城市。可以預見,2012年將是我國三網融合的一個轉折點,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將使得三網融合呈井噴式發展。
3 三網融合的發展對策探尋
3.1 加大IPTV推廣力度
作為三網融合的典型業務,IPTV在各方利益的糾纏下艱難發展。IPTV即交互式網絡電視,是利用寬帶有線電視網的基礎設施,以家用電視機作為主要終端電器,通過互聯網絡協議來提供包括電視節目在內的多種數字媒體服務。用戶在家中可以有三種方式享受IPTV服務:(1)計算機。(2)網絡機頂盒+普通電視機。(3)移動終端(如IPad,IPhone等)。它能夠很好地適應當今網絡飛速發展的趨勢,充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是三網融合的突破口,繼續加大IPTV的推廣力度,提高電信寬帶與廣電內容的融合度,為用戶提供更高清的圖像,更為便捷的互動服務和豐富多元化的內容將是IPTV的發展方向。
3.2 加速推進NGB建設
NGB即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是英文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的縮略語簡稱。它是以有線電視數字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的成果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構建的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網融合”的、有線無線相結合的、保證每戶接入帶寬超過每秒40兆比特,可以提供高清晰度電視、數字視音頻節目、高速數據接入和話音等“三網融合”的一站式服務,使電視機成為最基本、最便捷的信息終端,使寬帶互動數字信息消費如同水、電、暖、氣等基礎性消費一樣遍及千家萬戶。20世紀80年代的“四級辦電視臺”口號的提出,使得中國各地的廣播電視臺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多年以來的條塊分割,導致各地廣播電視網各自為政,成為阻礙三網融合的障礙,中國的廣播電視開始探索整合與融合之路,建立一張電視網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NGB的建立和推行將成為三網融合的最大促進力量。
3.3 運營和管理
三網融合在中國舉步維艱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和運營兩大截然不同的公司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借鑒其他先行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發展現狀,探索出中國特色的三網融合的道路尤為重要。三網融合在目前看來仍然隱憂密布,IPTV業務受制于電信和廣電兩家的同時管理,發展一直不及預期,NGB卻又似乎是廣電一家獨大,推進建立三網全業務運營商,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整合,推進廣電業政企分離、網臺分離、制播分離,在電信改革重組成果基礎上,推進成立全業務運營商,構建公平、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減少重復建設,實現國家有限資源的最佳配置,建立統一的監管體制,實現電信、互聯網、廣電三網業務的統一監管是當務之急。同時還應制定并出臺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為保障三網融合的可持續發展,解決伴隨著三網融合而產生的文化和知識產權等問題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才能使中國的三網融合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軍,樊峰輝.緊盯五大“瓶頸”問題推動廣電三網融合[J].中國有線電視,2011,12.
[2]尚保衛.淺析我國三網融合的現狀和發展前景[J].技術與市場,2011,8.
[3]郭喜紅,常武寧.三網融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4.
[4]李苑,張劍,曾劍秋.三網融合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國通信,2010,7.
[5]丁頤,鄭煊.我國三網融合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播電視通信,2010,6.
[6]沈奕霏,高彩彬,歐陽經政,等.中國三網融合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科技傳播,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