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腐敗,需要我們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加強理想信念和廉潔從政的教育。其中,繼承和借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關鍵詞:傳統文化;反腐倡廉;積極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閃耀著先人前賢的睿智之光,傳承著中華民族優良的倫理道德。它對于當前我黨加強廣大黨員干部的道德建設,構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懲惡揚善、追求崇高、向往理想等內容,對當代中國的思想道德建設也具有一定的鑒承意義。
一、追求崇高理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崇尚倫理道德出發,在政治上要求實行“仁政”,要以德治國;在個人修養上要求努力“修身”,堅持慎獨,完善人格,以“圣人”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為最高的道德理想境界。在教育方面,要求塑造有道德的“君子”,培養“仁人”、“圣賢”,造就道德上的“完人”。而且還將“治國”和“修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特別強調“治國”須先“修身”。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就是只有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為一名好的領導者,國家也才能被治理好。這種以致力揚善棄惡、追求崇高思想品格、推崇完美道德人格、涵養美好精神情操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我們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注重道德修養
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崇德思想,提高個人修養。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易·彖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道一樣剛健,不屈不撓;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這兩句話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所推崇的人生態度、立身精神和理想境界。一個人要敬業樂群,就須對工作兢兢業業,對朋友誠實守信,自覺地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以極其寬厚仁慈之心去對待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最后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的精神境界。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覺地、不斷地加強道德修養,涵養浩然正氣,達到崇高的人生境界,才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培養自律精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十分強調把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作為價值理想。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出: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他們皆強調個人的道德自律與內在修養。今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思潮,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一定社會領域內蔓延擴散,對廣大黨員干部形成了嚴峻的考驗。對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我們雖然有嚴格的法律規章作為保障,但是應當看到,任何一個法制國家并不僅是依靠法律來維持社會穩定的,因為依靠法律的力量嚴懲違法違紀行為,只能強制人們棄惡行善、迫使干部“不敢腐敗”的他律環境。唯有加強道德建設,培養黨員干部的自律精神,自覺地用法紀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才能使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在思想上構筑起一道廉潔自律、“不愿腐敗”的牢固防線。這兩方面缺一不可,只有把自律和他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抑制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
四、鑒取民本思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的思想源遠流長。從管仲的“以人為本”、“富民治國”,孔子的“惠民”、“安百姓”,到荀子的“順民心為本”,形成了傳統文化的民本主義傳統。“民為貴”、“民為上”、“民心不可違”,已成為千古遺訓。從民本主義思想出發,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強調官吏的道德修養。孔子強調為政者要品行端正,并為老百姓做出表率。道家主張“以正治國”,強調統治者要與國家共榮辱,與百姓共患難,以天下為己任,如此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中國古代的民本主義思想雖有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偏頗性,但其中以民為本等思想觀點對今天我們黨員干部的道德建設仍有啟迪意義。我們要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對其合理內核加以吸收、轉化和升華,把歷史上部份為政者的體察民情、愛民如子、為民請命行為,轉化為新時代的民本思想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執政行為,進一步樹立執政為民意識。
五、常懷畏戒之心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就是要敬畏人民的意愿與“命令”。“畏大人”指吸取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人的人生經驗。“畏圣人之言”,時常反省自己與圣賢所言的差距,努力彌補。
孔子還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是說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有三件事情時刻警惕和戒備:年輕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貪圖女色;壯年體魄強壯,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爭勝奪強;老年疲憊衰弱,不可以貪得無厭。這都是普通人容易犯的過失,我們共產黨人應格外警惕。
這“三畏”、“三戒”可引導我們常懷畏戒之心,從而幫助我們在任何時候,對于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保持頭腦清醒;促使我們明白搞腐敗就是違背規律、違背人心、違背潮流,若發展下去,水必然由“載舟”轉為“覆舟”;督促我們對于人民交給的權力做到如履薄冰,以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參考文獻:
[1]梅新華.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思考反腐倡廉問題[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2]羅雪萍.中華傳統廉潔文化與新時期反腐倡廉制度之探討.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10).
[3]關云志.反腐倡廉建設的傳統文化瓶頸及應對措施[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作者簡介:陳茗華(1977.7-),女,漢族,福建福鼎人,本科,現就職于福建福鼎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