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正式頒布出臺,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量身定做了五大戰略定位,其中將“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放在首位,提出:為全國革命老區扶貧開發、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累經驗,提供示范。在示范區建設中,政府主導是前提,群眾主體是關鍵,如何在打造扶貧攻堅示范區中突出貧困群眾的主體l生地位和作用成為贛州各級黨政面臨的新課題。
一、充分認識貧困群眾在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中所處的地位
從國家層面上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加快振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推動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促進全國欠發達區域協調發展而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關心關愛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巨大犧牲的蘇區人民,幫助蘇區盡快消除貧困、讓群眾更好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決心和力度。在《若干意見》貫徹實施中貧困群眾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一)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貧困群眾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所有原中央蘇區范圍內的市、縣、鄉、村,不僅每年可以獲得中央財政數額可觀的轉移支付資金,還可以享受補貼、稅收、土地使用等諸多方面的優惠。中央、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傾斜,國家安排的各類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配套,國家大型項目、重點工程和新興產業的優先安排,中央和國家機關、國有企業開展的定點扶貧等等,項目的增多、資金的增大、扶持力度和措施的增強都傾向于貧困程度集中地國定省定貧困縣鄉村,更多的到戶政策直接瞄準年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貧困群眾,這些政策措施將使極大部分貧困群眾直接受益,加快其脫貧致富步伐。
(二)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貧困群眾是主體參與實踐者。解決扶貧開發的第一個基本問題——扶什么內容應由貧困群眾自己決定。在這方面,當今世界通行的模式是參與式扶貧。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加快扶貧項目建設的實施進度,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扶貧資金的效益化最大,提升扶貧開發科學化水平,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主觀能動作用的充分發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合力推進至關重要。
二、客觀分析貧困群眾所持的心理狀態及不利影響
《若干意見》從啟動到正式出臺,各級各類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報道,絕大部分貧困群眾都能基本知曉大體的內容和相關情況。雖然如此,由于信息渠道不一、理解不一等原因,導致群眾心理狀態不一,對今后貫徹落實諸多政策帶來不利影響。
(一)貧困群眾的心理狀態分析
一是觀望心理。在《若干意見》正式實施之前乃至實施初期階段,很大一部分群眾是在看《若干意見》是否能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看各級干部在《若干意見》實施過程中是否大有作為,看《若干意見》是否真正如宣傳中所說的能取得巨大的成效等等,持有觀望等待的心態。二是苛求心理。一部分貧困群眾把打造扶貧攻堅示范區視為滿足個人欲望的大好機會,有的直接向政府開口提要求,甚至出現因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上訪的現象,給基層黨委政府增加工作難度。三是試探心理。在前期開展走訪慰問調查等工作中發現,有的貧困戶是各種訴求層出不窮,普遍抱著“不管啥事,反正多提”的心理,有的明知要求過分,或者知政府一時無法解決,但總想試試看。四是疑惑心理。近幾年少數地方扶貧開發工作中挪用、擠占資金等違紀違法案件見諸媒體,這些案件的曝光使群眾產生疑慮。有的認為,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很多人可以從中得到不少好處,有的甚至認為干部必然存在辦事不公、搞特殊照顧、帶頭沾光的情況。
(二)不利心理狀態帶來的不利影響
群眾的不利心理狀態為今后貫徹落實《若干意見》以及執行系列扶貧開發政策帶來一定的阻力和不利影響,主要表現有:一是政府急群眾不急。市、縣政府各級事關振興發展的系列活動或工作部署緊鑼密鼓,鄉村忙于組織實施,但群眾不主動配合,無動于衷。二是干部動群眾不動。鄉村干部以及各級定點幫扶工作隊隊員忙上忙下,宣傳政策,發動群眾,但有些群眾對于自己受益不明顯、利益不直接的,就不積極或不樂意參加。三是政策實群眾不落實。《若干意見》涉及的政策措施都是實打實的,尤其是系列惠及廣大群眾的民生政策,但是,很多要靠干部去“推”,去“壓”,群眾的主動積極性不足。
三、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中突出貧困群眾主體性的幾點思考
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范區,需要全面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突出貧困群眾主體性作用,在實踐工作中應因勢利導,因地因人制宜,科學地制定貫徹落實的實施細則,靈活地掌握好各個環節的相關工作。
(一)宣傳發動力求針對性強,切忌“假、大、空”,避免陷入“三個誤區”,切實使貧困群眾熟識各項政策內容。
向群眾深入宣傳《若干意見》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怎么樣才能讓他們理解、領會和消化《若干意見》精神實質,然后才是考慮怎樣去開展工作。
1、宣傳內容精挑細選,避免“群眾知而不懂”。當前,很多基層組織和干部通過電視報紙媒體等途徑進行宣傳,但其中的很多內容都是簡明扼要,群眾只知表面,不懂實質。為避免出現這種現象,應在上述宣傳途徑的基礎上,配之于群眾易于接受理解、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主體內容、宣傳延伸內容、宣傳涉及他們自身利益的內容。
2、宣傳途徑適才適用,避免“形式華而不實”。為使宣傳工作取得實效,宣傳方式要下功夫,應“量身定做”:對有文化知識的,可以多發放一些文字宣傳資料;對年紀大眼睛不好使的上門開展宣傳;對有條件的村組,可以通過廣播、閉路電視進行宣傳等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3、宣傳目的簡潔明了,避免“內容雜而無用”。宣傳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凝聚一切力量打好這場攻堅戰。但是,有些單位在宣傳中,把只要涉及《若干意見》的東西“一籮筐”地向群眾“倒”去,弄得群眾滿頭霧水。所以在宣傳的時候就要有的放矢,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最簡單實用的方式,使群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接受理解,并從中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該怎樣干。
(二)制定實施細則力求目標鮮明,切忌“錦上添花”,預防出現“兩種傾向”,切實使貧困群眾真正得益受惠。
《若干意見》把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定位為“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的示范區”,就是不僅在財政上給予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傾斜,而且在扶貧開發政策上給予先行先試的優先。在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時,應把目標的瞄準、扶持的針對性等作為重點,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雪中送碳”而不是“錦上添花”。
1、解決好政策導向問題,預防專項扶貧變為全民“普惠制”傾向。政策導向首先是對象的準確性,哪些是真正貧困戶,貧困戶家庭的基本情況以及致貧的原因,今后要通過什么途徑進行扶持等數據要真實可靠;其次是發展方向的準確性,一定要因人而異,選擇正確的發展路子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不能讓他們折騰來折騰去,雪上加霜;再次是扶持措施的準確性,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發揮有限扶貧資b4A5TWsPKDgljK6VY7AI2A==金、扶貧項目的最大效益。
2、解決好點和面的扶持問題,預防扶貧項目資金變成“撒胡椒面”傾向。預防扶貧資金“撒胡椒面”,要突出貧困村和貧困戶兩個重點,群體公益性扶貧項目要充分考慮讓最多數貧困群眾能夠從中受益,個體扶持項目要全部用于貧困戶身上;要避免脫離實際,搞求大求全,導致資金分散,力量不集中,效果不明顯;要以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集要素,整合資源,圍繞優勢產業,集中投入或扶持示范戶,形成示范帶動效應,激發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其“造血功能”,實現貧困群眾的增收致富。
(三)執行政策力求效益,切忌“形象工程”,堅持做到“三個到位”,切實使貧困群眾在最短時間內脫貧致富。
1、責任到位。扶貧攻堅工作繁瑣復雜、責任重大,要通過組織和動員機關、團體、院校個人等參與扶貧,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的合力。單位部門開展結對幫扶或定點扶貧,要采取“全面統籌,單位負責,分組實施,責任到人”的方法,結合“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常態化全覆蓋,制定幫扶工作計劃,把幫扶村全村所有的貧困戶全部分解到科室或干部個人,實行“一對一”幫扶,落實幫扶責任制。
2、規劃到位。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全面分析貧困群眾具有的優勢和面臨的困難,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作好幫扶規劃、設計幫扶項目。善于發現貧困村的潛在優勢,幫助培育貧困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幫助制定切合實際,科學客觀的發展規劃,使編制的規劃項目既解決現實問題又能著眼長遠,避免出現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3、政策項目落實到位。圍繞最大限度地清除致貧返貧因素、扎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面貌,著力做好以下方面:全面加快農村危舊房土坯房改造,“十二五”年末基本完成改造任務;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到“十二五”年末建立起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農村電網;加快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2014年前全面完成任務;全面落實補助政策,提升特殊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水平;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合理提高低保標準化,實現應保盡保,等等一系列民生舉措,使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明顯的改善。
責任編輯: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