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是一種無比優美的語言,一塊滋養心靈的沃土,一門充滿詩意的學科。英語教育的過程應該是詩一般審美創造的心靈感應和情緒感染的過程。
關鍵詞: 詩意課堂 學生主體 中學英語教學
課堂是什么?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成長的平臺——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平臺,學生個體和群體、教師個體和教學技能、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都是充滿活力的。在這個平臺上,一群鮮活的生命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成長的快樂。下面我就談談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要注重興趣的激發、興趣的維護、興趣的升溫和興趣的延續。比如我在上牛津英語Module 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課前就在大屏幕上播放“健康歌”的動畫版,學生的興奮點很快就轉移過來了,有的饒有興趣地看著大屏幕,有的哈哈大笑,甚至有的伴著音樂開始跳起來,這樣學生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在心靈深處受到了感染和感化,從而培養了正確的審美觀點,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以牛津英語模塊2 Unit 1為例。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UFO(不明飛行物)的報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一定的火候順勢問:“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 UFO?”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課文,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再通過scanning讓學生們觀察這篇文章的結構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并齊讀文章第一段,強調標題引領篇章作用。他們會發現文章第一段就是報道的關鍵點,繼而講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倒金字塔”。這類文章語言簡約,含義豐富,常用倒敘和插敘,并經常插入人物訪談或評論,思維的跳躍性很大。學生學習這些重點就水到渠成了。
正如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2.營造和諧課堂
著名的教育實驗羅森塔爾效應表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直接影響。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并抓住各個時機將自己的熱情、關心、信賴和期望傳遞給學生,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和語言實踐的積極性。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余地,多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體驗成功的愉快。教師在課堂上多使用一些激勵的話語,如:“Well done”“Excellent”“Never give up”“a clever boy”,讓學生時時充滿自信,不斷進取,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都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積極營造和諧課堂,從而使課堂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3.營造語言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化,培養文化意識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增長文化背景知識,提高學習興趣,鍛煉運用英語的能力。如教學牛津英語module 3 Unit 3 Task Giving a talk about a historical event時,我在大屏幕上投放馬丁盧瑟金和萊茵河的圖片,讓學生邊聽演講邊猜他是誰。我在本節課的結果呈現部分創設情境——屏幕上是胡錦濤與2010上海世博的圖片和美國前任總統布什與被襲擊的世貿雙子星大樓,用“suppose you are...”讓學生發揮想象,就這一歷史事件發表演講。要相信在這種情境下,給學生一個創作機會,他會給你一份奇跡。
4.評價是一種幸福
過去,我們總是習慣于用“學懂了嗎”、“成功”等字眼,衡量一節課。其實在課堂上,還有比成功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幸福。同學們的互評,老師的表揚,學生的良好表現,以及他們的賞識,評價與被評價都是一種幸福。比如我在module 3 Unit 3 Task 結果呈現部分——Giving a talk about a historical even中,用“你從中學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等提問鼓勵同學積極發言找出做演講同學的閃光點。同學們都很積極評價,我再進行總結、表揚。課堂洋溢幸福,應該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意義。評價沒有定格的標準,只要我們能用心發現學生的點滴,使他們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就是教學最終追求。
“科學求真,藝術求美”,它們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教學恰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課堂教學藝術滲透著美、體現著美。它使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都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達到心靈的凈化和情感的升華,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獲得發展——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履行人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將“真、善、美”帶給學生,讓生命詩意地徜徉在英語課堂上。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鐘和軍.用心經營課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