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也不斷面臨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也不斷暴露出來。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管理工作是各項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如何高效的開展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擺在各高職院校面前一個重要的課題。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為新時期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高職;學生管理;分析;建議
中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極大的推動了高職教育的發展。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職的招生人數為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總數的53%。從總體上看,高職大學生在知識結構、思想道德、文化素養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水平,有著良好的人格基礎,普遍關注自身的全面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高職院校自身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難題,迫切需要高職院校在發展進程中予以正視并加以解決。
一、高職學生生源分析
1. 生源及其家庭背景差異較大
高職學生的生源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通過高考錄取而來,但分數差異較大,從200多分到400多分錄取的都有,生源差異大;二是通過職高、中專、技校等學校單招來到高職院校;三是社會生,即那些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回到學校提升理論水平。這些生源個體差異比較大,不管從年齡層次、個人素質、知識結構、自我管理能力還是思想水平來說,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從家庭背景來說,差異也比較大。生活在城市的學生,相對來說,家庭背景較好,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大部分家庭的經濟負擔都比較重。家庭背景的差異帶來生活條件的懸殊,容易在學生群體中產生互相攀比的現象。一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或是偏遠的山區的貧困生,家庭的貧窮,讓他們比較自卑,容易產生心理負擔,這些都需要學校、學院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僅要做的細致,更要有一顆愛心。
2. 普遍存在自卑和逆反心理
隨著近幾年高校的擴招,高職高專錄取的批次是招生錄取中最后的一個批次,成績偏低。這些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來到高職院校,有些學生由于高考的失利,沮喪、失望、對前途沒有信心的不良清緒一直困擾著他們,使他們在學期間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工作中去,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大學抱有太多的理想和幻想,當來到高職院校后,理想與現實的差異使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不相信自己,并產生自卑和逆反的心理,他們沒有感到作為一名大學生的榮譽感,與本科生相比,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一等,不愿意正視自己高職生的身份,不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理想。
還有一部分學生完全是抱著混文憑的想法來到學校,他們在學校中,無視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沒有集體的觀念,沒有時間觀念,自我意識較強,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只為了畢業時能拿到文憑。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理念分析
1、學生管理尚未成為學校工作的重心
盡管目前高職教育的發展得到了良好的時機,但是生源和就業是擺在所有高職學校面前的兩大現實問題,因此,大多數高職學校仍舊把招生工作和就業工作做為學校工作重心的重中之重,作為大事和要事來抓,而沒有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并且在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沒有形成全員管理和全程參與局面,有些高職院校甚至沒有按照國家對學生管理隊伍配備的要求配備相應的輔導員,對于學生管理只滿足于學生不出大事,安分守己的呆在學校就行;在學生管理理念上沒有根據時代新的要求,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和變化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來培養高職學生:同時對學生管理比較簡單,缺乏系統的學生管理體制。這些都嚴重的影響學生管理的質量,影響了高職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
2、學生管理工作職責不清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僅是輔導員的工作,而且也需要學校各職能部門通力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共同面對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共同解決。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各部門還存在管理混亂,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的種種現象。這種現象導致校團委、學工處、學校及輔導員的責任不明現象,極易形成互相推諉,誰都不愿意管的局面,嚴重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高職學生管理工作幾點建議
1、注重信任和尊重
美國的大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類天性最深刻的沖動”,還有美國著名的作家愛墨生也曾經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由此可見信任和尊重學生是教育的開端,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學生只有受到信任和尊重,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這么說,信任和尊重是以人為本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信任和尊重學生,就是在制度允許的條件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自由、個性與權利,平等對待每一個高職學生,尊重他們做為個體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鼓勵和引導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思考、學會自省。
2、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高職學生既是管理的客體,同時也是管理的主體。因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幾乎所有日常工作都是圍繞著學生而進行安排的,脫離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管理工作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我們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就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就是以服務學生為出發點,在工作中創造條件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生管理活動中來,在接受學院管理的同時,也形成學生間的自我管理意識。
3、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
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等都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個性。這也要求我們從事學生管理的人員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在全面準確把握高職學生群體所具有共同特征和個別差異的基礎上,制定比較全面的計劃,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不能簡單的一概論之,唯經驗主義,一成不變的分析和處理問題。所以,要想細致全面的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差異,在工作中做到因人而異、因人施教,使學生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4、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學生自我管理,是指學生在學校指導下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是學生自我認知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自覺行為習慣品質的養成和自我奮發精神的培養的過程。因此,在學生管理全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和增強高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學會自尊、自立、自強、自信,逐漸消除他們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的依賴。而且要培養和增強高職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責任感。盡管他們這個年齡還是處于不斷成熟的時期,通過自我管理,可以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另外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的培養和管理。加強班級兩委和學生社團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引導作用,通過班風、學風、校風建設,讓學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意識。
5、強調老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一種教育的成功,有很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也應該非常重視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高職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難免會出現偏頗,這個時候最需要老師的幫助。筆者個人在工作中,聽到學生說的最多的就是希望輔導員能經常
傾聽學生的心聲,去宿舍走動走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一方面可以向學生表達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學生心中真正關注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所以,注重溝通和交流,才能更好的實現人性化管理。
四、結語
學生管理工作雖然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我們只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做好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管理過程中,用心管理、科學管理、民主管理、創新管理,我們必定會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賴潔,莫國輝.新時期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