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意志、靈魂,是支柱、動力。近年來,全南縣大力弘揚“誠信務實,奮發圖強”的精神,激發了廣大干群干事創業的斗志和激情。縣城靚了,農村美了,廠子多了,經濟活了,發展快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當前,全南迎來了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大好機遇,迎來了蓬勃發展的美好春天。要實現全南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大力弘揚偉大的蘇區精神,熔鑄蘇區振興發展的“精氣神”,激起攻堅克難的勇氣、改革創新的銳氣、無私奉獻的大氣、艱苦奮斗的正氣、真抓實干的牛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堅定信念,是蘇區精神的靈魂,是蘇區廣大軍民戰勝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精神支柱。蘇區人正是因為堅定信念,攻堅克難,才能將革命進行到底,面對任何白色恐怖也不屈服,經歷任何腥風血雨也不變節,遭受任何封鎖圍剿也不退縮。
“信仰在一個人為一個人的元氣,在一個社會為一個社會的元氣”。推動全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需要統一意志,凝聚共識,和衷共濟,合力奮斗。贛南蘇區振興發展,既是金燦燦的機遇,更是沉甸甸的責任。面對著諸多新的嚴峻挑戰,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經濟總量偏小,貧困人口偏多。這些困難和挑戰,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都必須以堅定的信念作精神支柱,鼓起攻堅克難的勇氣,樹立起“小縣也能干大事,小縣也有大作為”的理念。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上,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高屋建瓴,提出了全力打造“三地一城”、縱深推進“四個全南”建設的宏偉目標,描繪出“十二五”時期全南美好的發展藍圖。要以此作為凝聚全南人民的理想火炬,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直面發展道路上的各種挑戰,努力在不爭論中發展,在不猶豫中實干,在不折騰中前進,在不甘落后中奮起,咬定發展不放松,加快發展不停步,以奮發有為的姿態著力突破長期制約全南發展的難點和瓶頸。
有夢想誰都可以了不起,有勇氣誰都可以創造奇跡。在爭項爭資方面,要有大想法,謀劃大思路,運作大項目,勇于去爭取那些急需辦而靠自身力量又很難辦成的重大項目,把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化為現實,大廣高速的成功爭取就是最好的證明。大力爭取尋全高速西延至廣東翁源、昌吉贛客運專線向南延伸途經全南等項目。建議每個重大項目組建一個攻堅隊,安排專項資金,由縣領導掛帥,多方聯動,合力攻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二、爭創一流,以開拓創新的銳氣大力提升產業層次
“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爭創一流,是蘇區精神的導向,是蘇區廣大軍民開拓進取、“爭創第一等工作”的內在動力。蘇區人正是因為爭創一流,開拓創新,才能充滿革命的激情,競相支援前線、發展生產、購買戰爭公債,涌現出模范興國縣、模范長岡鄉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無功就是過,平庸就是過”。推動全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要敢于擔當,勇于超越,激流奮進,力爭上游。當前,縣域經濟競爭異常激烈,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要增強憂患意識,確立更高的標桿,不為小績而自滿,不為小富而停滯,保持昂揚銳氣,避免庸庸碌碌、懶散無為。要強化創新創特意識、樹立創先爭優意識,秉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膽識,永葆發奮圖強、昂揚向上的斗志,突破常規,凸顯特色,創造亮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創新思路,才有出路。在招商引資方面,要大膽沖破思想和現實的藩籬,依托全南資源、生態等優勢,優化服務,突破自身“短板”,培育大產業,錯位發展,不斷強化優勢產業的集聚度,延伸產業鏈條,著力引進一、二、三產互相帶動的項目。像一產項目,必須是產業化項目,能夠聯結二產、帶動三產,推動三次產業共同發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最典型的是全南的芳香產業,要加快形成由苗木培植向旅游觀光、保健休閑、精油萃取延伸的生態產業鏈,努力把全南建設成為我國南方最大的芳香產業基地和中國“彩桂之鄉”。
三、一心為民,以無私奉獻的大氣積極構建幸福民生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一心為民,是蘇區精神的本質,體現了蘇區紅軍的政治立場、價值取向和精神旨歸,是中央蘇區贏得人民群眾真心擁護的力量之源。蘇區人正是因為一心為民,無私奉獻,才能筑起一道道抵擋敵人“圍剿”的銅墻鐵壁,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殘酷的斗爭環境下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萬事民為先,民生大于天。推動全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要心系群眾,情系百姓,惠澤民生,造福一方。讓贛南蘇區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安康,是振興發展贛南蘇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全南蘇區發展振興,必須團結和依靠人民,并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充分吸納群眾智慧,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到加快全南蘇區振興發展的軌道上來,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民之所需,政之所行。要深懷愛民之心,常思民生之艱,常察百姓之苦,以群眾呼聲為信號,以群眾需求為旨歸,傾心描繪民生畫卷,著力構建幸福家園。
民生連著民心,一枝一葉總關情。要使全南的“小”財政撐起“大”民生,要盡心竭智,抓創業促就業,興教育穩“三農”,強保障解民困。堅持用預算的方法固化民生投入領域和比例,增強民生投入的剛性,保障民生投入不打折扣。要突出重點,擴大投入,大力實施民生工程,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著力解決農村土坯房改造、飲用水安全、通路、看病、上學等突出的民生問題,做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如: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加大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大力提升幼兒教育水平;遷建縣人民醫院,健全大病救助和惠民醫療制度,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建設和棚戶區、農村危舊房改造,落實住房困難家庭租賃補貼,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四、清正廉潔,以艱苦奮斗的正氣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燈籠”。清正廉潔,是蘇區精神的要義,是蘇區廣大軍民共渡難關、開創革命事業新局面的精神瑰寶。蘇區人正是因為清正廉潔,艱苦奮斗,才能與蘇區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獲得“蘇區干部好作風”的熱情謳歌,從苦難走向輝煌。
憂勞興國,逸豫亡身。推動全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需要敬仰事業,敬重人民,勵精圖治,鞠躬盡瘁。全南發展還較落后,全體人民的生活還不富裕,需要辦的事情還很多,切不可做事講究排場,生活追求奢華,淡忘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任何盲目樂觀、安于現狀、追求享樂的思想和行為,都將會在不知不覺中懈怠,在舒舒服服中迷醉,在風風光光中沉落,喪失機遇,延誤發展。
事成于氣正,業興于風清。風清氣正是一種資源,是一個地方最重要的發展環境。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始終保持蘇區干部好作風,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經得住考驗,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本分,以廉潔自律的形象和風清氣正的環境凝民心聚民力。財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勞動,一分一毫當思來之不易,取之于民理應用之于民。各級領導干部要厲行節約,精打細算,珍惜民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防止決策失誤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損失,真正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打牢發展基礎、提升發展能力上,用在解決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不搞虛榮作秀的“形象工程”,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加強領導干部勤政廉政教育與督查,著力解決為政不廉的“私、奢、貪”問題,堅決查處影響發展環境的人和事。
五、求真務實,以真抓實干的牛氣著力營造創業氛圍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求真務實是蘇區精神的精髓,是蘇區保存革命火種、建設根據地的強大法寶。蘇區人正是因為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才能沖破“本本主義”,探索出符合當時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孕育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悠悠萬事,皆成于實。推動全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需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心無旁騖,干事創業。發展不是數字“吹”起來的肥皂泡,是實打實的事,得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振興蘇區,發展全南,需要千千萬萬“有實踐力量的人”迅速行動起來,說實話、辦實事、出實招,不務虛功、不圖虛名、不興偽事,不斷創造經得起群眾、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實績,把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轉化成眾人矚目的發展碩果。比如在做大招商之事的同時,更應做實安商之事,牢固樹立以“客商至上,服務第一”理念,切實執行好“逆向服務”模式和“入企聽訴”制度,盡可能地為客商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務,贏得客商增資擴能的信心與決心。
作風關乎形象,作風決定作為。要以“三送”活動為抓手,切實營造出“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總結、業績在一線創造”的優良作風,讓領導干部眼睛朝下,多跑基層,多接“地氣”,從實踐中獲得思想的“靈氣”,增強發展的“底氣”。要以集中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為契機,著力解決工作作風上的“庸、懶、散”問題和領導作風上的“假、浮、蠻”問題。樹立“有為才有位、有位更有為、無為就讓位、亂為就下位”的用人導向,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更廣闊的舞臺。
全南是一方革命的熱土,梅子山上烈士的豐碑詮釋著蘇區精神的高度,上湖紀念亭上的火炬閃耀著蘇區精神的靈光,金盆山里戰斗的槍聲回響著蘇區精神的強音。弘揚蘇區精神,譜寫時代榮光。全南人在蘇區精神引領下,凝心聚力,繼往開來,推動全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創立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第一等工作”。
責任編輯: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