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見到林永健之前,對這個小眼睛男人的全部印象還停留在他塑造的各式小人物:春晚小品《裝修》中揮著掃把、操著一口天津腔兒的大姐;《金婚》中樂于拈花惹草的工人大莊;《呂梁英雄傳》中狡黠的漢奸翻譯官王懷當;《喜耕田的故事》中憨厚樸實的農民喜耕田;《馬文的戰爭》中搖頭晃腦的離異IT男馬文……而林永健的真實身份是中國解放軍空政話劇團的演員。
坐在記者對面的林永健,一身深藍色空軍軍裝,戴著金絲邊眼鏡,肩膀端正,腰桿筆直,說起話來抑揚頓挫、鏗鏘有力,不時夾帶各種手勢,言語風趣幽默。我們的談話就從由他主演的熱播電視劇《林師傅在首爾》開始。
“此演員適合演工、農、兵” “《林師傅在首爾》算是圓了我拍偶像劇的夢。如果在我出道時就演這種偶像劇,肯定會被撅回來。”說完,林永健哈哈大笑。這部中韓合作的電視劇中,林永健出演川菜大廚林飛,在陰差陽錯中幫助張瑞希飾演的韓國女孩,挽救了家族餐廳,兩人也就此展開了一段浪漫的異國情緣。片子集中了當下流行的美食文化、韓劇元素,其中還有一大看點就是,一向以鄉土形象示人的林永健,這一次變成了時尚型男。
“把林飛這個角色定位在時尚型男,是我的意見。我和導演商量,能不能改變觀眾對廚師‘腦袋大、脖子粗’的固有印象,給這個廚師一些不一樣的感覺。”林永健說。對這個建議,很多人打了問號,結果問號變成了嘆號——經過林永健的演繹,時尚廚師林飛的形象深入人心。
林永健坦言,自己做演員的條件并不好,所以得先讓自己從丑、怪、賴、壞開始,慢慢讓觀眾接受、喜歡,然后再嘗試著去變。1986年,17歲的林永健參加青島話劇團的招考。備考時,他見到其他男演員“個個都像許文強”,打了退堂鼓。如果不是姐姐把他硬拽回考場,恐怕現在的林永健會像父親一樣,是銀行里的一名普通職員。好在林永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會說相聲、能打快板,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招考老師給這個皮膚黝黑、小眼睛、有點齙牙的小伙子寫了一句簡短的評語:此演員適合演工、農、兵。他的演藝生涯果真沿此路走了下來。
讓林永健不甘心的是,同批招進來的都是正式學員,只有他屬于非正式,需要“以觀后效”。“這件事給我的刺激很大。不就是長得不如人家,那沒關系,我更要堅持把戲演好。”為此,林永健一下課就跑去人多的地方觀察人物和生活。“演戲就是演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不走出去,是完全體會不到的。”就在這段“試用”期間,林永健創作的4個作品被選送到中央電視臺。那一年他18歲。
從“特務甲”到男主角 “我的人生有兩個夢想,一是成為一名演員,二是成為一名軍人。這兩個夢想我都實現了。”林永健自豪地說。
為了實現“軍人夢”,林永健放棄了在青島話劇團轉正的機會,南下加入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然而,來廣州不到一個月,林永健就被派到羅浮山當了3年兵,“那正是追求夢想、躊躇滿志的時候,一下子就來到大山溝里當兵,每天都是越野跑、練習單杠、幫廚、打掃衛生,沒上過舞臺。”雖然心理上有一些落差,但林永健是個有心人,他注意觀察和體會普通士兵的生活狀態,為以后塑造軍人形象打下了基礎。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創作了很多部隊題材的小品,先后在全國、全軍獲獎。
重新回到團里后,林永健依然沒機會站上舞臺,每天的工作只是拉道具、打燈光。這樣跑龍套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六七年。漫長的煎熬中,一個機會終于眷顧了他。劇團里一部戲的男主角生病了,林永健作為替補頂替上去,不僅把臺詞倒背如流,現場還加入了自己的發揮。就是憑借這部戲,他被《和平年代》的導演看中,在劇中出演了一個廣東老板的角色。
從此,林永健開始嶄露頭角,名字也從節目單上的“特務甲”、“路人乙”開始慢慢提前,直到成為男主角。“人一定要有夢想,有往前看的信念做支撐,否則生活一定是暗淡無光。”
轉業當“北漂” 就在廣州事業日見起色的時候,為了爭取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的機會,2000年,林永健決定脫下軍裝,轉業成為一名“北漂”。對熱愛部隊、生活日趨穩定的林永健來說,做出這個選擇非常艱難,未來之路又成了一個問號。他這樣告訴自己:“如果繼續在廣州待下去,頂多是國家一級演員,分套四居室的房子,這樣的生活太安逸。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夢想等著去實現。”
2000年,林永健帶著不多的積蓄開始了“北漂”生涯。“那時我住遍了北三環、四環之間所有的招待所,一個人拎著兩個箱子走在北京街頭,看到萬家燈火,卻沒有一盞燈光屬于自己。不過即使這樣,我也不曾后悔過。”
演不上戲,林永健就四處跑劇組毛遂自薦,幾乎天天碰壁,“劇組的人根本就不搭理你。”現在回想起來,林永健輕描淡寫地說:“沒什么,挺好的,都是經歷。”
林永健出身普通家庭,當兵、打雜和“北漂”經歷,讓他見識了太多人情冷暖,也讓他體會到了小人物的辛酸。“我出身小人物,演的大多是小人物。直到現在,每到一個地方,我還喜歡去逛農貿市場,觀察生活在角落里的普通人,觀察他們的動作和表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2002年,空政話劇團給了林永健二度穿上軍裝的機會。林永健感慨地說:“這些年我盡干從零開始的事了。”但命運之神沒有忽視他的堅持,很多好角色開始頻頻找到他。他先后接拍了《歷史的天空》、《金婚》、《王貴與安娜》等。林永健抓住了每一次出現在熒屏上的機會,將一個個人物的特色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觀眾也記住了這個小眼睛、相貌不佳的男演員。
“演了這么多,自己最滿意的是什么?”記者問。“每次導演找我之前,心里都打著問號,等我演完之后,全變成嘆號了。”
最愛還是小人物 環球人物雜志:作為小人物“專業戶”,你如何定義小人物這樣的角色?
林永健: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小人物,大家都不容易。我本人就是個小人物,我愿意去演繹他們的人生。他們不虛假、更真實,容易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藝術作品就是要真實,必須反映老百姓真實的生活,關注民生。
環球人物雜志:從小人物身上學到了什么?
林永健:他們樸實無華,需求不多,沒什么欲望,渴望踏實地生活,這和我是一樣的。無論以前還是現在,我對生活的追求從沒改變過。我在軍隊成長、接受教育,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那時形成。直到現在還是拍戲就吃劇組的盒飯,出門就一個人拎包走。演藝圈中一些相互攀比、耍大牌的現象我是真看不慣。
環球人物雜志:在電影《錢學森》中,你演的不是小人物,而是大名鼎鼎的聶榮臻元帥,有什么特別的感覺?
林永健:這個角色實現了我走向“大銀幕”、演繹“大人物”的兩大夢想。聶榮臻元帥是我從小就非常崇拜的大將軍,從得知導演讓我接演這個角色開始,幾乎每天都處在亢奮當中。我們這一代人對聶帥并不陌生,開國十大元帥的形象在腦海中仍然記憶猶新。演出前,我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也特意去了趟聶帥的老家重慶江津,就是為了能把元帥的型、神、貌把握準確,演繹到位。這次的經歷讓我非常過癮,也對所謂“大人物”的體會更加深刻。元帥的風范就體現于大氣的人品,任何事都敢于放手讓別人去做,給予對方充分的信任,“帥”的道理就在于此。
環球人物雜志:最近在拍什么新片?
林永健:你這個采訪一完,我馬上要趕去湖北黃岡中學當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