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中西部體育產業發展的狀況,并提出了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關鍵詞:體育;產業;問題
一、前言
體育產業是體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是我國第三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體育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重要的拉動作用。體育產業是近現代人類經濟社會出現的一種新的產業經濟形態。它是體育產業由原來的自給自足的自為模式向組織化、生產化、消費化和營利化的產業經濟運營模式轉變的產物。而這種轉變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體育商品,包括體育物化商品和體育服務產品的大量涌現,以及大眾體育消費的活躍和體育產業化市場的形成,體育商品的生產者、推廣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經濟鏈,并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結構產生影響。我國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是:“多業并舉、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體育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明顯提高……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拉動消費、優化產業結構方面的作用……把體育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指導下,我國體育產業迅速發展,并成為經濟發展和體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然而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如何科學協調體育產業的平衡發展成為體育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比較中部、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平衡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文章在參閱已有體育產業的研究基礎上,對中部、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進行比較研究,以供參考。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抽取中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甘肅、廣西、四川)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文章的設計和撰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有關體育產業研究的科研文獻,為研究的進行提供了理論基礎;文章訪談了部分專家、管理者、經營者,獲得研究的資料;采用邏輯法對研究結果進行論述。
三、我國各地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
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市場主導型和政府參與型。
(一)市場主導型
市場主導型指體育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是市場主體自身對商業利潤的追求,以及不同市場主體問相互競爭產生的壓力和推動力。如美國的“俱樂部+中介機構”模式,它具有完善的俱樂部體制和職業聯盟體制以及發達的體育中介機構;英國的“消費群+市場體系”模式,它具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消費傳統和完整的體育市場體系。
(二)政府參與型
政府參與型是相對于市場主導型而言。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當市場調控實效或政府預期市場可能實效的時候,政府采取措施對體育經濟進行宏觀干預,對本國本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設定目標,并且經常地利用多種手段加以引導、調控和規范體育市場主體的組建與運作。如,法國對體育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支持,日本的梯度發展戰略等。
四、我國中部、西部體育產業平衡發展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政策引導,促進平衡發展
政策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風向標,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依據,是體育產業發展的綱領性精神,平衡我國中、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首先必須從政策上進行引導。完善體育產業政策首先要進一步完善、修改現存政策,修訂、細化題目,保持現有政策的科學性。其次要制定促進體育產業平衡發展的政策,統籌兼顧中、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再次要制定監督政策,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及時對中、西部體育產業的平衡發展進行評價。通過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逐漸減少中、西部體育產業發展的差異,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平衡發展。
(二)加大交流力度,減少區域差異
中、西部體育產業發展的差異客觀存在,加大各區域的交流能夠有效的促進體育產業的平衡發展。我國中部體育產業發展相對較為完善和成熟,而中部和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相對落后,體育產業的發展固然具有區域性特點,但中部體育產業成功的經驗和共性的規律對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必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加大中、西部體育產業的交流要進行經驗的交流,分享成功的法寶;要進行人才的交流,體育產業的優秀人才進入到體育產業發展薄弱的區域進行指導和幫助,體育產業落后區域的人才進入到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區域進行學習;要加大物質的交流,通過基礎設施、有關器材等物質的交流給不同區域的體育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五、結論
體育產業作為社會經濟和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體育產業被譽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已顯示出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并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然而比較我國中、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發現,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的狀態,中部體育產業的發展內容相對較為豐富、發展中的問題較少,而西部體育產業的發展內容較少、發展中的問題較多。而加強政策引導,加大交流力度,形成幫扶機制是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余靖.穗服務業增加值占GDP五成多[N].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