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高職學生應該既是“經濟人”,又是“道德人”,既要具有經濟人的特點,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人和道德人是融為一體的。高職院校要將經濟人和道德人的培養并重,但道德人成長的滯后要求更要重視對道德人的塑造。
關鍵詞:高校學生 經濟人 道德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236-01
1 高職學生成為“經濟人”應當具備的條件
市場經濟因為利益而有活力,因為活力而有動力,這就決定了市場經濟中的人,必定是經濟人。“所謂‘經濟人’,就是指在市場經濟中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價值取向,按照經濟法則行事的人。”[1]在我看來,經濟人應當具備以下要求。
首先,經濟人是追求個人利益的人。市場經濟發展的程度一定程度上決定于作為市場主體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程度,即人們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積極程度。奧地利經濟學家密塞斯曾指出,資本主義競爭之所以具有較高效率,主要在于具有內在的經濟動力,而這種動力產生于生產者或消費者追求各自的經濟利益。[2]
其次,經濟人是個性解放的人。所謂個性解放,是指強調自由、競爭、個人權利及獨立性,注重主體性。馬克思曾提出人類的發展需依次經歷“人的依賴關系”形態,“物的依賴性”階段和“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形態等發展階段。[3]
第三,經濟人是了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人。市場經濟是在市場交換的過程中和社會分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人類社會從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第一個經濟體制。它不是人類理性的自覺創造,而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它有自身的運行規律,不以作為獨立主體的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四,經濟人是有較強法律意識的人。現代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是否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是市場能否正確運行的關鍵。市場經濟中的人只有懂得并運用法律法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來反對和制止各種違法行為,才能保持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2 高職學生成為“道德人”是成為“經濟人”的前提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高職學生對自身經濟人的身份的認識日益增強,效率意識、競爭意識、主體意識、民主法制觀念和創新精神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與此同時,經濟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顯現出滯后的現象。有的人見利忘義,為了利己而損人;有的人只追求經濟利益,不顧社會效益;有的人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奢華腐敗;有的人缺乏基本的愛心、關心和同情心。種種現象都說明經濟人并不是市場經濟下完整的人,高職學生還必須是道德人。
“所謂道德人,是指以追求道德完美為主要價值取向,按照道德法則行事的人。”[1]作為道德人,必須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市場經濟運行中,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他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第一,首先,道德人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其次,道德人要有協調的“個體整體觀”。中國傳統社會中的重整體輕個體以及西方社會中的重個人輕整體都是有失偏頗的,是不平衡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采取辯證的態度,把二者兼顧起來,使之相互平衡和統一。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共同的利益“絕不是作為一種具有獨立歷史的獨立力量而與私人利益相對抗”[3]。
第二,道德人要正確認識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高職學生應該把道德關懷的對象從人本身,擴展到整個自然。我國目前的生態環境狀況比較脆弱,中國公民生態意識淡薄,再加上各方面的制度、法律規范等還不完善,使得在一段時期內,浪費自然資源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頻頻發生。這些為了個人的、暫時的利益而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利用的行為,以及破壞和污染生態環境的行為,使我國面臨嚴重的生態危機。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態問題能否解決,關鍵在于人們生態危機意識和生態道德關懷度能否得到提高,人們能否正確認識并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加強高職學生的生態意識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
3 高職院校要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和塑造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經濟和道德被看做是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似乎從事經濟活動就必定會喪失道德,而要有道德就必須遠離對經濟利益的追求。這就意味著一個人不能同時擁有經濟人和道德人兩種身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中,人們所強調的是充分調動人們的能動性來發展生產,再用法律給經濟人的行為以外在的規范和制約,而道德對人們的內在約束機能卻被忽略了。只是經濟人或只是道德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來說,都是不完整的。
“經濟人與道德人的統一,就是人在經濟活動中受道德的制約,人在這種經濟活動與道德活動中處于沖突和統一的過程之中,不斷促進經濟發展,又不斷提高人的道德等全面素質。”[5]因此,要保持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一,必須重視對經濟人和道德人的培養和塑造。可是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經濟人和道德人的成長是不平衡的,人們的市場觀念日益成熟,經濟人身份愈加穩固的同時,道德水平的提高卻顯得很不充分。因此,道德人的塑造更加必要和迫切。從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我覺得應該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道德人的塑造。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這一體系應吸收根據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產生的新的道德觀念,如公平競爭觀念、社會效益觀念、價值觀念、平等觀念等等。同時必須排除諸如惟利是圖、奢侈浪費、以權謀私、損人利己等消極觀念。總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一個操作性強,不斷豐富完善的科學體系。
其次,要調動道德主體的能動性,使之自我塑造為道德人。這種能動性主要體現為高職學生要主動進行對道德理念的選擇、學習和吸收,使之內化為自身的道德觀念;然后將形成的良好的道德觀念積極轉化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行為;在道德行為中要堅持、控制自身的情感、意志、信念和行動方式,自覺抵御外界環境的各種干擾;最后要經常對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行反省和評價,并在道德實踐中不斷完善。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經濟人和道德人都是需要的。高職學生如果不追求個人利益,沒有個性解放,不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缺乏法律意識,市場就不活,經濟就難繁榮,市場經濟就得不到健康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高職學生如果缺乏對自然、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沒有道德的行為,市場經濟也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桑希君.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人塑造淺論[J].殷都學刊,1998(2).
[2]黃家駒,楊文灘.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章海山.當代道德的轉型和建構[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