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備課充分是上好一堂英語課的關鍵,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語教師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學,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新教材帶來的最大沖擊在于教師。新教材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教學環節中,備好每一節課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 高中英語 新課改 備課
目前使用的全日制高中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形式多樣,貼近生活,符合課程改革的指導方針,但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用簡單的英語和學生進行交流,還要用學生能夠聽懂的英語介紹各方面的知識,這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剛接觸新教材時,確實有些無從下手,不知所措。幸好有教參提供幫助,自己各方收集資料,摸索著也就越來越順手了。特別是每個單元的Warming up,Listening,Speaking,總是需要花大量時間收集和整理材料。毫不夸張地說,比起以前的高中生,現在的學生聽說能力要強得多,信息獲取方式多樣,但面對一個主題,大部分學生詞匯貧乏,表達千篇一律,想說的說不出,課堂效果不是很好。本來預想學生應該想法多多,言之有物,結果都成了哽在喉嚨里的東西出不來。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教材不是萬能的,不是對任何地方的學生都適用的。地區間有差異,不同班級的學生也有差異。所以教師必須駕馭好教材,把教材用活。“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教師,我不能左右學生的思想,不能讓學生都按我想的去做,但我可以給學生創造條件,使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所以新教材帶來的最大沖擊在于教師。新教材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我認為備好每一節課至關重要。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充分全面多方位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熟練掌握教材,多角度、全方位利用教材
整體掌握教材是高中英語教師進行備課的首要工作,是從宏觀上了解和認識高中英語教學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乃至大中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作用、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一個過程。
高中教師應該通讀當前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領會高中英語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明確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仔細研讀《課程標準》中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弄清各個級別中對上述五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結合所提供的具體教學案例領悟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建議、教材編寫和使用的建議,全面領會《課程標準》。瀏覽當前高中英語教材,了解全部高中英語教材的基本內容和結構;重點閱讀當前所要教授的教材,弄清本冊教材的具體內容、教學要求和在整個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以上兩個步驟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學情編寫切合實際的學期教學計劃。學期教學計劃應包括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育教學目標、方法措施、教學進度安排、教學活動安排等內容。
目前大多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仍以閱讀短篇文章為主,而閱讀中、長篇文章和英語原文小說節選的機會相對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拓展知識與積累詞匯的空間。學生閱讀長篇文章所需的耐力也得不到磨煉。總之,上述不當做法導致眾多高中畢業生的詞匯量偏少,聽力理解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達不到與之相應的水平,這與現代基礎教育的英語課程改革發展極不協調。如何利用教材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呢?這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個人的做法是每上一堂新課之前,把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或者上完課后把故事的后續發展以閱讀的形式印出來給學生看。比如我們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這一課時,我把這個故事的前因在課前讓學生閱讀了,節選學完后,我又把故事的結局打印出來讓學生閱讀。因為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學生興趣挺高的,不知不覺就把這幾千字的戲劇全部看完了。
二、深入了解學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沒有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方式的了解,要想獲得教學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在備課時,首先應想到學生對這一主題熟悉嗎?熟悉到什么程度?有相關的詞匯素材嗎?需要教師在課前補充些什么相關詞匯?有些什么句型可供學生參考?學生可能會提出些什么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每一位老師在備課前都應做到心里有底。在備課過程中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根據所教班級學生情況有側重、有選擇。一名好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反應,做出自我調整,并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及通過不同的教學任務達到。實現的效果要讓學生看到,從而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學生只有面對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會產生討論和探求的興趣,才會有抒發自己感情觀點的需求,才會有話可說,并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語言知識交際技巧。因此教師要有較強的處理教材的能力,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較強的英語思維能力及豐富的跨文化知識和信息,增強自身業務能力、科研能力,從教學經驗型逐步轉變為教學科研型。
三、授課目標明確
為了使課堂言之有物,行之有效,每節有所學,教師必須使每節課目標明確。這就要求教師清楚自己作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每一步該做些什么。因此,教師應做到指令明確。教師應對話題的要求表達清楚,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任務。必要時要給出引導性強、直觀易懂的例子相應地要求學生能明確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同時還應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發,通過已學過的舊知識引出新知識,讓學生能夠很輕松地學會新知識,不會感到難以理解,并且樂于接受新知識。這樣,學生也會很有成就感,認為自己很聰明,一下子就把一個復雜難懂的知識弄清楚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樂于接受英語知識,并慢慢喜歡學英語,解決了興趣問題,學好英語就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了。
四、語言表達地道得體
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習者能用英語表達思想、解決問題,是將語言的實際表達意義與語言形式較好地統一起來而形成一種技能。因此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學中應盡量使用英語表達,使學生置身于英語的氛圍,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能使學生脫離母語思維的習慣,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因此教師的語言是否準確精練,是否地道,是否符合特定群體學生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語言是否領悟與掌握。并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語言的教師更應在語言的表達上下工夫,嚴格要求自己,字斟句酌,使用地道鮮活的語言材料,使學生真正學到這門語言的精髓。
總之,新教材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就是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緊跟時代,提高自身素質,做知識淵博的大家。所謂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體現在備課這一環節就是不僅僅要備四十五分鐘的課,而要備某一主題的所有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整合處理,使之適合高中學生。當然,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依靠一兩種模式就能夠辦好的事情,也不是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就可以實現的。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創設一切可以創設的情境,充分備好每一節課,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在課上,課余都敢于說,樂于說英語,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教學應該達到的目的,也是所有英語教師想要實現的夢想。
參考文獻:
[1]郭玉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初探[J].大學英語,2006,3(2).
[2]雷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J].內蒙古教育,2007,(1).
[3]黃華.淺析英語課改的誤區[J].南方論刊,2006,(7):72-73.
[4]俞虹.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方式的轉變[J].文教資料,2006,(4):192-194.
[5]喬鳳杰.高中英語教學的實然調查與新課改理念下的應然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
[6]季紅斌.新課程課堂貴在提高教學時效江蘇教育研究,2009,(15).
[7]郭洋生.英語教育:何時不再高投入低產出[N].中國教育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