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不想捐給紅十字會等官辦慈善機構,我覺得他們的管理太差,已經不信任他們了;自己也不想設立基金,所以就捐給北大,我挺信任北大的。此外還有一些零星的捐助。除了教育捐贈是比較系統的,其他捐贈都還比較隨機。我的計劃是一半的家產都捐給北大,10 年內將會逐步實施這個計劃。給我5-10 年,我捐出去的資產怎么著也要超過500 億元。現在慈善大多是官辦的,我對這個問題比較抵觸,捐錢好像還得求著他們一樣。記得上次日本地震,我們找到紅十字會和中華慈善總會要求捐贈,他們都愛搭不理的。一開始想捐100 萬或者200 萬元人民幣,后來還是我們自己直接給到仙臺市政府200 萬日元。我已不信任官辦的慈善機構,這幫人養肥了,實在可惡。”
——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
感悟領導力
“作為一名領導者,我要成為一個激起巨大漣漪的人,但一個人跳下去是做不到的,你要帶領你的團隊一起跳下去。領導力意味著我們要提升員工的能力與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賺更多的錢。你不能本末倒置,將賺錢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賺錢的手段和途徑。”
——百勝餐飲集團董事長兼CEO大衛?諾瓦克
“以我的個人能力和對事物的前瞻性和執行力,應該不比馬化騰、丁磊他們遜色,然而就是性格上急于求成,干擾了成功。”
——奇虎360董事長 周鴻祎
“作為公司的CEO,我所面臨的挑戰是兩個。一是要組建非常好的團隊,你怎么去發現、開發人才。另一個是如何提升組織的士氣和能量,要有創新,更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挖掘人才時,我們一般關注兩方面。一看文化背景,在我們所運作的地區,他應該有當地的文化背景。第二個標準就是,領導力應該是全方位的,頭腦的聰明和情商高都很重要,他得知道如何從直觀判斷問題。同時,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他有勇氣做決策,并且為這個決策勇于承擔。所以我們尋求的是有國際背景,更了解當地的情況,有頭腦,有情商,還要有勇氣的人。”
——DHL 董事會主席兼CEO安澎
“家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傳承。現在不是二代有問題,而是你們(指家族企業掌門人)認為二代不成熟,把二代壓牢。我在省長那邊開會也這么說,‘你們這是干什么?大家都占著這個位置,年輕人上得來嗎?’我現在還年輕,可以觀察,看到他們(孫子們)的成長,看到第三代起來接班。今后也不一定給孫子接班。家里有人為什么不找家里人接班呢?家里沒人為什么要讓家里人接班呢?”
——廣廈集團創始人樓忠福(去年,58歲的樓忠福讓大兒子接替自己任董事局主席,職業經理人接替大兒子任總裁)
“也許你們都聽過我如何掙扎求存,奮抗命運變幻無常的故事,但你們可能不知道,我在你們同齡的時候,多次拒絕放棄理想以換取‘無發展空間’的眼前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關鍵的元素必定是你對成功的欲望遠遠大于對失敗的恐懼。這心態像是刀鋒——銳化你對什么是‘可能的’觸覺和激發你的夢想:這心態像是預警系統,令你對自滿情緒和停滯時刻警惕,令你審慎律己、敢愛、敢說實話、敢當萬綠叢中那點紅。那你問我當年訂立的目標是什么?我的答案你們早就知道: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長江實業董事長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
“(三一會用什么樣的手法駕馭耗資3.6億歐元收購的普茨邁斯特?)一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普茨邁斯特的自主性,二是保持這家企業原有的管理運營模式,保持管理層架構,比如說不會裁員。收購后,我們就派了三個方面的人去,一個聯絡官、一個財務官、一個文化官。并購這家企業,我不是看它的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并購對象戰略上是不是相符,就跟男女之間找朋友一樣,最重要的是他們是不是情投意合,也就是戰略是不是互補的。”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
“為什么還有商業道德滑坡的問題呢?一是市場不充分,二是bed675566baa1f89233d255f9231bf8fe59c25f7d473204913e18815c7b05622信息不對稱,三是政府監管不力,使政府參與到了商業道德敗壞的過程中間,政府中間的某個個人通過這個可以獲取自己的利益。在中國的經商絕對不是真正的經商,有多少政府領導自己的親戚、朋友、孩子不參與到經商中間去的,他們的經商是真正的經商嗎?一個中山市的女市長查出來資產23億,中國有多少官員比中山市市長的崗位大,有哪個政府官員說‘老子家里就沒有一個人做生意的’,如果讓政府領導發誓,有多少敢這樣說?坦率地說中c72556c825b7ce894ccbdcd016557f10ee464bf642552e3b5fa9da9269d9248c國的經濟命脈不抓住在我們這樣真正的商人手里,因此談商業道德是扯淡的事情。”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
“中國的改革開放首先是讓民營企業得到了發展,但是我們同樣看到現在又開始了非常明顯的官進民退。中國改革開放30年過去了,下一步還需不需要民營企業……從整體資源的調配上看,國進民退,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我們的出路只有是國退民進,而不是國進民退。”
——萬科董事長王石
“國企沒有企業家。我認為企業家實際上是創業者,而我更多的是一個經營者。”
——青島啤酒董事長孫明波
“我是比較保守的。我覺得做企業,第一就要持續、穩健,在什么情況下都能夠抗風險,所以不要急。做得長比做得大更重要。所以我們在經常測試自己:如果現在像去年那樣金融形勢不好,或者市場經濟不好,以后更不好的時候,你能活得怎么樣?心態是很重要的。”
——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
“我們的確很不習慣稱為企業家老大,我們真的感覺自己是一個普通的企業工作者,甚至大多數人還會認同我說的一個觀點,我們應該學會怎么做孫子。我們如果是做小企業的人,更多的時候就要做一部分人的孫子;如果做中型企業,就做更多人的孫子;如果做大企業,就是為所有的人做孫子。”
——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
銀行步入“優勝劣汰”時代
“去年以來,中國銀行業的盈利經歷了一個從急劇增長到明顯回落的過程,直接原因是資金需求及相應資金價格的巨大變化。從去年至今年一季度,由于貨幣政策的收緊,資金面很緊張,許多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實際利率遠高于基準貸款利率;而今年二季度以來,由于宏觀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許多企業因盈利預期下降而不愿負擔或負擔不起較高的貸款利率,出現了貸款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央行的連續降息使得企業貸款的實際利率逐漸步入下降通道。
可以預期,隨著我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延續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銀行業盈利增速下滑的趨勢仍將延續。由于降息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將使商業銀行利差收窄、競爭更充分,銀行的效率、管理、創新和服務等面臨嚴峻考驗,將促使銀行擺脫對利差收入的過度依賴,提高中間業務的利潤貢獻,也會使銀行的利率風險觀念增強,努力開發和提供新的金融產品及更好的服務,銀行之間的盈利水平將逐漸拉開差距,銀行業將逐漸步入‘優勝劣汰’的時代。”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