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方和TCL控股的華星光電的8.5代液晶面板線去年相繼量產,終結了國產42寸以上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但面板產業上的競爭依然在激烈的延續著。
“作為彩電的核心部件,面板的重要性舉足輕重,然而過去我們基本靠進口,嚴重受制于上游產業鏈,缺乏話語權。”創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東文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有這么多的品牌整機生產商,又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因此在國內建面板線勢在必行。”
根據DisplaySearch的數據,中國2011年銷售液晶電視4452萬臺,超越北美和西歐,成為液晶電視最大的市場,預計2014年將達到5720萬臺,占全球液晶電視市場份額的22%。
也正是大市場和利潤規模的誘惑,三星、LG等外資企業紛紛在中國建高世代面板線。而在國內,中電熊貓近日宣布在南京投資至少300億元建設第10代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總投資285億元的合肥鑫晟8.5代TFT-LCD項目也于日前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核準,并計劃于2013年底投產……一場面板制造業升級戰已經拉開序幕。
然而,繁榮背后隱憂暗藏。動輒數百億元的投資究竟何時才能看到回報?當國內的TFT-LCD生產線正風生水起之時,OLED時代似乎又將到來,中國企業豪擲巨資上馬的項目會不會成為未來市場的“棄兒”?而中國的家電業在這新一輪的競爭中又將背負什么樣的命運?
高代線之爭 的確,中國面板業的力量正在崛起。
在韓國、日本、中國臺灣新廠建設速度放慢的同時,中國大陸卻在擴產、建新廠。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投產,LGD廣州、三星蘇州項目重新啟動,以及中電熊貓宣布進軍10代線,中國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驟增。
“家電業的布局可以分為產業布局和市場布局,從經濟及成本的角度考慮,投資大、配套產業眾多的面板業往往會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布局。”家電觀察家劉步塵對《英才》記者表示,中國家電企業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在技術研發和配套設施方面已相對成熟,因此,在中國布局面板可謂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由于近期日本家電企業的集體巨額虧損,以及日本本土面板需求及產能的迅速下滑,產能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韓國由于本土市場很小,歷來以出口為導向,且對中國市場一直很關注。占有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份額超過40%的韓國三星和LG兩家企業,也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獲得在中國投資的許可。
三星蘇州為了在中國電視市場進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