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上次提出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該課程改革的思路,做了具體實踐,對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并進行總結。
關鍵詞: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教學改革 實踐 總結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157-01
在高職《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改初探一文中,筆者提出了改革的幾個方向,經過實踐,得到了一些啟迪,現總結如下。
1 實踐過程
針對筆者提出的教材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這三個方面的改革,根據自己學院的學生情況做了如下實踐:對不同班級的學生分別采用以往的教學和改革后的教學方式,這里對采用以往教學方式的班級記做班級A,對采用改革后的教學方式的班級記做班級B。
1.1 優化教程內容
筆者采用的教材是閻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5版),選這本教材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教材內容全面,介紹詳細,比高職的教材優秀;有些高職學生的成績不比本科要差,學習熱情也高,詳盡的教材有利于他們自學。不過針對大部分高職學生基礎薄弱,不容易接受大量的理論知識的特點,要對該教材內容進行優化,以適合于普遍高職學生的教學。我院該課程的總共學時為64,其中理論48學時,所以為了更好的教學,筆者的優化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刪去不適應高職教學的內容或者學生難以掌握的且不是太重要的內容,第二是精化數字電子課程中的重點內容。比如該教材共有十一章,本人刪去第7章(半導體存儲器),第8章(可編程邏輯器件),第9章(硬件描述語言簡介)的全部內容,然后精簡第1章,刪去了二進制的算術運算,刪去其他章節中打星號的內容,至于精化重點內容這點,舉個例子,第1章內容是數制和編碼,共5小節內容,去除第4小節刪去外,如果按照書本正常講解,那么4個學時是要的。現在可以精化這部分內容,突出數制的概念和不同編碼的特點,至于數制轉換,因為這部分內容在學生前面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上已經學過,簡單介紹其轉換思路即可,這樣2個學時即可完成教學,效果也到達要求。
1.2 優化教學模式
目前,隨著高校硬件條件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已經進入了多數高校,大多高校老師在授課的時候都采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式,當然由于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自己的局限性,其呈現的圖像和文字速度比較快,帶來的信息量比較大,學生看多了會感覺疲勞,注意力開始分散,容易產生惰性,還有如果是公式的證明推導用多媒體的話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難以掌握推導的整個過程,所以黑板還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有些老師也做了總結,這里不再重復,但是無論是多媒體還是黑板,本人認為都只是教課的形式,形式固然重要,不過內容才是關鍵,有好形式沒有真正的內容學生也只是走馬觀花,沒有能夠真正掌握知識點,所以對教學內容合適的整理和安排,并以學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講述才是關鍵所在。授課的方式方法每個老師各有不同,不過不少老師都提出引入“問題式教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享不同的視角和觀點,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對此,本人也支持,不過對于如何提出問題,提出怎么樣的問題就是作為老師應該去認真研究的。本人的方法是采用實驗式教學來提出問題,然后逐步引入授課內容。舉個例子說明,在第2章(邏輯代數基礎)的教學上,先引入一個實驗內容:一個樓房的照明燈控制電路,設A,B分別代表上下樓層的開關,放光二極管F代表照明燈。在樓上按下開關A,可以將照明燈打開,在樓下閉合開關B,又可以將照明燈關掉;反過來,也可以在樓下開燈,在樓上關燈。讓學生思考這個例子,分析開關和照明燈之間的開合關系,得出結論,然后定義開關和照明燈,就可以引入邏輯的概念,羅列開合關系,就可以進入真值表的概念等。
1.3 優化考核方式
我院對該門課程成績的考核如下:平時10%,期中20%,實驗20%,期末50%,從中不難看出其中理論的考核占到了70%,對于高職的教學本人認為不是很合理,高職的教學,在實驗和實踐環節上應該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很多高職學生不像本科理論很扎實,還想繼續深造,大都畢業了就直接面臨就業,然后去生產的一線比較多,所以平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很關鍵。因此,本人的做法是去掉了期中的考核,把比重調10%到實驗,然后剩下的10%作為一項社會實踐調查,讓學生去目前的市場上調查下電子產品的一些情況,然后寫份調查報告作為考察,這樣可以培養至少是一部分學生的社會調研能力,為進入社會做好一定的準備。作為30%的實驗,本人和實驗老師將平時的18學時實驗分成2個部分,一個是基礎實驗,還有一個是綜合設計實驗,這樣可以更好的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和綜合能力。
2 成果分析
通過兩個班級的實踐,改革后的教學效果還是比較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B班級學生整體上學習的興趣較A班級更加濃厚,下課時候問問題的學生也較A班多,不過從作業的情況上看,兩個班級差別不是很大,這個原因后來通過分析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學生中有一部分對學習興趣不高,作業以抄他人為主,第二,班級上成績好的差距不是很大,由于第一個原因的存在,作業上的表現兩個班級就不明顯。
(2)實驗教學上,B班級的整體情況也較A班級出色,無論是從完成實驗的質量和時間上。
(3)最終成績上,B班級的整體情況也較A班級好,平均分高了7.8分左右。
因此,這次教學改革的效果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不過也出現了不少問題,第一,部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是不高,上課時候睡覺,玩手機居多,這也導致最終班級的平均分不高,因為有的學生基本是白卷上交,或者胡亂寫幾個字。第二,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儀器的使用還不熟練,這樣浪費了許多時間,導致最終實驗沒有完成。第三,實踐環節中,有部分學生對自己要求不高,沒有真正的去做相應的調查,而是去網上抄了些內容應付考察。
3 結語
總的來說,該課程的教改還算成功,不過由于高職教育各種歷史疑難問題,離真正上好這課還是有一段距離,筆者也會繼續努力,堅持不懈的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