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室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培養創新人才、科技創新的搖籃,在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室建設的發展現狀,從隊伍建設、儀器設備引進與管理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善方面闡述了高校實驗室建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介紹了我院在實驗室的建設實踐中的一些改革與探索。
關鍵詞:實驗室建設 管理制度 人才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193-02
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其人才培養目標已經更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而學生的操作技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鍛煉也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需環節。實驗室是高校教學和科研的基礎平臺,是培養創新人才、科技創新的搖籃。教育部原部長周濟曾經說過:“高水平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是科技創新的主要場所,實驗室的數量和水平是一所大學科學創新能力的基本標志之一。”如果離開了實驗室這個科研環境,很難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動手能力。本著最大限度為師生服務的宗旨,以“鞏固、完善、提高”為發展方針,積極探索與實踐國際化實驗室建設,為確保教學科研工作科學、及時、高效進行,本文對實驗室管理體制進行了一些思考。
1 高校實驗室建設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1 隊伍建設
在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中,人才隊伍建設是改革的核心。長期以來受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思想影響,把從事實驗室工作的和實驗教學的老師仍列為教輔隊伍,沒有把實驗室工作像教學、科研工作一樣作為重要內容來進行研究討論和規劃發展,而且人員招聘也不顯重視,這直接影響著實驗室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實驗技術人員所從事的是公共服務,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在為集體服務基礎上,因此科研成果的體現并沒有專職研究人員明顯,相應的待遇、職稱、出去交流培訓的機會等都會受到影響,這一系列問題造成實驗技術人員不安心工作和流失現象較普遍。因此,如何讓他們真正在這個崗位上愛崗敬業、鉆研業務、出謀劃策、獻計出力成為實驗室建設的重點研究問題。隨著創新教育理念和科學研究的發展,儀器設備不斷更新,為充分發揮儀器設備效益,必須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招聘高學歷、品學兼優的人才參加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現在我國高校在儀器設備的投入越來越多,儀器設備是越買越大、越買越貴,一臺重大儀器設備少則百萬,大則上千萬,關鍵問題是怎樣管理和使用好該儀器,誰能充分發掘和充分利用好這類大型設備的功能,更好的為科研教學、為培養人才服務。因此,實驗隊伍建設需要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必須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在這方面我們發揮研究院剛成立不久的優勢,招聘一批年輕有活力、正活躍在學術科研一線的高學歷人員,實行專人負責制度,達到充分利用和發揮大型儀器的功能目的。
(2)做好對現有實驗技術隊伍的培訓工作。首先應該要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同時根據人員隊伍的學歷層次和年齡層次對實驗團隊做好分工:如以單一課程建設為任務的實驗團隊、以實踐教學環節課程建設為任務的實驗教學團隊和以科學研究服務為任務的科研服務團隊等,根據需要實時安排和更新培訓內容,不斷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水平以滿足與時俱進的實驗室建設需求。技術人員的培訓不僅有利于個人的職業生涯的設計與發展,同時也為更好的服務本單位、本部門提供條件,所以人員培訓本身是一種雙贏的舉措。
(3)制定政策,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待遇。首先放在第一位的是理念、觀念上需要進一步提升,正確認識實驗室在培養人才的重要作用。各級領導應重視提高對實驗室隊伍定位,把實驗室工作像教學、科研工作一樣作為重要內容來進行研究討論和規劃發展;把實驗技術人員采取同等待遇。現在實驗室的大型設備的維護費都高達幾十萬,如果對實驗技術人員采取一些激勵措施,如把工資、崗位津貼以及職稱評定給與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安心工作并最大限度的挖掘儀器設備的作用服務師生,最后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學校。同時這種精神獎勵包括表揚、表彰、榮譽稱號、職稱職務晉升及保送培訓進修等精神需要。
1.2 儀器設備的引進和管理
目前高校實驗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存在一些弊病: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不能互通共享,重復購買儀器,造成浪費,而教學實驗室與科研實驗室相互獨立也導致本科生與研究生實驗室相互獨立。一般教學實驗室主要是開設驗證性實驗項目,學校對實驗室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設備更新比較緩慢,而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新技術、新知識和新方法在實驗課上無法應用,因而阻礙了高校整體教學和科研質量的提升。為解決以上問題,我院在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以下解決辦法。
(1)根據相關專業的教學大綱,合理安排實驗課程、采購實驗室試劑和儀器。在開課的前2個月,任課教師會根據實驗大綱的內容上報購置計劃,各門課程中購置計劃所涉及到的相同儀器實行共享,避免重復采購,做到儀器利用率的最大化和實驗室經費使用的最優化。
(2)我們將實驗平臺的所有儀器供教學和科研并用,既能避免重復購買節約資源,又可以讓本科生能接觸到實驗室大型高端設備。另外為了充分調動有能力學生的積極性,我們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鼓勵和支持一部分對實驗非常有興趣的本科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課外設計實驗中。充分發揮研究生的優勢,研究生可以對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設備使用指導和操作技能指導等,這樣不但鍛煉了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也鍛煉了研究生的管理和協調能力,同時可以彌補師資力量不足。在指導過程中,我們提倡創新設計型實驗、研究型實驗,同時鼓勵和重視自制教學儀器設備的研發,加大自制教學儀器設備的支持力度。
1.3 規章制度的完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實驗室制度的建設是規范行為,開展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據,是尊重人的權利和勞動價值,實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構建和諧工作環境的根本保證。為了保證實驗室的正常運行,我院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制度完善:
制定實驗室基本管理制度。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實驗室基本管理制度:如《學生實驗守則》《實驗室安全管理條例》《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借用、損壞、丟失賠償處理辦法》《實驗室“三廢”處理條例》《實驗室工作人員守則》等。
安全制度。我們建立了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安全崗位責任制:學院分管副院長對托管實驗室的安全負責;實驗室主任是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實驗室工作人員是所分管實驗區域和儀器設備的現場責任人;參加實驗的教師、科研人員和學生對實驗工作擔負起實驗設計和現場操作的責任。對實驗室新進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明確安全操作程序,保證人身安全。
設備管理制度。對上機操作人員進行專門技術培訓和考核,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維護檢修規程操作,做好使用登記和技術檢測記錄,保證儀器設備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維修。定期做好維護保養、性能檢測和精度標定工作,并建立儀器使用預約登記制度以確保儀器設備的安全完好。
2 結論
科學的高水平的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學院充分發揮新建平臺的優勢,通過分析國內實驗室建設現狀,借鑒發達國家管理方式大膽創新,我們已經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但是還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改善管理。希望在在今后的發展過程,我們能做到“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和諧的實驗室文化,提高實驗室的效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進而推動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玉巍,高智琛.高校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14(2):157-159.
[2]左鐵鏞.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的作用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5.
[3]卞國慶,魏永前,耿明華,等.以人為本的化學綜合實驗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0):81-82.
[4]曹中一,劉新星,潘清林.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