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出發,探討了當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存在的原因,并從四個方面就解決的途徑即提高語文教師的整體素質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素質教育 語文教師 要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218-01
從我國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其實際狀況較令人擔憂。分析原因,我們發現主要是語文教學沒有按照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及自身教學規律進行科學發展,而囿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不能自拔。按其自身規律來說,語文課本來應是最生動、最富創新精神的學科,但有時老師卻只是模式化地教,致使學生只能機械化地學習一些毫無實用的知識,使得學生的思想完全被束縛了,毫無創造性可言。換句話說,我們老師的教學模式由于長期沒有進行反思而陷入了機械復制的模式,不能客觀的認清語文教學的形勢及學生的需要。一方面老師只是死板地灌輸課本知識,一方面學生單一的接受書本知識,沒有任何創造性可言。然而,素質教育是按照學生的發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教育,因此,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徹底改變傳統語文教學觀念,融入新理念,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開發和發展,以促進語文教學的再一步飛躍。而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如果沒有教師的素質做根本保障,這些都將成為無稽之談,教師的素質決定了素質教育的水平,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素質教育對中學語文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1 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師思想的要求
對照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總體要求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有一個基本的規律可以遵循,那就是,語文教學就是樹立為人的一門學問,是教學生如何做人的學問。古語有,做事先做人,為學者首先要學做人。語文老師首當其沖應該首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這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師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另外,從教學內容的編排方面,語文課尤其獨特的教學特色和內在要求。因為語文是思想的外殼,思想是語文的內核,中學語文課本以古今中外名著選編為主,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內容。從整個課文的安排和授課的過程就是語文老師根據自身的內在修養影響學生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語文教師對課文信息的反饋、加工、處理、傳遞等過程,都深深印有自己的思想,反映著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們說只有真正體會到木蘭的聰慧和純樸、悟空的叛逆和機智、魯達的仗義和勇敢、保爾的堅韌和剛強,我們的學生才能身臨其境,學習到最真切地知識。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自身成長角度,我們發現,中學階段正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發展的成熟階段,學生對教師有特殊的敏感和信賴,作為語文教師要教育出品質高尚的學生,一方面需要老師“一切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應集“寬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擾而毅,強而義”的思想素質和堅定正確的政治素質于一身,通過自身的這種修養品性給學生傳達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美好。
2 素質教育對語文老師文化素質的要求
《學記》上說:“能博喻始可為人師。”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也曾說“:要了解但丁,我們就必須把自己提高到但丁的水平。”通過這些名人名言我們也許可以發現,素質教育對語文老師有著更加嚴格的文化方面的素質要求。因為語文老師教學一方面要求大家掌握一定的科學真理,更重要的是發現這種真理的產生過程,探索成長機理。不光要授人與魚,還要授人與漁,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這是問題的關鍵。眾所周知,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基礎學科,教學內容豐富多樣,而且有一定的學科交叉,涵蓋多門類的學科與相關學科的關系密切,相互滲透,因此語文教師因有比其他教師更多的知識儲備,同時要求語文教師“一切東西懂一點,某一東西懂一切”給學生更多的教育和啟示。
3 素質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素質的要求
從語文課開設以來,語文教學都只是延續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主要依靠學生在課堂上教,學生在課堂上學的方式,無一不是通過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知識傳授的過程。然而從中央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來看,這是遠遠不夠的,也是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是不相宜的,現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就應該嚴格按照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各項教學改革,一方面要更新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應具備以下幾點。
(1)充分研究熟悉教材,客觀全面地處理教材。大家都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相當快,作為語文老師更應該不斷充實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生學習理念。要按照中央實施素質教育的有關精神,圍繞學生能力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塑造,對教材進行篩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把新知識,前沿知識教給我們的學生,做時代的先鋒,改革的先鋒。
(2)語文教師要有全局統籌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教學過程應以“追求卓越”為目標,一方面語文教師要注重營造開放、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語文教師要注意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的主體的關系,只有真正發揮好主導的作用,才能實現學生主體的最終歸宿。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的職責除了“教”,重點在于指導學生“學”,不能滿足學生“學會”,更要引導學生“學會”,語文老師不僅精于“演戲”,更精于“導戲”。
4 素質教育對中學語文教師身體素質的要求
素質教育要求減輕學生負擔,教學要求并未降低,這無疑就是給教師增壓。大家都知道,中學語文教師一方面要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班級班主任工作,同時還有很多的社會角色承擔,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毛主席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中學語文老師要搞好教學工作就應該首先具備強硬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的體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身正為范,學高為師。這是一項前提性的要求,沒有這個,一切都是面談。這也符合唯物主義物質決定意識的唯物論觀點。試想,德、智、體全面發展是一切人才成長的規律,要使學生全面發展,我們的廣大語文老師是不是首先應該做到呢?
參考文獻
[1]王洪偉.淺議語文教學如何進行素質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2]陸善敏.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學[J].教育改革,2001(12).
[3]尹義冰.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之我見[J].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1(12).
[4]鄭思翠.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芻議[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