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與其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遠不相稱,理論與現實相差甚遠,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改革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課效果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前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我們面臨著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問題。只有整個民族素質提高了,才能推動生產力飛速發展。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著眼點不應該是升學,而應該是提高全體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從升學教育的軌道轉向素質教育的軌道,對教師來說,不是降低了教學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學要求,需要花大力氣去了解學生,學生的關注點是什么,就把聚焦點放在哪里,并改進教法,把教材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二、轉變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思品課延續“講,練,背”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活”其實就是激活學生的情緒,使之精神振奮起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這種積極性遷移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數不超過25分鐘,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奏慢,就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為避免這一點,教師應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機,用學生能接受的節奏組織多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既緊張又動手動腦。而且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不會感到厭倦,學到的知識記憶得特別牢固,教學效率會大大提高。要使思品課堂效率提高,課堂“活”起來,可以采用這些方法。
1.關注時政,聯系時事和現實生活。
很多教師發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許多學生聊天時,提起達賴、CCTV“感動中國”人物、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電影《2012》等就津津樂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課不到十分鐘就昏昏欲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半是教師只偏重枯燥的理論講解,忽視以時政、生活事例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據了解,學生大都喜歡討論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喜歡參與式的學習,喜歡學時事政治,其實這正是潛在的學習動力。因此只有抓住時機,結合時事講政治,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例如可以在講課空隙中穿插討論最近的國內外時事,或者評述社會現象。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理論分析水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高效課堂,師生共贏。
2.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剛剛走上講壇時的一段時間里,我唯恐講少了學生會吃虧,于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結果一節課下來,自己聲嘶力竭、口干舌燥不說,還出力不討好。因為初中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久而久之,學生的厭倦顯而易見。經過老教師的指點,我做出調整,改為精講、精練、精評。要做到這一點,課前的準備必須更為深入,必須理清教材的知識網絡,收集更多的材料,篩選和設計各種訓練題型。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化繁為簡,使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在練習過程中,主要依據大綱和教材,精心挑選與重、難點相關的練習。例如針對教材上富有趣味的“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我讓學生自己分析,組織答案,既加大了學生的參與度,又增強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在講評過程中,我一改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主要針對學生錯誤較多的知識點進行講評,指導學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起到了舉一反三、鞏固知識的作用。
當然,學生多種思維方法的熟練運用,以及良好思維品質的養成與鞏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思維方法的示范與訓練。特別是習題設置應以有益于學生思維發展為宗旨,重視思維方法和解題思路的訓練,把練習過程當做開啟想象、訓練方法、發展思維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形成一問多思、一問多答、一問多解的思維品質,養成從主觀、客觀、宏觀、微觀等多角度去思考,從正向、逆向、橫向、縱向等多視角去分析的思維習慣。
3.寬松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
要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用親切和藹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溝通,和學生拉近距離,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那么,在課堂中如何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呢?
(1)新型師生關系:發揚民主,營造和諧氣氛,讓學生動起來。
傳統的教育由于師道尊嚴,緊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不敢想、不敢說,這種現象顯然極不利于創新精神的發揚。因此,在新課改的新形勢下教師要喚起學生的自信。心理學告訴我們,自信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所以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氛圍,并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才會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起來,盡最大可能地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和動表情,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2)體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欣慰,便會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創造機會,多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獨到之處,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愉悅,從自我體驗、自我激勵中獲得力量和勇氣,不斷把活動推向深入。
(3)情感喚醒情感。
積極的情感體驗往往能驅使人們在積極的行動中增強思維活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及時抓住學生情感的共振點并以鼓勵、扶持、強化、肯定的態度去調動學生,定會激其情、集其神、促其思。即所謂以情動情,以情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高(效率)。
此外,一個真實生動的故事、一句幽默風趣的話語、一段充滿誘惑的懸念、一曲宛轉動聽的樂章……都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產生“聚焦思維”效應,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感悟,從而學有所趣、學有所思、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