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十幾年一線教學經歷和對新教材的使用,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以下分幾個方面闡述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持續不斷的向前發展。例如在講解“展開和折疊”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將圓錐形的冰激凌筒沿一虛線剪開展成一平面的扇形。再把長方形紙折疊數次圍成棱柱的側面。學生通過觀察,主動說出教師的演示是“展開”和“折疊”。于是我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感受圖形的變化過程,將更多的數學空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緊接著讓學生拿出實物模型進行展開與折疊,并提出這樣的問題“平面圖形經過折疊能否圍成一個棱柱嗎?”通過探究、合作、交流學生提出并解答了下列問題;(1)棱柱的上下底面一樣嗎?它們各有幾條邊?(2)棱柱有幾個側面?側面是什么圖形?(3)側面的個數與底面多邊形的邊數有什么關系?(4)棱柱有幾條側棱它們的長度之間有什么關系?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讓學生感悟棱柱特征結論的生成過程。從而改變了單項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主要通過聯系、挑戰、變化、魅力的方式。所謂聯系是在教學設計中要聯系學生的客觀現實和數學現實,使教學內容不是空洞無物而是有意義的,是與其已有經驗和知識有聯系的。挑戰自然是制定教學任務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平庸拖沓的教學安排不可能吸引學生,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感到學習充實,收獲大。一個問題解答完畢,誰還有其他創新的解法?類似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都能吸引學生。變化是教師在學生注意力渙散或情緒低落時,改變教學的形式、講授的語速語調等,重新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教學中來的手段,比如,上課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穿插多種教學任務如猜想、觀察、聽講、思考、操作、自學、討論、演算、小組競賽等等,最后一種吸引學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師自身的魅力,比如得體的儀表、精彩的語言、揮灑自如的教態、簡練漂亮的板書、親切的語言、熱情的鼓勵、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維、嫻熟的解題技巧,都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如果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這些精神需要,效果將會持久而巨大。
三、利用信息技術,讓抽象內容形象精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了它的優越性,如果在教學中,把重點、難點及容易混淆的知識制成課件,就能起到許多語言表達所起不到的作用。例如,“弦切角”教學,開始,引導學生親自演示活動教具,移動圓周角一條邊,產生無數個圓周角,當動邊移至與圓相切的位置時,停止移動,共同研究這個角(弦切角)的特征。接著講授弦切角的定義,我操作微機,進入圓周角向弦切角演變的程序。學生動手,將觀察到的與感知到的圖形畫到紙上,啟發學生研究自己畫的弦切角的特點并歸納總結:(1)頂點在圓周上;(2)一邊與圓相交;(3)另一邊與圓相切。微機顯示,這三個條件中缺少其中一個或者任意兩個會有幾種錯誤圖形,從而達到分析定義本質屬性,強化學生記憶的效果。因此,課堂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學科課程的整合過程,是強調用信息技術構建一種理想的數學教學環境,以實現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目的,并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自主探究
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合作,學會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會的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達和交流,是當代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一種能力,也是新世紀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標志。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體現團隊精神以及民主決策等。在新教材中幾乎在每節課都有“議一議”、“猜一猜”等內容來配合合作學習意識的養成。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從教學中我發現,必須加大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使學生合作進行討論交流較普遍地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教學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學生交流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五、要讓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學數學
數學從生活中來,生活永遠是數學問題不枯竭的源泉,從實際生活出發,把數學問題貼近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在體驗感受中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實踐能力,只有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生活所必需,是他們生活的需要,才會產生“我要學”的強烈求知欲。作為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去發現,善于提出生活中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知識的樂趣,想去發現、去創造,產生迫切學習知識的愿望,并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知識傳授都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充分激發學生利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做學習的主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才充滿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和理解掌握數學,進而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福建永安市洪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