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堅持“個人繳費、政府補貼、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賬結合、多繳多得、制度銜接、保障基本”的原則,建立繳費水平與收入現狀和承受能力相適應、保障水平與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社會保障與家庭保障相結合、保險關系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銜接的新型農保制度。
關鍵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參保 繳費 集體補助 養老補貼 待遇支付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179-02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而農村社會保障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備條件,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個基石。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維護廣大農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條件,使其老有所養,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必然要求。
1 總體設計
1.1 系統網絡拓撲圖
如圖1。
1.2 結構圖
如圖2。
1.3 功能概述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堅持“個人繳費、政府補貼、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賬結合、多繳多得、制度銜接、保障基本”的原則,建立繳費水平與收入現狀和承受能力相適應、保障水平與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社會保障與家庭保障相結合、保險關系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銜接的新型農保制度。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由市、區(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區(縣)統籌。各區縣具有本市戶籍,男年滿18周歲不滿60周歲、女年滿18周歲不滿55周歲,當期未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的各類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同時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農村居民建立老年養老補貼制度。
2 系統實現
2.1 新參保管理
可以實現新參保人員的檔案登記,修改、誤辦注銷、檔案查詢業務、同時可以實現首次繳費申報業務、在新參保登記時自動通過系統間的接口可以同時對市級系統,各區縣系統數據進行人員比對。
2.2 繳費管理
可以辦理繳費變更,繳費調整,繳費清退,繳費新基數申報、繳費基數批量啟用,以及老農保轉入,企保繳費轉入等業務。參保繳費人員可享受市級,區級,街道(鎮)三級的財政補貼。參保人員在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間繳費有困難的,各區(縣)政府或集體也分別對其個人繳費部分給予適當補貼,各自設定補貼標準。參保人員入伍服役期間,其服役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2.3 參保關系變更管理
包括參保人員暫停,參保人員死亡終止,參保關系終,暫停人員恢復,參保關系變更查詢等業務功能。
2.4 集體補助管理
包括集體補助申報,集體補助申報查詢,集體補助花名冊生成,集體補助花名冊查詢等業務功能。可以由具有經濟能力的集體批量對本村(社區)/街道(鎮)人員給予集體補助繳費。
2.5 養老金給付管理
本功能模塊包括養老金給付到齡人員的業務登記辦理,修改,注銷,審核,查詢等業務功能。計算個人統籌賬戶和基礎賬戶,生成個人養老給付標準。
2.6 老年補貼管理
包括養老補貼人員登記,注銷,查詢,審核等業務功能。可以由市級和區級財政部門統籌負擔養老補貼支出。可以通過參數設定來控制市、區在補貼支出中各自所占比例。在補貼登記時可以通過系統間的接口同時對市級數據庫,各區縣數據庫進行人員比對,校驗人員的領取資格。
2.7 養老關系變更
包括養老關系終止,養老關系暫停,養老關系市內轉入,養老關系恢復以及養老關系變更查詢等業務功能。
2.8 支付結算管理
包括結算養老人員和補貼人員的待遇發放數據,生成發放臺賬,并可查詢歷史發放臺賬數據等業務功能
2.9 政策參數管理模塊
包括繳費比例標準參數,特殊人群補助標準參數,繳費申報期參數,結算區劃編碼參數,養老補貼標準參數,征收方式標準參數,發放方式參數設定,計息利率參數,養老給付標準參數等。
2.10 統計查詢管理模塊
參保人員綜合查詢、繳費情況統計、支付情況統計、繳費情況查詢、支付情況查詢、包括一次性支付查詢、一次性支付統計打印、養老補貼統計表、區縣繳費統計、養老金發放統計表。
2.11 財務管理模塊
由市級統一設定銀行科目碼和財務科目碼等基礎科目,各區縣獨立記賬,根據本區的結算數據進行財務處理和查詢。市級可以查詢和統計分析匯總所有區縣財務數據。
3 結語
本文主要研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系統的實現,在實際的項目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已經應用于南京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系統,由于機制創新,得到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