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林崇德教授認為,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記得在兒時,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我最愛的角色就是老師。我的老師在我心中播下了一粒美好的種子,這粒種子在老師的關愛下,漸漸地生根、發芽,最終把我的人生定格在三尺講臺。十八歲的我滿腔熱情,帶著豪情壯志加入了教師隊伍。教師是平凡普通的,大多數教師只是默默地在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光和熱,再悄悄地退休,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輝煌的成就。這種樂于奉獻、甘于平凡的精神,來自我們對教育、對學生的愛。
一、愛是關注每一位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愛。這種愛是深沉的,它蘊含在我們為學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這種愛的真誠。
在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她平時很文靜、內向,上課不愛舉手。可能是我平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優等生和后進生身上的緣故吧,對這種學習不用老師操心、不愛表現的中等生較少關注。有一次,我看到這個孩子在課下和其他學生談話時,兩眼含淚。經了解,我知道了她的家庭狀況:母親長期在外工作,父親又要上班,孩子感覺沒人關心自己,很想媽媽。從那天起,我就經常注意她,課堂上也有意識地多提問她。沒想到她思維很敏捷,我因此而經常表揚她。不久我發現,她上課聽講越來越專心了,發言也越來越積極了。在2011年的平安夜前夕,這個孩子送給我一個“平安果”,還附帶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親愛的朱老師,祝您圣誕節快樂,越來越美麗!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教導,您就是我們的老師媽媽!”讀完上面寫的話后,我的鼻子酸酸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我沒想到這個平時學習一般、表現一般的小姑娘,猛地長大了、懂事了,寫出了這么感人的話。我在班里把這段話讀了一遍,擁抱了她,并告訴同學們:“這是最好的圣誕禮物!”
“老師媽媽”這個稱呼,是孩子給予我的最高規格的表彰,它代表著學生對我的理解、肯定,對我真誠的愛。它讓我體驗到作為老師被學生愛是多么幸福。
有人曾把后進生比作花苞,花不是不想開,而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它自然就會開放。我們平日里的關心、教育,甚至批評,都是在幫助他們積蓄能量,等待時機。花苞一旦開放就會讓你大吃一驚。
二、愛是尊重與理解學生
我們向來要求學生做聽話的乖孩子,做尊敬老師的好學生,然而捫心自問:我們尊重學生了嗎?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才能讓學生真正尊敬你。
今年“六一”前夕,我發現,班里的小姑娘們每天下課時都在一起唱唱跳跳,還神神秘秘地躲著我。漸漸地,我心里明白,她們是在為“六一”排練節目。當學校通知,由于臨近期末復習,學校只舉辦一場大型聯歡會,各班不用再舉辦“六一”晚會時,孩子們無比沮喪。看著他們失望的表情,我暗暗想:學習每天都可以學,可“六一”一年就一次,沖著孩子的熱情,我們班就開一次晚會吧,好好地熱鬧熱鬧。我提出這個建議后,全班同學一片歡呼。在迎“六一”晚會上,孩子們還請來了數學老師。節目進行到最后,孩子們請我們坐下,表演了手語歌曲《感恩的心》,為我們獻上鮮花,還有一條橫幅——“老師我愛您”,讓我們感動不已。我問他們:“‘六一’是你們的節日,為什么要給我們表演節目?”孩子們說不出什么感人的話語,只是笑著說:“謝謝老師對我們的關心,讓我們能度過一個快樂的‘六一’。”想到平時孩子們利用課下、放學時間偷偷排練節目,沒場地就利用走廊,甚至躲在廁所里練習,再看看他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我的內心為之震撼。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要懂得兒童。他十分形象地指出:不可輕視小孩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
老師尊重學生,并非嘴上說說,尊重要落到實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這些比你弱小的人。我們對學生的尊重、理解,換來的會是學生對我們更多的尊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