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日本文字輸入法》的開設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日本文字輸入法的安裝和配置,以及日本文字的輸入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日文錄入的操作技能、從而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為學習和應用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論文就高職院校開設《日本文字輸入法》課程的目標以及教學方法作初步探索。
關鍵詞:日文錄入 操作技能 日語基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253-01
1 課程性質
該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日本文字輸入法的安裝和配置,以及日本文字的輸入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日文錄入的操作技能、從而提高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習和應用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程重點講述日文文字輸入的方法和技巧,側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熟悉鍵盤,正確使用鍵盤,熟練運用日本文字輸入法,熟練掌握輸入技巧。因此,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比較系統而全面的日語輸入基本技能。基于教學培養目標的職業技能性,該課程設計思路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主要按照以下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方法上,采取講練相結合—精講多練的方式。在教學手段上,采取課堂練習與課外實訓相結合的手段。在重點與難點的處理上,重點部分的講解要準確、簡練;難點部分的訓練要有的放矢,二者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從提高閱讀速度、把握整體思想、緊扣關鍵字句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明確的指導。《日本文字輸入》是日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總課時為18學時,建議大一第一學期完成。
2 課程內容和要求
本課程是日語專業基礎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達到快速正確運用日語輸入法這一職業能力目標。通過熟練掌握日語輸入法,旨在全面提高學生日語水平。
為使學生掌握日語輸入法基本能力,課程涵蓋9個教學單元,采用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和要求見表1。
3 課程實施建議
3.1 教材選用/編寫
本課程選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標準日語》。這套教材是新世紀高職高專日語類課程規劃教材,充分體現課程設計思路,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日語輸入技能訓練。經過教學實踐的檢驗和課程教學團隊的充實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2 教學建議
本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日文輸入的各個基礎點,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步達到目標,掌握本課程的職業能力。主講教師具有相當的電腦技能和日語輸入法講解能力,能夠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因地制宜地設計教學進程和環節。
3.3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輔材料:《日文電腦輸入實用操作》。網絡資源:日語新聞片段;日文經典故事;日本商務禮儀
4 教學評價
本課程的考試形式可以有任課教師選定,采取上機考的形式,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的40%和期末考試成績的60%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可由出勤、平時作業等組成。
5 教學項目設計
(1)安裝日語輸入法(Windows7、Vista、Windows 98、2000、XP)。
①日文輸入法的多樣性和日本式羅馬字拼寫法在錄入方面的長處。②日文語言列功能簡介。
(2)假名輸入。
(3)單字輸入。
(4)符號輸入。
(5)難點講解。
①外來語音節的表記法和輸入法。②振假名的由來、含義、作用和使用。③輸入不認識的日文漢字的方法和利用輸入板學習日文漢字。④有趣的顏文字輸入。⑤快捷鍵的使用。⑥切換輸入。⑦特殊拗音的輸入。⑧日文標點符號的用法和輸入法。⑨日文行文的格式要求及相關排版法。附錄人名用漢字表、日本常用漢字與中國簡體漢字對照表、日文標點符號表、中日電腦及網絡用語等。
(6)短文輸入。
從增長語言文化知識的日文漢字、中日地名、奧運詞匯、飲食詞匯,到e-mail的九個實例,以及給人以美感的文學作品等等訓練素材以加強學生對日語輸入法的熟練程度。
參考文獻
[1]閆金鐘.日文電腦輸入實用操作[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