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明星湯姆·克魯斯與布拉德·皮特主演過一部有關吸血鬼的電影——《夜訪吸血鬼》。據說,電影中那個恐怖陰森的吸血鬼世界就起源于一座著名城堡——布朗城堡。有人說,了解了布朗城堡,就能了解吸血鬼神秘世界的大半。
布朗城堡位于羅馬尼亞中西部,是一座十分典型的哥特式城堡建筑。其實,這座城堡有一個更為人們熟知的名稱——德古拉城堡(Dracula Castle)。那是因為1897年愛爾蘭作家史托克創作了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德古拉》,小說以這座城堡為背景,主人公便是城堡的主人——吸血鬼德古拉伯爵。這部小說多次被搬上熒幕,其中以《驚情四百年》較為忠實于原著。正是因為這個故事深入人心,于是,人們逐漸把這座城堡稱為“吸血鬼城堡”,視它為“吸血鬼的聚集地”。
固若金湯的陰森恐怖
其實,德古拉城堡原是匈牙利國王于1377年開始興建、用來抵御土耳其人的防御工事。1382年建成后,城堡逐漸成了集軍事、海關、行政管理和司法等功能于一身的政治中心。1406年,匈牙利國王將城堡所有權交予羅馬尼亞公國大公。1441~1456年,城堡屬特蘭西瓦尼亞大公管轄。小說《德古拉》中主人公的原型——弗拉德在那里僅僅度過一段時間,他真正的大本營宮殿在布加勒斯特西北的圖爾格維什特。1651年,經特蘭西瓦尼亞議會同意,布拉索夫市成為城堡的永久所有者。19世紀,布朗城堡失去其戰略重要性,只起行政作用。城堡附近曾設一關口,向過往商人征收所運貨物價值的3%為關稅。1920年,布拉索夫市議會將城堡贈予羅馬尼亞王后瑪麗亞,并進行了修復。1930年,根據王后遺囑,城堡歸公主伊列安娜所有。1948年,城堡由羅馬尼亞國家所有,并于1956年作為歷史、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
布朗城堡所在的地勢極為險要,它建在一個小山包上,背靠難以翻越的大山,俯瞰從山谷中穿過的大路。從路上經過的任何人,都難逃城堡主人的眼睛。
從山腳沿斜坡拾階而上,大約走100多米就到了城堡大門。雖然這條路比較陡峭;但據說,比以前已經好多了。以前,這座以吸血鬼聞名的城堡根本沒有門,如果想進去的話,只有跑到城堡南邊,沿著上面扔下來的繩梯爬上去。據說,這是因為城堡的主人害人無數,所以擔心有人摸上門找他報復。進得城堡大門,走入一個寬敞的門廳,里面只擺了幾個外形粗獷的青銅罐,沒有窗戶,光線幽暗,陰氣森森。
布朗城堡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4個角樓。這些角樓或儲存火藥,或裝了活動地板,專門為向圍困城堡的敵人潑熱水而設計,各有各的職能。4個角樓之間有走廊相連,走廊外墻上有射擊孔,杜絕了射擊死角。這樣一來,整個城堡就成了一個十分嚴密的戰斗堡壘。
一部小說引來吸血鬼
1897年,愛爾蘭作家史托克創作了一部名為《德古拉》的小說,小說主人公以羅馬尼亞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弗拉德為藍本,以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為背景。
在小說中,一名英國年輕律師負責承辦一起委托置產案,委托者是住在偏遠的特蘭西瓦尼亞的德古拉伯爵。律師替伯爵在英國購屋,并奉公司之命遠赴特蘭西瓦尼亞洽商。年輕的律師發現,這個伯爵竟然是個長有獠牙、手掌有毛、并有駕馭野狼的能力、行動如蝙蝠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以委托律師在英國購得的一座荒廢舊古堡為開始,正式入侵倫敦。在多人遭受他的毒手后,這個吸血鬼終于被一位荷蘭教授兼醫師領導的一群青年律師和醫師所消滅。
作者在小說中這樣描寫到:“我看見伯爵,他躺在地上的箱子里。當箱子從車上扔下去的時候,有些木頭碎片飛到了他的身上。伯爵臉色慘白,猶如一尊蠟像。他兩眼通紅,露出我很熟悉的復仇目光,可怕至極。我注視著他時,他瞥見了夕陽,充滿恨意的眼神中竟現出一絲勝利的光芒。這時候,喬納森大刀的寒光一閃而過。我驚叫一聲,看著刀砍斷了伯爵的脖子。莫里斯的利刃也同時刺中了伯爵的心臟。這是一個奇跡!沒錯,就在我們眼前發生。轉瞬間,伯爵的身體整個化成灰燼消失了?!?br/> 亂世中的惡龍之子
史托克在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德古拉伯爵的原型是弗拉德。
1431年,弗拉德生于特蘭西瓦尼亞的錫吉什瓦拉城。其父弗拉德·塔古勒當時被接納為“龍騎士”組織的成員,羅馬尼亞地區希其蒙國王任命他為川索凡尼亞的總督軍。根據羅馬尼亞語分析,“塔古勒”來自“龍”的意思,表示被納入龍騎士的尊榮,“德古拉”的意思則是“龍之子”。后來,羅馬尼亞人將此字與“惡魔”做連結,是受當時在羅馬尼亞境內的德國南部薩克森人的影響。這些薩克森人到羅馬尼亞境內躲避饑荒,行為不檢,被德古拉施以極嚴厲的刑罰,故私下都如此稱呼伯爵。當時,龍騎士組織具有神圣的地位,由今德國境內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所創,目的在于效忠教庭,使天主教徒免受土耳其人的迫害。德古拉因其父的驍勇善戰而獲此名號,也因此成為多瑙河畔瓦拉其亞公國的公爵弗拉德四世。
據史書記載,在1436~1437年間,弗拉德成為羅馬尼亞三大公國之一的瓦拉其亞公國的伯爵。他的家庭在特蘭西瓦尼亞為他建立了居所,那里因而成為公國的首府。弗拉德跟隨他的父親在當地居住了6年。1442年間,弗拉德與年幼的弟弟被送往奧斯曼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充當人質。長達6年的人質生涯給弗拉德的人生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記,不僅周遭充滿了敵意,而且還相繼傳來父親與兄長被叛變貴族暗殺的噩耗。17歲時,弗拉德在奧斯曼蘇丹的支持下,率軍打回瓦拉其亞,奪回了政權。
上臺之后,弗拉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整肅異己。他手段苛酷,經常使用各種嚴刑峻法對待罪犯,最有名的就是穿刺刑。因此,他被冠上“帖普”(Tapes,意思是“施以木樁之刑之人”)的綽號。
其實,歷史上的弗拉德并沒有小說里所描寫的那樣可怕;在某種程度上,他可以說是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弗拉德于1456年當上瓦拉西亞(當時的羅馬尼亞有三個公國)公國大公以后,一直致力于發展國家,恢復社會秩序,在奧斯曼帝國的陰影下保持獨立。
繼位后,弗拉德首先與外國結盟,通過征戰消滅了反對派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并恢復了因連年戰爭而破壞的社會秩序。他還一直致力于發展國家經濟,鼓勵公國同西歐國家的貿易。弗拉德還通過整頓軍隊,增強了特蘭西瓦尼亞的軍事實力。
德古拉,意為“惡魔之子”或“龍之子”。給他帶來“德古拉”這個綽號的是他慣用的嚴酷刑罰。弗拉德不僅習慣把犯人毫不留情地釘死在削尖的木樁上;而且頻繁用刑,不管抓到的是外國間諜、戰俘,還是國內的竊賊、貪官,即便是教士背后說人壞話,也要受到嚴刑。這難免會得罪相當多的人。然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或許正是由于弗拉德的這些嚴刑酷罰,才將羅馬尼亞變成了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
從暴君到吸血鬼
由于連綿不斷的戰爭和嚴酷的社會環境,弗拉德的出色功績和成就很快被埋沒;但人們牢牢地記住了他的木樁刑,記住了他的嚴刑酷罰。在人們眼中,弗拉德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白天睡在棺材里、晚上出來活動、專咬人脖子的吸血鬼;他所居住的布朗城堡也就變成了吸血鬼的老巢。
據說,在弗拉德統治時期,為了使人們全都走城堡下的大路,以便收稅,城堡里駐扎的兵丁每天早上、傍晚出動兩次,前往附近能翻越的地方巡邏。如果不是當地人,只要讓巡邏隊抓住,就會受到嚴懲;這其中當然免不了有許多冤死鬼。所以,幾百年過去了,這個城堡仍然被恐怖的鬼魂傳說所籠罩。
弗拉德曾在多瑙河畔多次打敗數倍于羅馬尼亞軍團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大軍,解救了自己的國家,成為羅馬尼亞的民族英雄。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懼的是1462年的戰役。在那次戰役中,弗拉德被盟友背叛,退逃至首府。當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大軍追至城下時赫然發現,開戰時被俘虜的兩萬多名土耳其士兵都被剝光了衣服,從臀部插進一根木棒,然后從嘴里伸出來,再一個接一個高高地豎起來。這個恐怖的木樁陣環繞著城池,長達1000多米。大批烏鴉和禿鷹紛紛飛來啄食死尸,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腐臭味。面對這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土耳其人無不心膽俱裂,了無戰斗意志,只得倉惶撤離。
對于不愿脫帽的奧斯曼帝國使者,弗拉德命令道:“既然不愿脫帽,那就讓他永遠脫不下來。”于是,這名倒霉的使者被從頭頂處打入了鐵釘。就這樣,弗拉德用他的暴虐阻嚇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軍隊。
弗拉德的暴虐行為被后人不斷加以演繹,加之他見血發狂的傳聞不脛而走,弗拉德的名字由此與吸血鬼不可分割。
1476年冬,弗拉德率軍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大軍在布加勒斯特近郊激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年僅31歲。對弗拉德恨之入骨的土耳其人將他的尸體四分五裂,把他的首級送到君士坦丁堡。如今,在羅馬尼亞斯那可夫修道院中所供奉的只是弗拉德的靈魂,它守護著羅馬尼亞。
古堡今日
今天,布朗城堡已經被改造成了歷史、藝術博物館。武器陳列室里,擺著各種武器,有古代的長矛、羅馬尼亞盔甲、不同時代的火槍,還有日本的長刀……這些使人不禁聯想起城堡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雖然沒有想象中成堆的雞毛鴨血;但這個戒備森嚴的城堡本身還真有一種神秘而慘烈的味道。
在城堡大門口,一些小商販兜售著有關吸血鬼的資料和紀念品,門口的一塊告示牌十分引人注目:“不許在夜間進入城堡。”
【責任編輯】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