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向縱深方向發展,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特點,立足于自身的優勢,謀求可持續發展。
企業管理是現代企業保持良好運營狀態的重要條件,良好的企業管理模式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可以使企業形成良性發展循環,逐步壯大自身。企業的管理模式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主要表現是泰勒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在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人被當做掙錢的機器,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不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企業管理更加注重人的作用,生產經營能力的提高、技術的革新都是靠人才推動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取決于技術、人才的競爭。所以,企業要想實現持續的發展,就必須立足于包括科技創新、理念創新、管理創新等在內的創新體制。下面我就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戰略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當今是競爭的時代,在艱苦的創業路途中,只有沖動和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宏觀決策的基礎上,以正確的經營理念和系統的方式方法作為行為的指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做事不能僅顧及眼前利益,忽視長遠的、潛在的收益,否則會和成功失之交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理論千年依然。不管何時,都要保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如果我們真的想有所成就的話就行。
領導本無需樣樣精通,但他必定要能夠運用系統的經營理念,團結組織統一領導好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讓他們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并能夠取長補短,發揮每個人的專長,才能達到最大的收益。
然而想收服士子之心并不是很容易的。中國自古就有“良鳥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伺”的說法,更何況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雙向選擇的時代,身邊總是存在諸多的機會。可以說,每個人都獨具慧眼,在精挑細選之后,希望做出最有利的抉擇。
《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談起如何對待吳六一時說:“有些人可以用錢買,有些人可以用官買,而有些人只能用恩義去結。”正所謂投其所好,各取所需。也許這樣的提法略有“唯有用才是真理”之嫌,但無可否認,那一份知遇的感動要遠勝于諸多憑空輕許和物質誘惑。
如同于丹一樣,我把人心中的執業標準分為三個層次:中等、中等偏上和中等偏下。現實中確有人把工作作為一種樂趣,全身心投入其中,與其同榮辱、共進退,不太計較物質利益,但能心懷此念并能一貫堅持的人微乎其微;也確有人沒有太高的職業道德水準,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關心的都只是一己私利,很少考慮企業的利益,但如此無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數人是現實的、中庸的,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想法,以正在砌一堵墻的原則工作,懂得投桃報李。
所以說要求每個人都能無條件、無代價地愛崗敬業是不現實也是不公平的。誰都不可能超越于他的生存空間而獨立存在,責任心和工作態度取決于其環境條件及所受的待遇。現實中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人都要衣食住行、養家糊口,需承擔一份社會的義務和家庭的責任。如果企業期望職員能夠以一種職業主義者的工作態度(這應該是用人的道德底線)投入,就要在保證職工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取信于人。
有朝一日,公司內聚集了一批優秀員工,管理層深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古訓,能夠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使每個人都能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共鳴,以公司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謀求未來長期收益和可持續發展,真心誠意地為企業籌劃,設身處地地為公司著想,我想彼時距成功也就為期不遠了。
2.建立企業管理制度
2.1借鑒學習。在借鑒學習其他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時,要巧學活用,但絕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同行業先進企業的管理新理念,大膽解放思想,追求管理創新,徹底摒棄陳舊的管理觀念,將學到的、借到的科學管理理念、方法統一企業員工的認識,使全體員工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合乎自身企業發展的要求,主動參與管理、配合支持管理。
2.2結合企業實際不斷總結。任何事物的先進與落后與否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管理者應當清晰地認識到,其他企業管理中最好的東西,放在自己所在的企業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樹立管理中的自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建立企業管理制度時,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和需要,在管理工作實踐中認真審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并不斷總結、完善、修正,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以建立健全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2.3循序漸進,忌急于求成。建立企業的管理制度一般是沿著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所以循序漸進原則也是管理規律的反映。循序漸進要求做到:一是設計者要按照管理的系統工程進行編制,不能想當然地讓制度缺失和出現空檔;二是管理者要從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由低向高,由簡到繁,逐步提高管理制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企業管理制度要落實到企業各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如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等,做到現代企業管理中責、權、利的有效結合。
3.管理者的知識、見識、膽識、創新意識至關重要
競爭需要實力,所有的實力都來自經濟。競爭環境的復雜多變和競爭互動的加快,將會使競爭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動態化趨勢,可長期保持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少。企業獲得長期的高利潤率將主要依靠包括風險決策在內的大膽和不斷創新。持續創新和發展的關鍵是能夠及時把握創新機會及敢于“自滅自新”、企業再造。知識和信息時代的企業經營者,必須充分意識到經驗和權力將越來越“萎縮”,擁有知識、技能和信息的人員是企業利潤的主要創造者,只有把知識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見識,才能創新,才有價值。創新將成為人類生活的主流。因此,企業的領導者應大膽地使用聰明人創新,聰明人能迅速地有創見地理解復雜的問題,見識加膽識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未來的領導者唯一剩下的職權就是知識和個人魅力與創新思維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