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幅員遼闊,占全國六分之一版圖面積。各民族團結、進步,相互交流、融合發展,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培育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疆的“花兒”文化究其根底,實際上還是“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傳播的結果。陜、甘、寧、青等周邊地區的各民族遷徙入疆后也把“花兒”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新疆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新疆的“花兒”文化傳承、培育和衍生,與回族有著深刻的淵源。也是在回族人口聚集的地區表現盛行。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伊犁地區等回民族居多的地方,“花兒”的傳唱、創作以及由此伴生的“花兒”文化也隨之發展,彰顯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
一、什么叫“花兒”?“花兒”的起源及新疆“花兒”的流傳
“花兒”之所以被稱為“花兒”,是與人們的愛情生活緊密相關。生活在西北高原的青年男女,他們經常用山歌來作為表達情意的手段,向對方傾訴自己的愛慕之情。在山歌中,男方親昵地稱女方為“花兒”,女方亦親熱地稱男方為“少年”。于是,這種用來稱呼情人的名詞,就變成這種山歌的名稱了。與“花兒”相對的詞是“少年”。這是兩個富有詩意的名稱,他們也反映出了“花兒”在內容上的基本特點。
從“花兒”的名稱和民間廣為流傳的“花兒”絕大部分是情歌這一事實來看,這種民歌大抵是最先由民間情歌開始,后來才漸漸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生活內容的。所以,我們可以認定,“花兒”的內容,在解放前的漫長歲月里,絕大部分都是傾訴普通男女之間愛情的。這些情歌是傳統“花兒”的最重要內容,也是整個“花兒”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兒”的曲調叫著“令”,“令”一般因歌唱時所加襯語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常見的“令”有“洮州令”、“蓮花令”、“河州令”、“青海大令”、“撒拉令”等。由于“花兒”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模仿性較強,演唱者的習慣加以變換,所以有的“花兒”出現變型,這也是很自然很有地方特色的。
回族人民性格粗獷、豪放,喜歡在山野之間即興高歌,創造了“花兒”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流傳在大山里和廣闊的大地上?!盎▋骸笔且环N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回族民歌,是回族民間文藝的寶貴遺產和精神財富。不僅為回族人民所珍愛,也為其他兄弟民族所喜歡。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許多民族的歌手都會唱“回族花兒”。
“花兒”的故鄉在甘肅臨夏、洮岷等地區。明清之際,大批回族人被迫從內地向西北邊疆遷徙,到解放前的幾百年間,內地回族又有幾次大的西遷活動。新疆回族主要是前清時期至今逐漸從西北各地分散到新疆各地,并且生了芽,開了花。新疆“花兒”的演唱者,大多是清代渭南、河湟各省區遷徙來的。他們與關內各地回族交往密切,因此不同類型的回族“花兒”在新疆互相流傳。于是這朵鮮花的種子又有了后裔。據新疆昌吉市中山路街道辦事處苗圃一村70多歲回族婦女馬永蘭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村里來了一批自流來昌人員與她們在村上勞動時就興對唱“花兒”:
一對(兒)黃牛犁地(呢),
回頭(兒)上鞭梢子繞(呢),
想起了尕妹子回去(呢),
心里刀子(嘛)絞(呢)。
東山(呢)打一個梅花鹿,
西山(呢)打一個野狐;
你回去給你的姐姐說,
我想給你當一個姐夫呢!
從以上這些“花兒”的內容看,大都歌唱了普通男女青年純潔的愛情生活,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抒發了對新疆這片熱土的愛戀之情,外來人員和本土居民一樣深深眷戀著新疆。
“花兒”由于流行地區的不同,其風格、結構形式和唱法也不大相同。大致說來,可分為兩派:一是以臨夏地區“花兒”為代表的臨夏“花兒”,一是以臨潭(即洮州)、岷縣地區“花兒”為代表的洮岷“花兒”。除此之外,還有河州(也叫河湟)、青海、東鄉、保安等類型。新疆回族“花兒”主要為河湟“花兒”類型。
新中國成立后,受盡苦難的回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花兒”的內容與時俱進,它幾乎完全由情歌翻轉過來,變成了對新社會新生活的頌歌,人們用“花兒”的形式來歌頌黨和毛主席,歌頌各項政策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表達他們對新社會的熱愛,表達勤勞勇敢的回族人民在建設家鄉、奔向未來的昂揚斗志和喜悅心情;歌唱社會日新月異,各方面的巨大變化,表達人們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向往?;刈遄鳛橹腥A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是一個具有悠久愛國主義傳統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民族,他們勤勞勇敢,富于開拓進取精神,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新生活,勤于耕耘和勞作,勇于探索和開發,善于學習和創造,從而為家鄉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新“花兒”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幅新生活、新思想、新風貌的畫卷。
“山花開不敗,心花萬年香”。在新疆旅行,人們會經常聽到這么一句深情的話。心花,就是從心里綻放的花,指的就是本地一種聲調高亢悠揚、情感深沉凝重的山歌——新疆回族“花兒”。
二、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之我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對“花兒”文化非常重視,特別是昌吉、焉耆等地對“花兒”文化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傳承發展的項目。為這一民族文化的瑰寶生存培育了基礎,尤其是昌吉市在“十一五”期間定位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打出了五張城市名片——宜居之城、休閑之都、名吃之鄉、“花兒”之地、觀音故里。“花兒”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新疆“花兒”文化傳承培育的發展注入活力。伊犁地區、昌吉州、巴州等地每年都要舉辦形式各異的“花兒”文化藝術節慶、演出等。新疆各民族都像喜歡“十二木卡姆”一樣情有獨鐘地喜歡“花兒”文化。但是從本人歷年到青海、寧夏、甘肅等地考察和參加西北十二省(區)、西北五省(區)“花兒”會的經歷來分析,我認為,新疆“花兒”文化的傳承、培育和發展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テ占芭c創新
“花兒”是民間文藝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民間文化的一種載體。保護、傳承、創新“花兒”對于我們弘揚民族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疆這個多民族共同融合的環境里,“花兒”的積淀作用充分體現了人民大眾的文化需求所形成的一種向心力。因此,一是要抓住群眾性的特點,做好普及推廣、保護和傳承?!盎▋骸背诶习傩盏目谥校舴荚谌罕姷男闹小L貏e是少數民族地區、農牧區和回民族聚居區,人民對“花兒”文化的需求很迫切,不管怎樣傳遞、延續、創造都離不開自發的、散發泥土芳香的醇厚質樸的語言和銘刻人心的旋律。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到青海參加“花兒”會,四面八方的群眾像春潮涌動匯集在花兒演唱會場。有一次我去青?;ブh丹麻鎮參加“花兒”會,更讓我驚嘆的是每條鄉間小道上都是往演出會場上趕路的群眾,都是自發、自覺、自愿來聽,來唱“花兒”的。真是一片“花兒”的海洋。
在新疆有許多“花兒”愛好者也是這樣,只要聽到哪里舉辦“花兒”會,他(她)們會不辭辛苦地追趕…… 由此可見,“花兒”文化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如果因勢利導、推廣、保護、傳承培育和創新是切實可行的。二是結合新疆的實際把原生態“花兒”與現代創新有機結合。原生態“花兒”是大西北民間古老的帶有方言和民族語言、情感的唱詞的集合。新疆的許多民族,對原生態的“花兒”非常喜歡,但是聽不懂歌詞的內容,一知半解,勢必導致對創新“花兒”的期待。其實這也是對“花兒”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及其發展的必然結果。應該采取保護與創新并舉的方式,來推動“花兒”文化的發展。三是抓特色?!盎▋骸币部梢苑Q之為“民族團結品牌”的文化要素之一,在青海把“花兒”作為高原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弘揚,使回族、東鄉、撒拉、藏族、土族等許多民族由“花兒”融為一體,綻放民族團結的花朵。在新疆也要抓各民族團結、融合發展的特色,把“花兒”文化當作加強民族團結的工程來打造。同時,與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漢民族的“新疆曲子”等共同結合,既體現獨特的民族性,又能增強文化藝術的融合性,像新疆神秘的自然風光一樣使“花兒”在不同的地域上凸顯神采。通過打造“花兒”品牌,展示一方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實力和成果,把“花兒”融入旅游、商業、公益等社會各個方面,展現新疆魅力。
?。ǘ┩怀鲎ズ谩盎▋骸蔽幕芯考捌浣M織機構的建設
新疆的“花兒”文化研究較之西北其他省區還是有差距的。主要表現在:一是專業研究人才較少;二是“花兒”文化研究的組織網絡疏散;三是“花兒”演唱人才,特別是優秀人才奇缺;四是群眾性普及的程度不高;五是經濟投入不夠。綜上所述,要把新疆的“花兒”文化做強做大,要突出抓好“花兒”文化研究,建立組織機構,充實工作內容,吸引優秀人才,普及群眾文化,提升“花兒”品牌,夯實“花兒”產業發展的基礎,真正使“花兒”文化實現社會效益。比如:成立“花兒”研究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花兒”文化鄉鎮、“花兒”文化戶、“花兒”文化合作社等創建,賦予其實實在在的內容,創新開展工作。
三、新疆“花兒”文化產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在新疆“花兒”文化的產業優勢很大,一是“花兒”文化與新疆獨特的自然風光有機融合,具有經濟價值。草原文化、邊境文化等帶動了經濟發展。伊犁“花兒”會對邊境貿易旅游風光等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昌吉市通過建立回民小吃一條街,承辦中國清真食品博覽會、旅交會、“花兒”藝術節,組建“花兒”藝術團、“花兒”車隊等,“花兒”搭臺、經濟唱戲,加快了烏昌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巴州、吉木薩爾、阜康、烏市米東區、南部山區的水西溝等各地通過“花兒”會的傳播帶動了一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二是“花兒”文化與新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構成多元文化載體,適合推廣、傳承、發展、保護和創新。三是“花兒”文化對花兒產業的形成、發展和生存影響深遠。當前,文化產業是個比較時尚的名詞,也是文化發展繁榮的趨勢,沒有文化產業做基礎,文化的發展就會成為空談。黨中央提出要發展文化產業,新疆的文化產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就“花兒”文化而言,由此衍生的民族服飾、餐飲、商業、工業、旅游開發、邊境貿易等名目繁多,前景廣闊。貫徹黨中央的號召,打造“花兒”文化品牌,形成“花兒”產業發展也是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要加大投入,從全方位做好支持鼓勵與引導發展,從項目支撐、人才培養、品牌發展戰略上給予高度重視,使新疆“花兒”文化產業形成規模,發展壯大。
最后,就用“花兒”的歌詞作為結束語吧!
“花兒”本是心上的話,.
不唱時由不得個家;
刀刀拿來頭割下,
不死時就這個唱法!
祝愿新疆“花兒”文化綻放絢麗多彩的美景!
(作者簡介:馬生輝,新疆昌吉市殘聯書記、副理事長。青海花兒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