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由于具有較強的專業特點,因此在選擇校企合作模式時,要加以區別對待,不可采取與其他專業一刀切的合作模式。因此,藝術設計專業在選擇校企合作模式時,要充分重視專業與行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尋找一套適合藝術專業發展壯大的合作方式,最終建立“產出型”設計教育模式。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校企合作
一、藝術設計專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困境
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式上,存在十分明顯的區別,培養掌握熟練使用技術人才是高職教育主要目標,因此,在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等方面要給予高度重視。由于專業特殊性的限制,其他專業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難以直接移植到藝術設計專業的校企合作上。
從就業特點和崗位實際情況來看,設計專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具有較高的附加值。與其他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有所不同,設計企業員工規模相對偏少,一般中型公司員工人數不超過二十人,這還包括了人事后勤等非設計崗位工作人員,單純的設計人員崗位往往更少。因此,設計行業由于崗位職數的限制,很難像其他行業一樣為大量實習生提供實習崗位,調查顯示,一般設計公司最多能提供不超過3個實習崗位。因此,要同時解決校內學生的實習工作,學校需要為數眾多的設計公司的協助。按每屆二百畢業生人數計算,每家設計公司接納3名實習生,則需要聯系60-70家設計公司,無疑會大大擠占學校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嚴重影響學校工作的整體效率,而且后續的管理工作同樣需要學校投入巨大的資源進行跟進管理。綜上所述,許多高職院校在解決設計專業的實習問題時,都傾向于采用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實習單位的政策,學院扮演牽線搭橋的角色。這種工作方式,顯然難以有效管理和跟蹤每位實習生的實習表現。
二、學校的教育模式與公司的運作模式的沖突
學校建立校外實習中心和基地,以解決眾多學生的實習問題,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會遇到相比其他專業更多的問題,產生這類問題的根源,主要是當前教育模式與企業管理方式之間的矛盾。對于企業而言,追求經濟收益永遠是首位目標,實習生只有在可能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被提供實習崗位,幾乎沒有公司在沒有任何經濟回報的情況義務培養實習生,由于學校和企業具有不同的目標定位,前者主要目標是培養社會人才,并為其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而追求經濟利益則是后者的唯一經營目標。二者目標迥異是造成學校與企業難以實現成功合作的主要障礙。只有在確保盈利的情況下,學校與設計企業才能夠實現合作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的目標。一方面,學校必須依賴設計公司的資源才可完成實習培養工作;另一方面,企業可以不需學校的任何幫助就可經營獲利,所以校企合作雙方具有不對等的地位,使得這種合作關系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設計公司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因此,學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要以社會行業變化為動態目標,設計公司主導了設計行業的變化發展。作為市場經濟主體,設計公司的經營行為遵守市場經濟規則,與教育規律無關。在編制人才培養計劃時,高職院校需根據社會工作崗位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將課程教學對應到具體的崗位素質要求,是十分有效的人才培養方式。在普通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也有機會參與實踐項目,但同公司的經營行為相比,并沒有擺脫傳統教育的桎梏。由于定位上存在差別,學校與公司的運行模式各不相同,在開展校企合作時,學校不可能去迎合公司,而是需要公司配合學校發展目標做出調整。
比較學校和公司兩種模式,可以發現校企合作中學校始終是處于不利地位,這是由二者之間的屬性所決定,因此學校要積極迎合公司變化,靈活辦學,要極力改變以往希望通過一小段實習時間達到與工作崗位對接的做法,實現教學與公司運行每個環節的無縫對接,才是真正解決學生實習難題的有效方法。
三、幾種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1、引進設計公司的實際項目到課堂。當前,采取在課堂引入設計公司項目的方式,是開展校企合作的主要手段。學校按照項目要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習計劃與公司項目流程保持一致,使得學生可以采取自由結伴的方式完成設計,老師主要負責與公司溝通和輔導學生,公司業務負責人定期到學校進行項目溝通,同時參與項目實施效果評價和制定培養方案。
2、建立設計工作室制度。設計工作室擁有設計公司的軟硬件環境,其功能作用介于學校與公司之間。同時,它在管理和運行上與設計公司有諸多相似點。設計工作室在開展正常經營活動的同時,還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項目實習機會。
3、引進設計公司的設計室。低投入高產出是設計室的首要運作目標,它在成本控制方面與公司也大致相同。如果學校為設計公司提供設計室辦公場地,既可以節約公司租金,也可以利用學生勞動力低廉的特點降低成本,而校方可以通過提供場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機會。
4、合作辦學。遵循教育規律是學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前提條件,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課程順序和學時。教育規律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設計公司能夠更深入地滲透至學校的教學活動之中,將會更有利于學校培養出適合社會行業需要的畢業生。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