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2011年偏股型基金集體隕落和債券型基金的兩極分化,貨幣型基金的穩定性充分顯現,其3.3611%的平均投資收益,雖不夠誘人,但足以“傲視群雄”。
這也或多或少影響了今年基金市場格局的微妙變化。
至5月底,股票型基金累計發行19只基金產品,債券型基金發行15只基金產品,貨幣型基金發行9只基金產品(A/B級分開算),混合型基金僅發行4只基金。
從發行數量來看,似乎股票型基金仍是基民的首選投資品種,從發行規模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股票型基金共募集資金163億元,債券型基金募集資金為255億元,貨幣型基金募集資金卻高達482億元(其中未計算分級基金中最新成立的單級基金),混合型基金僅募集資金34億元,
今年上半年,貨幣型基金獨領風騷,貨幣型基金比前三類基金募集總額多出30.035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貨幣型基金中也僅是創新型貨幣基金短期理財基金風景這邊獨好。
作為第一只“創新型”貨幣型基金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基金,一周之內即募集完畢,共募集資金182億元,在基民投資意愿不強的2012年,募資成績著實震撼基金界。
但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基金,一周時間就完成建倉,而它的投資組合卻“單純”的了得——其用99.3%的資金購買銀行定期協議存款。
“銀行定期協議存款的利率是事先商定的,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貨幣型基金經理配置投資組合時,普遍會選擇用一部分資金購買銀行定期協議存款。”好買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曾令華向《英才》記者表示。
但如此高比例的購買卻是個特例,華安短期理財基金創新之說令人質疑。似乎,完美的募資之后,未必真的那么美好。
基金經理能力說 基金經理的能力,是投資者們質疑的一個焦點。
公開資料顯示:華安月月鑫基金經理楊柳2005年8月正式加入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擔任集中交易部高級交易員、基金經理助理,今年5月2日開始擔任華安月月鑫基金經理。
楊柳此前并沒有在任何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經驗,而剛剛募集完成55億元的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基金,資料同樣顯示楊柳為基金經理。首次管理基金規模就高達238億元,這在業內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了。
楊柳所管理的資金規模在貨幣基金中,僅次于曾剛所管理的匯添富30天短期理財基金,基金規模為244億元。
不同的是,“匯添富30天”的曾剛是業內明星基金經理,投資管理經驗豐富,任職期間取得了優異的投資收益。
楊柳第一次執掌百億級基金,幾乎全倉買入銀行協議存款,是投資能力不足,還是另有隱情?
“新基金開立銀行間賬戶,自基金成立起大概需要1-2周的時間,而華安月月鑫的運作周期只有一個月,并且隨著利率處于下行階段,肯定是越早配置越好,之所以選擇定存也是為了鎖定未來投資收益。”楊柳如是說。
“短期理財基金未來投資收益與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并沒有太多關系。”有業內分析人士向《英才》記者表示,他們的運行期間只有一個月、三個月,因此可選擇的投資品種較少,在配置投資組合時留給基金經理選擇空間并不大,而且未來收益已經確定,只需要搭配相似收益投資品種即可。曾令華也表示,目前基金市場發展迅速,基金經理空缺較大,“新人管理基金也很正常。”
但國金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琳琳卻認為,貨幣型基金對于基金經理投資能力的要求并不低于偏股型基金,基金的投資收益與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直接相關。“市場利率波動也會影響基金收益,因此基金經理的投資經驗與能力,將直接影響基金的未來投資收益。”
無論基金經理能力如何,從華安月月鑫、匯添富30天短期理財基金中不難看出,作為貨幣型創新產品——短期理財基金正在受到市場的熱捧。
事實上,短期理財基金之所以會受追捧,似乎并非源自貨幣型基金去年的表現,去年底銀監會叫停銀行30天內短期理財產品對其影響更甚。
貨幣基金走紅 每到年底各家銀行面對存貸比考核重壓,往往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回籠資金充當存款,銀監會擔心銀行過度依賴短期理財產品攬存,會造成存款在月初、月中、月末大幅震蕩,誘發流動性風險。
2011年9月30日銀監會緊急發布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通過發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也表示,原則上不允許發行一個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財產品。
銀行30天內短期理財產品迅速減少,可市場對此類產品的需求依然旺盛,急需尋找替代品。
基金公司對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客戶群“垂涎已久”,恰逢此時,選擇對貨幣型基金大膽“創新”,第一只短期理財貨幣型基金—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基金“應運而生”。而所謂創新,即周期性運作、固定投資組合、參考預期收益。
這對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客戶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與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相同,對未來收益有一個參考的區間,且投資門檻有所降低,銀行理財產品起點一般為5萬元,而短期理財基金起點僅為1000元,并且定期公布投資組合比例,操作更加透明化。
“這只能算是貨幣型基金的微創新,與傳統貨幣型基金并沒有明顯區別。”上述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現在的投資者聞“基”色變,即使是貨幣型基金也是如此,不了解其中的差別,目前的短期理財基金就是為了獲得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客戶認可。
華安月月鑫一戰成名,讓基金公司對市場“熱度”有清晰了解,紛紛發行短期理財基金占領市場。
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緊隨其后,匯添富理財30天基金也在一周內募集完畢,基金規模244億元,華安、匯添富的其它產品仍在發行中,另外光大保德信、南方、融通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理財基金也已提上日程,短期理財基金市場可謂“盛況空前”。
“高燒”將退 看似火熱的短期理財市場,隨著后續基金產品的推出,“熱度”開始衰減,這從后續基金的募集規模及發行期限上可窺見一斑。
繼華安月月鑫、匯添富理財30天短期理財基金募集規模屢創新高之后,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基金隨即“出航”,但自發行期滿僅募集55億元,募集期相應增加一天,仍無法掩蓋規模縮水的局面。
而其他基金公司的陸續入場,情況更不容樂觀。后續基金產品的發行期都有所延長,基金公司似乎對于形勢已有所預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者會對貨幣型基金有深刻的了解,最終會發現傳統貨幣型基金會是更好的投資品種。”曾令華向《英才》記者表示,目前短期理財基金市場的火爆,主要源于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的空缺、投資者對貨幣型基金不了解。隨著了解的深入,最終會發現短期理財基金收益率在傳統貨幣中并無明顯優勢,短期理財基金在運行期間無法贖回,貨幣型基金流動性更加靈活,未來投資仍將回歸傳統貨幣型基金中來。
今年貨幣型基金能否延續去年的輝煌?張琳琳預計今年的貨幣型基金收益率相比去年會有所回落,因為下半年國家可能實施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而貨幣市場收益率的高低與市場資金的流動性正好相反。
“今年貨幣型基金投資收益應該可以保持在3.5%-4%,下半年預計會有所下滑,大概在3.0%-3.5%”曾令華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