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教師應不斷改進教法,努力探索,不斷追求。本文就如何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途徑
課堂效果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風向標,沒有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就不可能有好的考試成績。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少數教師在考前的復習中傾注了全部心血,而對于平時的課堂教學卻有所忽視。而一堂優質課,可以使學生受到很大的啟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每節課都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是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
現狀調查顯示:目前中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容樂觀。課堂上,一些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和培養;課堂教學和生活脫節,學生靠教師的灌輸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沒有在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等等,這些因素嚴重影響和制約著中、小學語文教學。那么如何有效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呢?
一、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俯首敢為孺子牛的敬業精神,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
首先,深厚、廣博的文化底蘊是做好語文教師的基礎。語文教師除了必須具備文學、語法、修辭知識之外,政治、經濟、哲學、心理學、歷史等應是自己平時涉獵的對象。只有擁有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夠游刃有余、從容不迫,抓住學生的心靈,掌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其次,教師對教材的深刻全面把握是關鍵,對學生的知識層次、心理素質有切實的了解,有的放矢,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語文教師需要腳踏實地地苦干,需要一種俯首敢為孺子牛的敬業精神。最后熟練運用教學技巧,有助于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語文課堂教學應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寬松、和諧、明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精神負擔。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允許學生自由提問,鼓勵他們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變枯燥乏味的教學為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教師要尊重他們,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語文教學中尤其應注意這些。比如,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學生多數比較緊張,教師可用親切的語言告訴學生:“不要慌,膽子大些,錯了也沒關系。”尤其對后進生要給予熱情的鼓勵:“你能回答得這么好,真了不起!”使學生倍感親切,備受鼓舞,從而樂于接受知識。同一個道理,如果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則對教師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師的觀點;反之,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充滿情感的語言能產生一種無形的感染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在閱讀課堂的教學中我反復地表揚學生,給學生信心,讓他們知道老師很尊重自己;讓他們勇于表現自己,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打下基礎。
三、語文教學回歸生活,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以往的語文教學,教師偏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單純教授語文課本知識,課堂顯得死板,缺乏活力。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下,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賦予課本以生命與活力。在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學生們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和參與熱情,尤其是在針對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式,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這一環節時,學生們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紛紛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這堂課的教材內容貼近生活,而每位學生對母親都懷有深厚的感情,從而使這堂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思維,巧妙引導學生敢問、善問,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這樣他才能積極地自主學習。例如,教師在課前讓每位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在課堂上多設置問題,步步深入地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
多媒體的運用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多媒體能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在傳統語文課上,許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和資料補充都無法在課堂上進行,而有了多媒體就變了,教師可以提前把教學中需要補充的內容設置在多媒體上,這樣可以通過聲音、動畫、錄像等方式,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習的難度降低,使課堂教學有序高效地進行。例如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文,在講授“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時,我設問:“這副景象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沒有?欣賞詩歌,千萬不要忘了放飛想象的翅膀,把無聲的語言文字化為有形有色有聲有情的畫面。”接著播放PPT畫面,把冰天雪地、北風呼嘯的西域景色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有聲有色地開展形象的課堂教學。
總之,教師要轉變觀念,緊跟時代步伐,積極主動參與各類研修活動,不斷反思自己課堂教學行為,增強終身學習意識。教師始終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全體學生,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