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篇分析的一些理論為我們分析和欣賞文學作品提供了強大的武器。通過運用語篇分析理論,作者的寫作意圖被展現出來。In the Cemetery Where AL Jolson Is Buried是美國作家Amy Hempel著名的短篇小說。本文通過分析這篇小說的情境,來探究作品的深層含義及主題。
關鍵詞:語篇分析 情境 主題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198-01
1 小說In the Cemetery Where AL Jolson Is Buried 簡介
In the Cemetery Where AL Jolson Is Buried 是美國女作家Amy Hempel’的短篇小說。小說的情節非常簡單,一位女士去醫院拜訪她的朋友。她的朋友由于重病即將死去。小說主要是圍繞兩人之間的對話及心理活動展開的。這位病重的朋友一直以來都是無所畏懼的,但是似乎害怕孤獨的死去。小說生動的描寫了人類對待死亡這一問題復雜的情感。
2 分析小說的情境語篇
2.1 情境語篇分析理論簡介
就這篇小說本身而言,故事情節簡單,發生的事件較少。在這種情況下,作者為了表達小說的主題必須運用一些技巧來描寫故事情境。因此,應該從情境語篇分析角度來分析這篇短篇小說。
人類學家Bronislaw Malinowski(1923-1935)是第一位提出情境語篇分析理論的。根據他的觀點,英語當中語篇這個詞意味著上下文,也就是一篇文章中句子和詞匯前后是相聯系的。Malinowski需要一個專業術語來表達語篇的整個環境,在1923年,他造出了情境語篇這個術語。語言學家認為,情境語篇分析包括時間,地點,場景,目的等客觀因素還包括話語交流及參與者的活動行為。
根據韋伯美語新世界大詞典的解釋,語境意味著:各部分的句子,段落,對話等等。它指的是語篇整個的環境,背景。除了字典上的解釋,語境還要根據不同的語篇進行不同的解讀。
2.2 根據情境語篇分析理論分析這篇小說
在故事的開頭,女主人公瀕臨死亡的朋友首先開始了對話:“告訴我一些我不會介意忘記的事情?!?br/> 這句話乍一看很普通,沒什么特別之處。但如果我們考慮到當時的真實環境,其深層次含義就體現了出來。這位朋友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等待生命中的最后時刻。在她看來,死亡即將來臨,周圍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這個一直以來無所畏懼的人在面臨死亡時卻心情復雜。兩個朋友通過聊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來隱藏對死亡的恐懼。
當女主人公走進病房時,她和她的朋友都帶著口罩,兩個人聊過去,聊寵物,聊兩個人曾經在發生地震的時刻一起玩猜詞游戲。晚上,女主人公在她朋友邊上的床上睡了一會。醒來時,她卻不想再待下去,說:“我得回家了?!?br/> 根據情境的不同,人們對詞語的選擇也是有所不同的。這包括兩個方面:正式語言和非正式語言。當我們第一次見到別人時,如果你用“Hi”來打招呼,就會被人認為沒有禮貌。情境理論認為人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時間,地點,原因和性別來進行不同的對話。
在文學作品的對話中,有些句子可以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而有些句子是有修辭格的。理解這種帶有隱晦含義的句子就要借助情境的幫助。人們經常會隱晦而非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圖。這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看似不連貫甚至毫無關聯、不合理的句子。
在這篇小說中,兩位主人公之間的對話讓外人無法理解和難以接受。如果不考慮當時的語境,讀者是無法體會醫院里兩人復雜的情感的。在談話中,病重的朋友提到了安樂死,似乎她放棄了任何治愈的希望了。對她來講,一切都不重要了,包括生命。她現在想做的就是擺脫目前的問題和痛苦。而女主人公也懼怕死亡,因此無法給她任何的安慰和建議。兩人都知道這種病是無法治愈的,沒有人能阻止死神奪走她朋友的生命。因此,小說中絕望病人的話語都是互相沒有關聯的:“我想起一件事,是昨晚想起來的。我想這里要有一種真實的需求。你知道,好比當你自己無法做一些事情時,有人替你來做。你可以在任何時候給他們打電話來做這些事?!迸魅斯髦笥堰@種絕望的情緒,卻在接下來聊了別的方面的事情。這種背景下促使兩人在死亡這個敏感的話題上沒有任何的直接交流。
3 情境語篇分析解釋了故事的主題
本篇小說的的主題是想要表達人類在面臨死亡時的復雜情緒及巨大恐懼。事實上,死亡是一個宏大而復雜的問題,激起了無數人熱烈的討論。在西方,這個問題甚至有一個獨立的學科,即,死亡學(thanatology),這一學科領域研究的是一個人的死亡觀是如何塑造他的世界觀的。
在這篇小說中,死亡這個問題自始至終都是隱晦非直接提到的。這兩個朋友似乎都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件事。女主人公對死亡的恐懼表現在拒絕面對她的朋友即將死去這件事實。小說用簡潔有力的語言表現了人類在面臨摯愛的人即將去世時那種復雜的感覺。Hempel簡約的寫作風格和對兩位人物對話辛辣幽默的描寫加重了當時凝重嚴肅的場景。兩位人物從大學開始就是密友,現在卻要面臨永別。Al Jolson是與小說無關的一個人物。在他被埋葬的墓地,女主人公的朋友也即將葬在那里。Al Jolson的黑色面具似乎暗示了每個人,包括醫生在面臨死亡的時候都帶著面具來掩蓋內心的恐懼。小說的女主人公曾經也是無所畏懼的(經歷過飛行,地震),但她現在卻害怕看到她的朋友即將死去,也怕傳染上這種致命的疾病。而她曾經同樣勇敢的朋友,現在也害怕一個人死去。
4 結語
從上文的討論中,我們能夠得出結論,語境對理解小說的主題具有重要意義。死亡是一個如此敏感的話題以至于人們不愿意直接的提及它。通過切換不同的情境語境,小說中兩位人物表達了微妙而復雜的情感。無論有多少種語境,我們要記住最重要的事是,在文學作品解讀中,一定要分析當時的語境,這樣才能提高我們正確解讀文學作品的能力。語境是一個活躍而非靜止的概念。因此,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不能從字面含義來理解,而要深入的分析當時的場景,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要傳達的信息和主題。
參考文獻
[1]Halliday and Hasan: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Deakin Universaty,1989.
[2]Sperber & 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Blackwell.
[3]H.G.Widdowson:Pragmatics,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何自然.Grice語用學說與關聯理論[D].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
[5]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徐盛桓.含意與合情推理[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