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當代流行歌曲開始復興,經過30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各種流行歌曲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和繁榮也保持著高昂的發展勁頭,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在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批粗制濫造、格調不高的作品。并在社會上流行一時,深深影響到我們的年輕一代對流行音樂的審美和欣賞水平。本文結合當前流行歌曲的創作現狀,對其未來優化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流行歌曲;創作;現狀;發展
在流行音樂傳播中,具有廣泛的參與性特征,傾向淺易化、平民化,傳播效力強大,因此流行歌曲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年人的文化審美意識及人生觀,成為社會心理的重要載體,需引起重視。以下將對中國流行歌曲創作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一、中國流行歌曲創作現狀
(一)歌曲創作趨向浮躁
以當前流行歌曲的發展狀況來看,正日益趨向浮躁,給流行歌曲創作帶來極大沖擊。尤其近年來網絡音樂的發展,傳統唱片業每況愈下,音樂版權受到威脅,音樂創作市場甚至陷入低迷狀態,流失了大量的優秀音樂人才。在這一背景下,原本融合藝術元素的流行歌曲,如同來自生產線的產品,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實感。眾所周知,藝術的創作離不開靈感與積累,需要創作者的沉思與推敲。但是在當前日益浮躁的氛圍中,原本處于幕后靜心創作的詞曲作者,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從幕后走向臺前,頻繁出席各種大型活動,忙于應酬,忽略了靈感和新素材,只有“江郎才盡”的時候,才想到繼續補充能量,以完成更多的任務。這樣,很多音樂作品重蹈覆轍,只是在創作中融入一些細小的新元素,就成了一首流行歌曲,而與優秀作品相比,相差甚遠。
?。ǘ╊}材千篇一律
近年來,社會創作環境逐漸放松,在流行歌曲創作方面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但是真正的歌曲題材選擇卻越來越狹窄,更多局限于“小情小調”中。從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東方風云榜”中的獲獎歌曲不難看出,歌曲的題材集中于“愛情”,創作者仿佛停滯在個人情感之間,糾結不清。而可以反映時代特征、樹立價值觀的流行元素,基本不存在。更多自由創作的網絡歌曲,也以情情愛愛為主。實際上,單一的創作題材根本不能滿足大眾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可以說,如果歌曲創作者不能開拓視野,將難以創作更多的優秀作品。
音樂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艱辛的藝術勞動過程,如果不能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是難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而藝術的生命力離不開創新,過多的雷同、抄襲作品,顯然不再受用,將無法滿足大眾需求。
?。ㄈ┻^于強調虛假品牌
受到社會普遍浮躁創作風氣的影響,再加上“流水線”式的流行歌曲生產,盲目跟風,越來越多的流行歌曲為粗制濫造,甚至沒有任何“藝術元素”可言。更有甚者,一些創作者為了讓觀眾了解并認可自己的作品,過度講究包裝與炒作,樹立虛假品牌,想方設法在跟風的音樂上貼金,形成了如非主流音樂、復古音樂、新時尚民歌等各種名堂。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表面的繁榮,難以從正面推動流行音樂的發展。音樂創作并無捷徑可言,只有從藝術作品本身來下功夫,減少外在的掩蓋,才能真正創作出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二、發展建議
?。ㄒ唬┒鄻踊膭撟鞅磉_
以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來看,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其多元化的表達形式密不可分,因此具備強大的群眾性基礎,憑借廣泛的歌詞題材、易解性特征等,與人們生活貼近,廣受歡迎。
在曲調方面,講究詞曲結合,無論是節奏、速度、旋律還是曲式、力度等,都具有靈活多樣性,抒發人們的各種情感,所以人們才會產生強烈的流行歌曲需求感,成為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流行歌曲的流行速度快,更新換代速度也非常快,如果某一種風格的歌曲創作過多,將進入飽和狀態,群眾出現“審美疲勞”,目光就會轉向其他風格歌曲,并被更多新穎的東西所替代。因此,一代又一代的流行歌曲占據人們意識,即“流行循環”,人們的審美、追求、理想等,在歌曲的更新換代中得以滿足。
應該認識到,一首歌曲能否長久流行,與其表達的深刻內涵密切相關,決定了能否表達人們的快樂、痛苦、理想及追求等。由于時代在不同前進與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日趨變化,因此對歌曲的題材、形式、風格等題材多元化要求。以流行歌曲的創作及演唱風格來看,應該從更多愛情題材與格調,走向粗獷的“西北風”、歡快的“勁歌”以及節奏強烈的搖滾風格,賦予更多哲理性、思考性,在藝術風格上尋求探索的痕跡,在演唱風格上從單一獨唱發展為多元化組合,同時聲音也更趨向個性化,如假聲的運用、沙啞鼻音運用等。
?。ǘ﹦撟鞲挥猩Φ乃囆g形象
一切藝術作品的發展都離不開藝術形象的支撐,音樂作品也是如此。通過音樂表達手段,體現作者的真情實感,表達藝術魅力。人們往往被一首音樂作品所感動,體現了鮮明、精準、生動的音樂形象,其中蘊含了作者的邏輯思維;以創作角度為出發點,一個完整、鮮明的藝術形象,離不開作曲技巧的支持,將想象力轉變為真實的音樂形象。
音樂作為一種無形的時間藝術與聽覺藝術,如何讓音樂在時間順序中展開,表達音樂的形式及構成要素,包括輕重緩解、長短強弱等,體現了多元化的審美判斷與審美理想,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呈現完美的音樂形象。對于音樂曲作者來說,應使用音樂思維,將思考、感受的內容轉化為音樂語言,運用音樂語言的最小單位,如節奏、主題、動機等,進一步深化內容、情感的設計。通過與主題緊密相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音樂的運動,不斷發展、鞏固、強化主題印象,加深記憶,在腦海中塑造一個完美的音樂形象。因此,一部音樂作品能否受到公眾認可,音樂形象起到關鍵作用。
?。ㄈ└聞撟饔^念
在流行歌曲樂壇,各種音樂風格與音樂群體紛紛形成。尤其在音樂風格方面,越來越呈現出包容、跨界等特點,這些藝術元素的形成,離不開創作者的大膽嘗試與傳統元素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不斷提升專業的理論知識,善于接受新事物。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藝術也在向前進步。創作者若想創新流行歌曲,必須不斷接受新東西,新觀念。具體分析如下:
?。?)藝術觀念創新
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藝術觀念也應不斷更新,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念,以創作更富特征的音樂風格。只有克服傳統思想,大膽思考、大膽嘗試,才能及時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才能在創作中有所表達,呈現出更多與他人不同的作品,以全新思維方式進行創作,處于時代前沿。
(2)音樂語言創新
在音樂語言方面,應不斷推陳出新,認識到現代民族語言發展對流行歌曲的影響作用,著重了解大眾興趣愛好及審美狀況,使得歌曲更加符合聽眾需求,及時了解市場變化,創作出受眾喜歡的作品。
?。?)技術與技巧創新
對于歌曲創作來說,應注重反映人們的真情實感,但是其中蘊含的技術與技巧也不容忽視。在流行歌曲創作中,應確保質量,這就對技巧與技術提出較高要求。尤其在各種電子媒體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如何將更多技巧應用于流行歌曲中,值得深思。
因此,在流行歌曲創作過程中,不應一味走老路,應敢于嘗試多種形式、多種風格、多種技巧,創作出在技術技巧上有所區別,而又符合大眾審美的歌曲,才能被社會與受眾所接受。
參考文獻:
[1]胡杰.傳統文化元素與流行歌曲創作的融合與創新[J].樂府新聲,2009(1).
[2]徐沛東.關于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的一些思考[J].人民音樂(評論版),2009(8).
[3]詹紅霞.流行歌曲歌詞創作中超常搭配的心理基礎[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7(3).
[4]周天星.論流行歌曲創作常用和聲布局與主題發展手法[J].美與時代:下半月,2011(7).
?。ㄗ髡邌挝唬赫憬←愃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