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英語口語教學卻一直都是當前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就目前現狀看,中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啞巴英語”,或用流利的語流說著“中國式英語”(Chinglish)。對此,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杜絕這種現象在自己學生中出現和繼續存在。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
一、“中國式英語”產生的原因
(一)學生參與課堂口語活動熱情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有些學生不愿意積極參與課堂口語活動,或在對話中,雖然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但在說英語時卻出現了很多語言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能也會因為學生學習口語的積極性不高,而降低了教學的積極性。殊不知老師與學生之間是一個互相刺激,互相交流的過程,缺了任何一方的參與都會影響到最后的教學成果。因此,教師應重視和思考如何激發起學生對英語口語的興趣,從愿意說、愛說、到說得正確、流利,都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
很多學生在課堂口語練習中說著諸如:I no have interest in play the basketball. 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英語教學的老師,聽到學生說著這樣的英語,筆者總是在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會歸咎為英語詞匯量不足,但在教學中,筆者卻發現,學生的詞匯量并不小,相反,很大一部分學生即便掌握了較大的詞匯量,但他們的流利英語是建立在漢語句法結構的基礎上的一種不地道的英語。有人把這種英語戲稱為“Chinglish”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其中有不少漢語的成分。學生一旦形成了這種語言模式,糾正起來就會很困難,因此,要從一開始就得培養準確地道的口語習慣,以達更好地掌握英語口語。
(三)語法等語言基礎不牢固
實踐當中,筆者總結的造成英語口語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在口語表達當中,常常會犯一些很基礎的語法錯誤,例如:I want to know that where were you going just now? 這就反映了學生在語法等方面的基礎不牢固,不扎實。因此,一味地追求多說,多練并不是對訓練口語有幫助的好辦法。既然英語有其獨特的句法詞法,學英語就不能置英語的句法結構于不顧,而使用漢語結構講英語。發展口語能力,首先必須建立在準確的基礎上。正如北大吳景榮教授說過的:“準確在先,流利在后。應在準確的基礎上發展流暢,而不是犧牲準確求流暢。”口語教學的目的是準確加流利,而不是流利加不準確,如果沒有準確而去發展流利,其結果必然是不準確加流利,這顯然不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二、口語教學改進的辦法
(一)端正英語口語教學思想,這是口語教學改進的前提和根本。如上所述,學英語,必須尊重英語的語言規律,說話必須準確,不準確的流利聽者也會聽不懂或聽錯的。做老師不應該追求“表面工程”,而應實事求是。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訓練模式。
筆者總結出,“結構—情景—交際”模式是一種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首先讓學生了解正確的表達結構,然后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再讓學生交互式練習。這種教法的優點在于:通過機械,半機械訓練,讓學生首先掌握正確的表達結構,積累表達手段。這樣,學生說出的英語結構正確,符合規范。在掌握句型表達手段的基礎上,利用句中詞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通過替換練習,改變句意,表達各種思想。由此發展起來的語言,其結構始終是站得住腳的,這種基礎上的流利,才是流利的口語。
(二)創造條件,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提高口語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教師千方百計為學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