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發(fā)現學習、探究學習,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即: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思路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通過化學優(yōu)質課堂的構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 優(yōu)質課堂 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 科學素養(yǎng) 合作精神
化學優(yōu)質課堂構建時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要的是:教師必須敢于從課堂的主角角色位置上走下來,成為后臺的導演,而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和實踐新課標課堂教學之后,對化學優(yōu)質課堂構建的認識和體會。
一、優(yōu)化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構建化學優(yōu)質課堂時,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深入挖掘日常生活、生產實際、自然現象中的豐富素材,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優(yōu)化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化的學習中激活以往所積累的經歷、理智和情感經驗,體驗到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愿望。
例如:在講授《從鋁土礦提取鋁》內容時,讓學生自主討論,共同分析工藝流程,同學們各抒己見,盡管其中不乏錯誤,但老師僅解答共同問題。有些知識老師提出適當信息,指導分析方法,有些問題讓同學們相互討論解決,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了解生產的一些工藝流程,調動學習化學的興趣,品嘗成功的喜悅,力求使所有學生都達到最佳的受益程度。
二、優(yōu)化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構建化學優(yōu)質課堂時,教師還應當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課標要求,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新知識和提升能力。
案例1:《SO性質》教學中,采用“提出問題-學生實驗-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過程。
情景Ⅰ
從物質類別的角度推測SO是酸性氧化物。學生先自己設計實驗:收集一試管SO倒扣于水中,水立即噴射入試管中,豎起試管,并滴入2—3滴紫色石蕊試液。然后動手實驗,觀察溶液顏色。
得出結論:SO是酸性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亞硫酸)。
情景Ⅱ
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應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推測SO可能具有的性質。(1)SO可能具有氧化性?(2)SO可能具有還原性?學生思考討論后得出結論:SO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情景Ⅲ
將SO先通入BaCl溶液,讓學生觀察現象(此時無現象產生),然后再加入HO(或氯水、溴水、KMnO),此時才有白色沉淀(學生很驚訝,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他們認為SO和BaCl反應生成BaSO白色沉淀,就像他們認為CO和CaCl反應生成CaCO白色沉淀一樣犯相同的錯誤)。將CO和SO從酸性氧化物角度認識它們的共性。
情景Ⅳ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實驗:向SO的水溶液中滴加幾滴品紅溶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然后將試管加熱,又有什么現象發(fā)生?讓學生歸納SO的漂白原理。教師做適當的補充說明,SO的漂白性有選擇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質褪色,而不能使所有的有色物質都褪色,如石蕊試液。并利用漂白原理及漂白過程的可逆性,將SO與HClO作對比。
情景Ⅴ
在課后小結整理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結構時,提出下列三個問題:1.檢驗SO中含CO的方法。2.除去CO中的SO的方法。3.怎樣驗證某氣體中含SO和CO呢?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分析探討,學生加深對本節(jié)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優(yōu)化實驗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在化學科的優(yōu)質課堂構建中,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動手實驗,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在親手實驗中獲得知識,掌握實驗操作技能,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案例2:探究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發(fā)生變化嗎?
首先提出問題: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之間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新的物質,那么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發(fā)生改變?
作出假設: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平時積累的經驗,提出三種可能的假設:①增加,②減少,③不變。驗證方法:(方法一)從理論上推理,引導學生回憶已有的知識: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和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因此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之和不變。(方法二)
實驗探究:①在小燒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銅溶液,取一根鐵釘用砂紙擦去鐵銹,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②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將盛有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的燒杯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比較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
最后得出結論: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保持不變即質量守恒定律。
四、優(yōu)化交流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構建化學優(yōu)質課堂時,我們還應該努力創(chuàng)設合作式學習情境,為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與交往能力的發(fā)展搭建舞臺,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建立一個具有良好氛圍的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先創(chuàng)設幾個問題情境,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展開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思考分析,然后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展開討論,歸納小結,并匯報結果。最后,教師再設置幾道歸納總結型練習,學生當堂訓練,然后與同學交流,學生之間相互檢查,并相互進行評價。這樣,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小組合作中既獲得了知識,又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情感,嘗到了小組合作的甜頭,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的精神。
總之,我們的優(yōu)質課堂構建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提供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地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張改軍.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09-11-4,(09).
[2]郭尚純,隋艷春.天津教育,19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