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動式”英語教學模式主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學生在娛樂中學,在學中得到娛樂。在這種教學模式當中,教師起著引導作用,學生的自學處于基礎地位,分組合作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主體,主要強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小組學生間的橫向交流互動,從而產生教學共鳴,教學效果顯著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進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引入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還能不斷挖掘出學生學習的潛力,使學生懂得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 英語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164-01
1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把整個教學活動視作老師與學生之間所進行的一種平等性交流,把教學過程看作是教與學的相互統一、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整個教學環節當中,采用各種合理有序的方法和手段找到“教學互動”效果的規律,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師生之間愉快的互動、個體與全體的互動,使學生融入到教學環境當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的是“互動”,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的單項傳輸,教師處于主導和主體地位,學生是客體,完全是一種硬式教學,二者完全不同。互動式是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看作是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與平等溝通,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創造性的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是就是向導,起著引導和啟發的作用,適時指導學生思考的方向,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體,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和學生通過情感交流、思想溝通,逐步實現教學的目標?;邮浇虒W模式,是一種動態與靜態的統一,動態與靜態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達到了促進教學效果的一種創新手段。
2 互動教學的特點
互動教學被認為是把這一社會學概念—— “互動”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我國教育社會學學者馬和民認為“教學活動是人與人之間主動互動的娛樂過程,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處于積極主動地地位。師生之間都是為了達到各自的最終目標,想方設法找到適合對方能夠接受的某種策略,以此作為一種有效工具,迫使對方接受自己的特殊的情境定義的過程”。換句話說,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簡單的看作是主體與客體的雙向建構過程,客體主體化,主體客體化,也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整體及學生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辯證過程。互動教學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學習這一活動中,利用語言符號或非語言符號作為一種媒介,使雙方都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中達到相互理解各自所處的狀態,明確各自要表達的目的,把“互動”完全看作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行動上達成一致,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與進步。
3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的角色,圍繞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來組織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這節課的主要任務,學完之后應該達到哪一程度,實現哪些教學目標。在備課時,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努力設計好導入語,并且要尋找學生易于接受的導入技巧,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再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安排不同的娛樂式教學活動,創設有關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興奮點。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在教學課堂上有所收獲。因此,教師要設計好每一節課,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確定好適合教學環境的素材。例如,在實際教學時,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知識背景、同時還會提出一些常識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這時,問題的選擇尤為重要,我們一定要考慮到現實生活中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還要考慮到不同層級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擇易于理解,易于回答的問題,同時還要使用鼓勵性的語言,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通過引導、啟發、激勵、期待和幫助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使課堂教學動態化,語言學習交際化。
4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
4.1 精心準備內容準備互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自身的知識有了重新認識,這樣就架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從而能夠喚起感受新知識的欲望。例如在講授定語從句之前,老師可以向大家提問什么是定語,都哪類詞可以作定語,句子能作定語嗎?學生回答后,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給大家舉幾個具體的例子,指出哪些是定語部分,作定語的是詞還是詞組還是句子,舉例之后,再給學生出幾個句子,讓學生自己完成練習,在學生做題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的加以提示和引導,最后總結,指出做題時應該注意的具體問題。學生在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以后,老師可以在講解課文之前,讓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快速的找出文中的定語從句,并對定語從句進行歸類,哪些是詞語作定語,哪些是短語作定語,哪些是定語從句。通過個人單獨完成和小組配合完成的反復練習,學生很快就能夠掌握這個知識點。
4.2 確定任務引導互動
教師在正是講課之前要重點強調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預期達到什么效果。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不同的學習內容?;邮浇虒W就是讓學生“動”起來,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找到問題,例如動手查字典、上網查資料,然后向老師提出疑點、難點;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和提問,總結歸納每一個單元的學習重點等,變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探索知識和自主學習。
4.3 精心設計創造互動
課堂上,教師要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自主質疑問難。授課之前,教師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瀏覽課文,然后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和難點,這樣不僅了解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對不同知識的掌握程度,還知道了哪些知識需要進一步引導,哪些知識需要詳細講解才能夠理解,哪些知識可以略講。因為在這個階段老師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就要派上用場,一定要有目的的幫助學生圍繞重點、難點進行認真的比較和分析,讓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多向交流,從而達到對課文的深化理解。
總之,“互動式”英語教學還只是處于不成熟階段,還需要我們英語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智力鍛煉,在實踐中合作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快樂的生活過程。
參考文獻
[1] 李秀萍.英語專業本科生自主性學習能力調查與研究[J].外語教學,2006(4).
[2]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