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底以來,中東、北非部分國家局勢持續劇烈動蕩,政權更替。不穩定的國際局勢對我國內的和諧穩定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境內外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極力將中東、北非政局動蕩引入我國,同時抓住我國轉型期社會上出現的不和諧現象大做文章,竭力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非法聚集,試圖制造不穩定事端。特別是針對我國在校大學生群體的滲透與煽動進一步加劇,因此本文主要通過當前國際形勢與國內發展的觀察,幫助大學生群體理性看待中東、北非地區的動蕩局勢,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自覺擔負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中東;北非;外交政策;高校;穩定
前言
本文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國際形勢觀察,主要是針對中東、北非的動蕩局勢的介紹與原因分析。然后梳理大學生的維穩工作中所面臨的新困難、新挑戰,并向當代大學生提出要求:大學生應該自覺擔負起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為中華民族走向光榮復興保駕護航的歷史使命。
一、中東北非亂局解讀
(一)局勢概述
1、導火線——突尼斯茉莉花革命
這場局勢的持續動蕩是從突尼斯爆發國內騷亂開始的。2010年12月17日,一名在街頭售賣水果的失業青年,因抗議執法人員粗暴對待自焚身亡。事發后,當地居民與國民衛隊發生沖突。此后,全國多處地區相繼發生大規模社會騷亂,引發流血沖突,騷亂迅速燒遍了整個突尼斯,本﹒阿里政權下臺。
2、動蕩局勢的蔓延
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動亂,震動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連鎖反應,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迫辭職,阿爾及利亞、也門、巴林、約旦、蘇丹和伊朗等多國也出現一系列動亂,利比亞、科特迪瓦和敘利亞甚至引發了內戰。中東進入了敏感的政治動蕩期。到目前為止,北非、中東的局勢動蕩已經持續一年有余,科特迪瓦的前領導人巴博和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已經被推翻,徐利亞戰場陷入僵局,這不僅對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廣泛的影響,對國際形勢也將產生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二)深層原因
中東、北非部分國家局勢出現劇烈動蕩,有著悠久的歷史問題、深刻的國內經濟、政治、社會原因和復雜的外部原因。
1. 北非中東地緣政治風險
首先,地緣政治風險在這一地區一直存在:北非、中東,盛產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運輸線,各種內外部因素相互滲透,矛盾交織,宗教組織龐雜,傳統的種族宗教沖突始終難以平息。近年來恐怖勢力也以此為基地,可謂是熱點密布,一觸即發。
2、內部誘因
中東北非發生動亂的各國國內都積累著深刻的社會矛盾,過于依賴石油或者天然氣等礦石資源導致這些國家經濟結果過于單一,而體制的僵化致使情勢更加惡化。國內特權階級和普通民眾之間的貧富差距懸殊,大量失業的青年游離于社會上,成為不穩定因素。(以突尼斯為例,其雖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但是對年輕人靈活就業的方式多加限制,導致大批大學畢業生處境艱難,而正是這些失業的年輕人成了此次騷亂的主力。)
3.“外部黑手”蓄意挑動
西方的“外部黑手”推波助瀾造成危機進一步升級。西方長期在該地區保有重要的軍事經濟利益。受這些利益的驅使,西方肆意干涉他國內政,甚至不惜挑起內戰,顛覆國家。比較典型的就是美國在該地區推行的所謂“大中東”計劃,在“民主”、“自由”的幌子下,大肆培植親西方勢力。而當這些國家出現政局危機后,西方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往往不惜犧牲盟友,加劇局勢動蕩。歷史上美軍在對阿富汗政策上的調整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再以利比亞為例,其領導人卡扎菲面對英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采取對抗態度。此次利比亞國內形勢直轉急下, 西方幕后黑手的推波助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新興網絡媒體推波助瀾
最后,在新一輪民主運動下,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成為隱秘性更強的輿論工具,使得潛在的沖突易燃突發且難以控制的播散,成為引發多國革命的催化劑。這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網站分別是:Twitter(中文稱:推特)、Facebook(中文稱:臉譜)、Wikileaks(中文稱:維基解密)。此外西方媒體對事件歪曲理解、片面報道、助推著事態向更加嚴重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生維穩工作中面臨的新挑戰
(一)形式更加隱蔽
首先,從近期的中東、北非局勢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推行和平演變的企圖重來沒有停止,只是表現的形式更加隱蔽、更加多樣化。多表現為通過學術演講、宗教傳教的名義灌輸反動思想或者以西方背景的基金會通過資助的方式對資助對象進行洗腦。還有某些具有國外基金會背景的社會組織,經常是打著各種堂而皇之的名號,與大學生初步接觸并誘之以利吸收參加其組織的一些活動,并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大學生推銷所謂的“民主”、“自由”,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妄圖通過在大學生群體中發動制造由內而外的混亂來破壞、抹黑我國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因此,我們要時刻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各種形式的滲透活動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二)切入點更加尖銳
其次,境外敵對勢力與敵對分子更加傾向于利用我國在發展轉型期社會上所出現的一些熱點問題來煽動民眾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蓄意擴大社會矛盾,引發沖突。比如這次中東、北非局勢持續緊張,一些人企圖將社會上某些不和諧的問題和政府執政能力掛鉤,刻意詆毀政府形象,引起民眾不滿,造成社會動蕩。雖然上述企圖最終均已落空,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反動宣傳的切入點更加尖銳,分布也更加廣泛,因此對維穩工作的細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手段更加高明
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成為發布不實信息、煽動情緒、制造混亂的主要手段,高技術含量加大監管工作難度。新興的媒體工具極大地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網絡上的言論受到監管相對于日常現實生活中要少得多,這就造成了大量不負責任的虛假信息充斥信息網絡。沒有分辨力的民眾和缺乏社會經驗、政治覺悟不高的年輕人往往很容易受到蠱惑和煽動,做出偏激的行為。還是以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為例,維基解密是一個專門解密各國政府機密文件的新聞網站,去年以來該網站曝光了美國外交官有關這個國家政府腐敗的電文,引起突尼斯群眾對政府的強烈不滿,而示威民眾正是通過社交網站Facebook來發布信息,相互串聯。
三、大學生應自覺擔負起維穩工作的歷史使命
作為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大學生,首先應該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保持比較理性的認識,增強自身對于各種網絡信息的篩選與分辨能力,自覺抵御各種反動思想的滲透和影響。中東、北非的亂局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類似的一幕在中國近代發展史上也曾出現,因此,發展才是我們當務之急,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給本國的公民和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才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地作用。
其次,我們必須對國內安定團結的大好發展局面有深刻的認識,社會穩定才是民心所向。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所帶給中國巨大發展,特別是十一五階段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政府在“十二五”規劃中對事關民生的住房、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積極改善所作出巨大努力。當前的中國社會最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以及穩定的發展契機。廣大青年學生要認清形勢,自覺抵制敵對勢力的惡意蠱惑,努力維護我國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第三,將現階段重心放在專業學習上,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高等教育在我國是一項公益性的事業,國家每培養一名大學生都要投入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除開國家和社會每年提供給大學生們的各種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機會不談,即使是對一個每年都繳納學費的學生來講,他所繳納的學費只是培養他所占用社會資源的1/3。換句話講,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投入是由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來承擔的,而國家和社會承擔了其中的2/3。因此,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力量凝聚到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科學發展上來。
參考文獻:
[1]關于國際形勢的介紹部分內容來源于網易、新浪、南方周末等主流門戶網站關于相關局勢的專題報道.
(作者簡介:文銘(1983-),男,法學碩士,助教,現任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10級輔導員兼碩士10級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