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對該系統動態過程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文章介紹了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發展狀況,分析了其結構及功能劃分,詳細論述了其日常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故障,并就此提出一系列維護措施,以期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變電站 自動化系統 結構 故障 維護 趨勢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099-01
1 認識變電站自動化系統
1.1 涵義
指的是由多臺微機所組成的分層分布式控制系統,具體包括微機監控、微機保護和電能質量自動控制等多個子系統。即利用微型計算機與大規模集成電路所組成的自動化系統,可替代常規的測量與監視儀表,用微機保護裝置替代常規的繼電保護屏,從而彌補常規繼電保護裝置不能與外界通信的種種缺陷。
1.2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分析
1.2.1 按結構形式劃分
目前,國內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大體可分為集中式、分布集中式、集中與分散式相結合及分散式共四種結構形式。
(1)集中式。
該結構是把各設備按其不同功能進行歸類,形成若干獨立系統,各系統均采用集中裝置來完成自身功能。該結構一般由一個或者兩個CPU實現對變電站的保護、監視及遠動的集中控制。優點是構成簡單、響應快速、節省投資,且主機控制系統集中,有助于分配調度各種實時任務;缺點是主機系統負荷較重且主機單CPU可靠性不高。
(2)分布集中式。
該結構將整個變電站的一、二次設備共分成3層,即變電站層、單元層與設備層。變電站層稱為2層,單元層稱為1層,設備層稱為0層。0層主要是指變電站內的變壓器、斷路器及其輔助接點,還包括電流、電壓互感器等一次設備;1層一般按照斷路器的間隔劃分,包括測量、控制部件及繼電保護部件。
(3)集中與分散結合式。
此種結構介于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結構之間。這種結構方式具備分散式結構的優點,同時,由于采用集中式組屏,因此也有利于系統的設計、安裝和維護。
(4)分散式。
該結構首先將設備按照一次安裝單位分為若干個單元,然后將各分布單元用網絡電纜互聯,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分散式自動化系統。優點是各功能單元既能通信聯絡,又能相對獨立,因此便于系統擴展與維護管理;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且可靠性高;缺點是價格昂貴。
1.2.2 按邏輯結構劃分
具體包括:過程層、間隔層和站控層共3個層次。
(1)過程層。
是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的結合面,指電氣設備的智能化部分。主要功能可分三類:①電力運行的實時電氣量檢測;②運行設備的狀態參數檢測;③操作控制的執行與驅動。
(2)間隔層。
主要功能:①匯總本間隔層實時數據信息;②實施本間隔操作的閉鎖功能;③可優先控制對數據的采集、統計運算和控制命令的發出;④承上啟下的通信功能。
(3)站控層。
主要功能:①不斷刷新實時數據庫,能夠按時登錄歷史數據庫;②按規定把有關數據信息送至控制中心;③接收控制中心有關命令并轉間隔層與過程層執行;④具有站內當地監控與人機聯系功能;⑤對間隔層和過程層各設備進行在線維護;f能夠對變電站故障自動分析。
2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歷程
國內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較為成熟,在電力系統內得以廣泛的應用,縱觀我國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微機技術的發展,使得遠動終端、當地監控與故障錄波等裝置更新換代,最終實現微機化;第二階段:90年代初期,數字保護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第三個階段: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各類分散式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陸續研制成功,并大量投入運行。
3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對其定義、結構與功能缺乏共識
眾多廠家和用戶對變電站自動化的認識不盡相同,對其結構形式與功能特征的了解與認知缺乏共識。
3.2 缺乏統一的通信標準
各廠家采用不同的通信標準,使得不同通信接口的自動化設備在相互連接時困難重重。
3.3 未實現對原始采樣數據的共享
由于各設備對原始數據的需求不同,并且選用的通信方式難以傳輸大量的原始數據,因此,沒有實現對原始采樣數據的有效共享。
4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維護
4.1 認真做好巡視工作
(1)檢查運行顯示燈是否正常;(2)檢驗工作電壓是否正常;(3)檢查定值區是否與定值通知單一致;(4)檢查插件是否過熱;(5)定期完成誤差檢測工作。
4.2 重視后臺監控工作
(1)認真檢查后臺監控主機的硬件情況以及各連線是否有松動現象;(2)各數據量和狀態量是否與實際運行狀況一致;(3)仔細查看主機系統是否有病毒侵入及系統各軟件運行是否良好。
4.3 異?,F象分析
(1)出現報警信號,遙測、遙信異常;(2)斷路器出現動作跳閘;(3)電氣設備發出異常聲音;(4)電氣設備出現變形、變色、裂碎、及噴油等異常現象。
4.4 故障處理原則
(1)迅速制止事故的進一步發展,及時解除對人身與設備的威脅;(2)及時隔離故障設備,盡早恢復電力設備的正常運行;(3)盡最大努力保障對重要用戶基站用電的供電。
5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發展趨勢
在未來的發展中,變電站自動化通信系統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別是帶寬和符合國際標準的網絡技術,在帶寬、可靠性、可擴展性、經濟性與通用性等方面的評估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將成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此外,由于電壓質量對電子設備和計算機系統影響極大,為此,會對電壓進行連續的更深層次的測量與質量分析,將向集成化、智能化與綜合化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是一個有機的而綜合的系統,這就要求需注重對系統的整體設計,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給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技術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該系統在日常運行過程中要科學地予以維護,確保其安全穩定的運行。
參考文獻
[1]林青云.淺析變電站自動化系統故障及處理措施[J].科技財富向導,2011.
[2]鄂世祿.淺析變電站的自動化系統[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
[3]謝裕泰.淺談變電自動化以及其穩定性[J].廣東科技,2010.
[4]張萬彬,扈宏啟.淺談變電站自動化系統[J].民營科技,2011.
[5]史偉.初探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運行及維護[J].廣東科技,2011.
[6]王德華.數字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結構特點[J].現代化農業,2011.
[7]陳揚.略論變電自動化以及其穩定性[J].建材與裝飾,2007.
[8]劉建坡.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設計思路探討[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