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切文古爾鎮》是蘇聯作家普拉東諾夫的作品,該書真實再現了當時只憑熱情、不尊重客觀規律的種種荒唐人和荒唐事。本文將從普拉東諾夫慣以的象征和暗諷的方式入手,分析作品透露出來的對革命、人與自然的沖突等復雜而深邃的思考。
關鍵詞: 《切文古爾鎮》;烏托邦;
一、切文古爾的“共產主義”
《切文古爾鎮》描述的是主人公德瓦諾夫周游全省,探索建立革命政權的過程,與一群滿懷理想和壯志的革命者在十月革命后來到偏僻的小鎮切文古爾,試圖建起一座社會主義的人間天堂,但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終未能實現。
這一群革命者幻想在切文古爾鎮快速的建立起共產主義,這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烏托邦一詞源于英國作家托馬斯·莫爾的小說《烏托邦》,莫爾在此書中,虛構了一個完美的理想國度,“那里沒有私有財產,沒有貧窮,沒有墮落,物質充裕,環境優美,人人每天工作六小時,在醫療、教育、學術、娛樂等各種公有的體制中,享受自由、幸福的生活”。莫爾的用意是表達人類對完美的社會理想的向往,在《切文古爾鎮》中,革命者們也希望建立完美社會體制這一美好的理想盡快成為現實,并為此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開頭,小說主人公德瓦諾夫奉命前往草原地區調查該地是否具備馬上建立社會主義的條件,途中偶遇無產階級騎士科片金。為了早日實現共產主義,他們深人草原的村村寨寨,出主意,下命令,“幫助”建立社會主義。他們下令砍伐林區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